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童謠里看上去毫無用處的那些詞,實際上藏著大用途

2020-03-22     毛媽Carol講繪本故事

跟著學鵝媽媽童謠的小夥伴都有留意到一個問題,童謠里也太多擬聲詞了吧?

動物的叫聲就算了,走路也有聲音,連摔跤都聲音……

翻開繪本,無論什麼聲音都能找到對應的擬聲詞:

打鼓bang bang bang,捏泥squish squish squish,踩落葉crunch cruch crunch,畫畫scribble scribble scribble舔冰棍slurp slurp slurp……

這些擬聲詞看上去毫無用處,但是英語國家在給孩子語言啟蒙時,是會有意識地教他們模仿叫聲的詞。

可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為什麼還要教?

Why?


  • 讓孩子更早地有輸出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留意過。

大多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在熟悉掌握英語裡動物叫聲後,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了語言的第一爆發期:能夠開始準確地學著說多音節單詞。

除了因為毛茸茸的動物很討孩子喜歡,還因為這些動物叫聲很簡單,都是孩子容易掌握的「輔音+元音」的組合,學起來普遍無壓力。

想想在寶寶還小的時候,你跟他說「狗狗」他可能只會看向那隻狗,但是當你跟他「汪汪」的時候寶寶很大幾率還會跟著你學「汪汪」。

這是幫助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

你問孩子貓和狗有什麼區別?細心的孩子可能還會告訴你貓有鬍子狗沒有,但更多孩子還是會回答你說一個喵喵叫,一個汪汪叫。

孩子最開始說話就是從單音節詞開始的,這些叫聲恰好就是孩子開口的機會。降低他們輸出的難度,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想說什麼。

  • 書本里內容活起來了

著名的科普繪本Peep inside里就充滿了各種擬聲詞,粗略地數一下,這6本書里就飽含著15種不同的聲音詞:

cheep cheep cheep

(小鳥吱吱喳喳的聲音)

quack quack quack

(鴨子發出的聲音)

squawk squawk squawk

(鸚鵡發出的聲音)

……

很多家長說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繪本,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最簡單的,就是把書本里擬聲詞的聲音模仿出來,這樣就不會幹巴巴地只讀句子,同時也讓書本內容變得更真實。難道不覺得每次讀這些擬聲詞都感覺非常有趣嗎?

  • 初期音素意識建立

擬聲詞與孩子莫名的契合,基本上只要跟他們說一次,他們就記得了。

開門時候的knock-knock,動物園裡的牛moo moo,還有我們的emmm……

我們都知道孩子語音第一階段學習的是音素,而不是自然拼讀。只有擁有了足夠多的聽力輸入,才能幫助到我們的小朋友更快入門自然拼讀。

這些看上去「花里胡哨」的擬聲詞,就恰好能建立我們孩子初期的音素意識。

在學前班或者幼兒園裡,老師會通過歌曲、童謠、播放各種不同的聲音來增加孩子的聽力的輸入,這是他們語音學習的第一階段。

看看這些常見的擬聲詞,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擬聲詞的發音基本都遵循著自然拼讀的規律,看到拼出就是它的發音了。除了常規的發音組合外,還有不規則的發音組合,可以說,擬聲詞把大部分自然拼讀的發音組合都囊括進來。

孩子容易模仿容易開口之餘,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建立他們的音素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How?


這些對孩子來說「Fun to say, easy to learn」說來好玩,學起來快的擬聲詞,我們平時可以怎麼跟孩子進行拓展和互動呢?

1. 讀繪本唱童謠

很多繪本里都是有擬聲詞的,還有的繪本的內容就是擬聲詞,就像蘇斯博士的《Mr. Brown Can Moo! Can you?》、《I Can Fly (Little Golden Book) 》、Jonathan London的 Froggy小青蛙系列。

裡面的擬聲詞都很有意思,我最喜歡的就是和孩子玩蘇斯博士的《Mr. Brown Can Moo! Can you?》。

考記憶、拼嘴速、玩搭配,一本繪本足夠我們讀幾天。還會和孩子拍著手來讀,這樣更能感受到語言上的節奏。

把繪本的內容進行拓展,比如裡面提到鞋底的EEK EEK,我會讓孩子試試看能不能讓你的鞋子發出別的聲音。當你跳起來的時候,鞋底有水的時候,會發出什麼不同的聲音?

把孩子的感官全都調動起來,常常會玩得不亦樂乎。

兒歌童謠里就更多Toast in the Toaster(吐司之歌)、鵝媽媽里的This Is the way the Ladies Ride(淑女騎馬)、Father and Mother and Uncle John(爸爸媽媽和約翰叔叔)、Trot Trot to Boston(騎著小馬去波士頓)……

唱著歌,和孩子玩互動,像淑女騎馬,就可以把孩子放在腿上輕輕顛營造騎馬的感覺。爸爸媽媽和約翰叔叔就沒摔到一個「whoosh」一下,就把寶寶歪向一邊。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很快學會這歌了。

2. 自製聲音

除了以上這些我們熟知,常常出現在繪本里的聲音外,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尋找我們的聲音。

比如在廚房裡,會有什麼聲音?麵粉罐子裡whiiir whiiir whiiir,沒擰緊的水龍頭drip drip drip,開關燈時候的click click click。

下雨時的聲音:

有點像是專注力訓練遊戲,讓孩子學會留意周圍的聲音,同時激發他的想像力。

除此之外,我還會找一小段內容,看誰最能編出一個合理又有趣的故事,比如Shel Silverstein的 "The Fourth" :

Oh(噢!)

CRASH!

my(我的)

BASH!

it's(它)

BANG!

the

ZANG!

Fourth(四號)

WHOOSH!

of

BAROOM!

July(七月)

WHEW!

也可以自己編造一段,讓對方來寫整個故事,這樣擬聲詞部分的學習對孩子來說就很充實了。

最 後

下次在繪本和兒歌里見到這些擬聲詞的時候,不要跳過,和孩子一起讀起來吧,能給閱讀增加很多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DpjBHEBnkjnB-0z0k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