九月25部電視劇備案,誰是下一塊突圍的「好餅」?

2023-10-17   影藝獨舌

原標題:九月25部電視劇備案,誰是下一塊突圍的「好餅」?

沒想到,《掃鼠嶺》這麼快就來了。

從六月騰訊視頻發布片單,九月備案,到預計年內開機拍攝,《掃鼠嶺》上桌的速度飛快。這部劇改編自推理小說作家呼延雲的同名作,由編劇趙冬苓親自操刀,講述了一場跨越十年的連環懸案。

《掃鼠嶺》是呼延雲從本格推理向社會派推理轉型的作品。這位「華語推理的革命者」曾這樣形容《掃鼠嶺》:「我的小說主題一直是『人在命運重壓之下的反抗』,但《掃鼠嶺》是反抗得最激烈、最決絕的一次。」

可以想見,騰訊視頻力推這部劇上桌,或許是想走一條「類《漫長的季節》」式路線。

除《掃鼠嶺》外,九月還有3部當代涉案劇列隊,有為女性抗辯的司法題材《特別公訴》,也有以「愛情+懸疑」為主的《待我醒來時》《可是我想你》。

影藝獨舌注意到,九月備案電視劇數量大幅下滑,從八月的63部、2131集,銳減到25部、779集,回到年初的水平,看來製作公司扎堆備案的小高峰已經過去。(完整片單附在文末)

自八月備案新規出台後,它們是第一批以新規的形式完成備案的受益者:不用完成全劇本,但需提交一萬字左右的劇本大綱和創作闡述。

整體而言,九月備案的電視劇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來,創作者們還在致力於開發女性題材,甚至涉足了此前市面上少見的領域。

二來,部分都市劇少了些「強戲劇性」。如果只看部分劇的備案劇情簡介,很難叫人一眼看過去就被吸引住。

但沒有強情節,不意味著劇就會「平」,只是創作者該另想法子突圍了。

女性劇,弱勢主角缺席

近些年,「雌競」這種曾經有效的戲劇創作策略逐漸被國產劇拋棄,「女性互助」這種消弭女性之間的分裂、凝聚女性共同體力量的概念成為影視創作的風口。比如,《不完美受害人》有加害人辯護律師與強姦案受害人的互助,《好事成雙》從「斗小三」走向「斗渣男」。

最高檢影視中心備案的《特別公訴》,延續了《不完美受害人》中女性在威權壓迫下的抗爭思考。

完美世界影視、紫映東方影業共同出品的近代傳奇劇《羅家女人》,取材於中華牙膏創業史,民國女子羅小舟闖蕩上海灘,創立了新中牙膏,書寫了一代女企業家的傳奇。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備案的《一路生花》,女主葉莉美麗、時髦、熱愛生活、我行我素,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就了一番事業;意海遼闊影視備案的雙女主劇《愛拼的慧盈》,無論是80後職場精英徐慧瑩,還是優秀的00後新人姜小蕾,都在圍繞著愛情、婚姻、職場作苦苦掙扎。

這些劇都選擇了以女性作為絕對主角展開故事,但不管是司法、家庭還是傳記,卻總歸都是「優秀女性」敘事。

她們的設定,大多樂觀、堅韌、聰慧優異、相貌姣好,在自己的圈層中屬於人生贏家。她們的結局,也是事業愛情雙豐收。那麼,她們所遭遇的挫折、克服困難所收穫的經驗,可以為更廣泛的女性群體所借鑑嗎?

正如戴錦華說,「如果你老了,如果你有殘疾,如果你貧困,如果你受教育程度不足,如果你是少數族裔,如果你生活在邊遠地區:這裡任何一種劣勢增加的話,女性天然的劣勢就會被放大。」如果一個弱勢女性遭遇侵害,沒有天降白馬,她該如何成長?她又該如何尋求「女性互助」?

這一塊,尚是「女性成長」「女性互助」劇集創作的稀薄地帶。

這些劇,可以走心理情緒驅動的路子

一直以來,行業劇的創作都很艱難。寫得淺了,觀眾不買帳;寫得深了,觀眾沒耐心。同時,行業劇還要面臨「像不像」和「真不真」的困境。

不過從備案信息看,唐人影視備案的金融劇《魚在金融海嘯中》和佗若影視備案的律政劇《律動心跳》走的並不完全是行業職場劇的路數,而是以愛情為內核的情感劇。

對於這類容易被質疑「掛羊頭賣狗肉」的都市劇而言,如果沒有足夠吸睛的情節,在當下的市場環境里很難突圍。

耐飛科技備案的醫療劇《與死神作戰的人們》從劇情簡介看是硬核的醫療題材劇,涉及多起高水平外科手術、罕見病例。但醫療劇要想突圍也並不是靠著精密嚴謹的手術畫面。耐飛科技的創始人是北京台前主持人栗坤,製作過多部分帳劇如《親愛的檸檬精先生》《東北插班生》。

行業劇如何突圍?參考一下近期在圈層內形成熱議的都市劇《裝腔啟示錄》,答案就有了:用心理情緒驅動敘事突圍。

情緒敘事劇,常常用小情節淡化強戲劇性,又用詩化的視聽填充敘事的縫隙。它與強情節相對,講究氛圍感、向內開掘和心流驅動。無論是金融劇、律政劇還是醫療劇,都可以不強行設置矛盾,而是以心理情緒為軸線,用直擊人心的視聽段落,包括藝術性的鏡頭語言、有記憶點的音樂等等,來營造氛圍。

比如期待可以在《魚在金融海嘯中》看到金融男女的曖昧,在《律動心跳》窺見辦公室戀情的微妙,在《與死神作戰的人們》體驗醫生值班的疲勞……

這種情緒敘事技法需要主創花心思琢磨。用好了,效果可觀,紅色劇《歡顏》、青春劇《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都屬此列。彩琳文化備案的青春群像劇《樹下有片紅房子》、星勢力文化備案的年代奮鬥群像劇《冬天無雪》,都可「加點料」,用氛圍、共情來喚醒觀眾對青春年代的懷念。

這種技法之精妙,也可幫助農村返鄉劇更加接地氣。

返鄉創業劇,創業的方式多樣。備案劇中,恩喬伊影視的《我的名字是李靜》靠海產品富鄉;安徽廣播電視台《花開石上》大搞仿野生種植石斛;青島日有喜文化《暖暖的春風》種植金銀花;河南天邁影業《美麗朝陽溝》大興旅遊業……

檸萌影視備案的《寶慶里》雖然嚴格來說不屬於返鄉劇,講的是青年基層工作者改造舊城區的事,但如何讓與大多數青年不相關的「舊區改造工程」吸引到更廣泛的觀眾群體?更加自然、靈活、鬆散的詩化敘事,可能是新的出路。

文/時一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