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漢全席有108道,那吃不完都怎麼處理?溥儀曾說出神秘真相

2023-12-07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清朝滿漢全席有108道,那吃不完都怎麼處理?溥儀曾說出神秘真相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用餐的嚴謹,一直是歷史學者和普通民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在眾多關於清朝宮廷的傳說和記載中,滿漢全席無疑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一環。

滿漢全席匯聚了宮廷菜肴的特色,集一百零八種地方風味於一身,它的豐盛與精美,足以讓普通的平民百姓望而卻步。溥儀曾提到,清廷內務機構中,負責膳食的御膳房等部門職員就有將近四百人。可見皇家飲食的規模極其繁複,每日準備的菜肴數目可想而知。

在古代,皇帝吃飯並不是我們現在的「進餐」,而是被稱為「用膳」。在清宮,用膳是一件極其講究的事。據記載,皇帝的午餐往往是一天中最為豐盛的一餐。菜肴不僅品種繁多,而且每一道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製作的。據說,即使不是一百零八道,皇帝的午宴也至少有五十道以上,每一道都是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這些菜肴均按「八珍」的標準精心挑選,包含了山珍海味等上乘食材。據傳每道菜的味道都極其鮮美,足以挑動味蕾。然而身為君主的他,卻很少有機會盡情享用這些佳肴。

皇帝用膳並不單純是為了飽腹,更多的是體會食材本身的精髓。出於安全考慮,以及避免被人摸清飲食喜好而鑄成大錯,皇帝在享用每道菜肴時,通常不會超過三口。這種獨特的用餐方式,既體現了皇帝的謹慎,也顯出了其對美食的極致追求。

關於這些未能被皇帝完全享用的菜肴,它們的最終去向一直是個謎。溥儀在其回憶錄中提到,這些飯菜一部分會被賞賜給身邊的宮女、太監,甚至是後宮的妃子和宮廷大臣。

在當時,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無疑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即使是那些剩菜殘羹,也是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珍饈。

然而,即便全賞賜出去,仍有相當大部分無法消耗完畢。這些沒能及時賞賜的菜肴,最後都會被拿去喂養皇家的牲畜。沒錯,曾擺在金碗中的珍饈美味,最終淪為了豬食與泔水。這樣的做法,在今天看來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在當時,卻是宮廷規矩所致。

一想到有那麼多吃不飽的窮苦百姓,自己眼看這些名廚精心烹制的珍饈卻只能倒進豬槽,許多太監與宮女都揪心不已。縱然渴望,他們也不敢私自食用,只能眼睜睜看著浪費,可謂煎熬。

當皇室衰落時,這種矛盾便愈發尖銳。太監宮女們終於按捺不住,開始偷運這些「剩菜剩飯」賣給民間。一些機智的宮內人員,會將這些剩菜偷偷帶出宮廷,作為一種特殊的「御膳」販賣給外界的富貴人家。

於是,這些本該成為泔水的菜肴,經他們之手最終還是被消化入肚。不少民間人士,也因此得以偶爾嘗上一兩口,原本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美味佳肴。

儘管這種行為違反了宮廷規矩,但在那個物資稀缺的年代,能夠品嘗到皇帝的御膳,無疑是一種難以想像的奢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fd699e08e2769ab590d86518861f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