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血戰黃百韜,粟裕默默看完各縱隊傷亡報告後,血壓飆升到220

2024-10-23     無風卻起念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一場非常關鍵的戰役。

粟裕將軍在這次戰役中指揮若定,打得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不過,有一位國民黨將軍,讓粟裕將軍也感到頭疼不已,這個人就是黃百韜。粟裕曾因為黃百韜的頑強抵抗,氣得血壓飆升到220。

黃百韜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帶的部隊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在淮海戰役中,黃百韜的部隊被圍困在一個狹小的區域裡,眼看就要撐不住了。但是,黃百韜卻像一隻困獸,拚命地反抗,給咱們的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他默默看完各縱隊的傷亡報告,心痛如絞,但只能咬緊牙關,繼續指揮戰鬥。那麼,黃百韜究竟有多難纏?為什麼他會讓粟裕如此焦慮?

1948年秋天,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國共兩軍在中原大地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生死較量。作為華東野戰軍(華野)的代司令員,粟裕一開戰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黃百韜身上。這位出身雜牌的將領,早已成為粟裕的「老對手」。

黃百韜這個人,雖然沒有顯赫的黃埔背景,但絕對是個硬骨頭。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以強硬的反共立場和狠辣的作風,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他指揮的皖南事變,造成了大批新四軍戰士的傷亡,成了國共兩軍之間的一大血債。

淮海戰役之前,黃百韜憑藉著果敢和堅韌,打出了幾場漂亮仗。特別是豫東戰役中,他身受重傷依然帶隊衝鋒,給粟裕的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此後,他被蔣介石提拔為第七兵團司令,指揮12萬精銳部隊。

粟裕對這個對手自然不陌生,但即便是他,也低估了黃百韜的頑固與兇狠。

1948年10月,粟裕的部隊在新安鎮對黃百韜展開了包圍。按理說,黃百韜這次很難脫身。但沒想到,黃百韜察覺到危險,迅速率部撤退,企圖退守徐州。

這場「貓捉老鼠」的追擊戰,轉眼進入了一個僵局。

眼看著黃百韜的兵團快要逃出包圍圈,突然,意外發生了——駐守在台兒莊附近的59軍、77軍突然起義。

這兩個原本是國民黨第三綏靖區的部隊,早已是我軍埋下的地下黨。起義部隊讓華野占據了有利地形,迅速抄近道包圍了黃百韜兵團。

就這樣,黃百韜和他的12萬大軍被困在了碾莊圩。

按粟裕的判斷,殲滅黃百韜,最多三天。然而,戰爭的進程遠比他想像的要艱難。碾莊圩的地形非常複雜,村莊密布,房屋多築在高台之上,並有圍牆、壕溝防護。再加上之前李彌部隊修建的大量地堡和火力點,黃百韜的兵團憑藉這些堅固工事,展開了異常頑強的抵抗。

黃百韜不僅地形有利,部隊的戰鬥意志也極為頑強。尤其是他手下的25軍和64軍,訓練有素,火力配置合理。

我軍在毫無遮蔽的平原上發起進攻時,敵軍四處暗堡里的機槍突然開火,子彈像雨點一樣射來,許多我軍戰士倒在衝鋒的路上,甚至無法靠近敵陣。

粟裕的計劃屢屢受挫,幾天過去了,黃百韜依然死守不退。這時,粟裕意識到,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難纏的對手之一。

11月14日,我軍發起了對碾莊圩的第一次強攻,但因為地形不利、火力不足,再加上敵軍頑強的防守,華野的攻擊受到了嚴重挫折。粟裕接到各縱隊的傷亡報告時,心情沉重到了極點。

4縱司令員陶勇當時接到粟裕的電話,遲遲不敢開口說出傷亡數字。粟裕的催問讓陶勇不得不透露實情——4縱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4300人。這意味著前線士兵損失已超過三分之一,很多老兵都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

粟裕聽到這個消息後,心痛如刀割。其他縱隊的傷亡也同樣慘重。這場戰鬥遠比預期更加艱難,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牙堅持下去。

隨著傷亡人數的增加,粟裕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加上敵軍不斷的增援威脅,粟裕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每天忙得幾乎無法合眼,睡不著時,只能到司令部外用冷水澆頭,試圖讓自己保持清醒。

在這些日子裡,粟裕的血壓飆升到了220,醫生勸他多休息,但他根本停不下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將這些壓力表露出來。他的戰士們正在前線拚死作戰,作為指揮員,他只能默默承擔一切。

粟裕很清楚,碾莊圩必須拿下,而且越快越好。隨著各縱隊的進攻受挫,粟裕決定調整策略。他將圍攻碾莊圩的任務交給了譚震林和王建安,而自己則集中精力對付邱清泉、李彌的增援部隊。

譚震林和王建安明白,這場戰鬥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必須穩紮穩打,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於是,他們決定採取以下戰術:

首先,先集中火力攻打敵軍較弱的44軍和100軍,再對付25軍和64軍這些老牌勁敵。

其次,他們命令部隊夜間對壕作業,儘量將交通壕挖到敵軍陣地前沿,縮短進攻時的暴露時間。

最關鍵的一點,是集中彈藥,利用華野的重炮和特種縱隊的坦克,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11月16日,戰鬥重新打響,炮火猛烈轟炸敵軍陣地。44軍和100軍很快被殲滅,黃百韜的防線進一步縮小,碾莊圩漸漸變成了一個孤島。

黃百韜曾想突圍,但交通壕已經將他的兵團圍得水泄不通。到了19日,他的心態崩潰了,但依然不願投降。為了表示頑抗到底,他竟然槍決了碾莊圩內的解放軍俘虜,最後落得個血債纍纍。

隨著形勢越來越不利,11月21日夜間,粟裕下達了最後的總攻命令。重炮再次轟鳴,特縱的坦克緊隨其後,華野戰士們在夜幕的掩護下,對碾莊圩發起了全面進攻。

這一次,黃百韜的抵抗再也無力支撐。他手下的25軍、64軍精銳盡失,敵人的陣地迅速被壓縮。黃百韜明白,自己再也沒有機會了。他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黃百韜之死標誌著碾莊圩戰役的結束。這一戰,粟裕終於擊敗了這位老對手,但代價同樣巨大。華野各縱隊傷亡超過5000人,尤其是老兵的損失,讓部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粟裕親手策劃的這一場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讓他身心俱疲。

在黃百韜死訊傳來時,粟裕幾天未合眼,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他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淮海戰役,這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爭,最終以粟裕的勝利告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7d91442347e098a5c4e20c63b16c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