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獲得化解衝突問題的關鍵鑰匙?| 你需要了解個案概念化九框架

2022-08-08     簡單心理

原標題:如何快速獲得化解衝突問題的關鍵鑰匙?| 你需要了解個案概念化九框架

豆瓣有個熱門話題 「讓你感受很好的心理諮詢師,具備什麼樣的特點」。

熱門回答中,提到了及時反饋。

有個豆友分享了TA的故事:

我的心理諮詢師像是一位外科醫生,可以迅速看清問題本質,幾句話就能點醒我。他的冷靜、客觀和專業讓我對他的信任值持續上升。

諮詢結束前的幾分鐘,我鼓足勇氣,告訴他內心隱藏已久的一個秘密——在這個陌生人面前,我顯露了內心最陰暗的一面。

心理諮詢與治療能否成功幫助到來訪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諮詢師與來訪者能否建立起一種公開、信任、合作的互動關係。當諮詢師關注來訪者的感受,並且這種關注非常即時到位時,來訪者會越喜歡對方,安全、信任、溫暖的工作同盟就更容易建立。

但建立一個良好的同盟關係,並非易事,尤其對那些沒有掌握個案概念化模型的諮詢師來說,面對來訪者的滔滔不絕與情緒展露,不能及時抓住重點,自然也做不到像故事中的諮詢師一樣,迅速看清問題本質,點醒來訪者。

為什麼很多諮詢師的脫落率居高不下,跟個案概念化做不好有很大關係

認知行為療法創始人之一的梅肯鮑姆博士說:在他55年的從業歷程里,逐漸發現一個問題:他訓練治療師中有25%的人得到了50%的效果,也減少了50%的脫落。

這25%的諮詢師有兩個特點:

1、在建立個案概念化模型時,能使用和來訪者合作的方式

2、通過提問的藝術讓來訪者參與到治療過程中。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以航行舉例,一個不會個案概念化的諮詢師,就像一個沒有航行地圖的船長,沒有方向與目標,自然也不會想著如何省力的出發了(對諮詢師來說學會提問也是省力的出發)。

01

什麼是個案概念化?

想要理解個案概念化,我們需要來解決兩個問題:什麼是個案、什麼是概念化過程。

個案:在進行一對一心理諮詢、或者家庭治療的過程中,接觸到的來訪者、來訪者夫妻家庭,屬於個案。

概念化過程: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對來訪者的情況進行理論假設,它回答了「來訪者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狀態」這個問題。

個案概念化並不是個一次性步驟,這是一個基於手頭資料的持續修訂過程。就像船長會不斷使用地圖以確保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一樣,諮詢師也應該不斷檢查自己掌握的資料以及這些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你的假設,並不斷重新調整。

個案概念化的水平是評估諮詢師發展的重要指標,經驗豐富的諮詢師除具備精熟的諮詢技巧外,應該有能力依據自己的理論傾向形成對來訪者問題的診斷以及處理策略。

  • 如何進行個案概念化?

  • 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哪些問題是需要重點提問和關注的?

如何進行個案概念化?

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哪些問題是需要重點提問和關注的?

梅肯鮑姆博士總結了個案概念化九個框架,又稱9Box(9框架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這9框架中不僅點明了每一步需要做的具體事情,而且列出了提問話術參考模板及注意事項,不僅給你「地圖」,還教你「省力策略」。

助你從理論輕鬆落地到實踐,堪稱「保姆式」教程,非常適合新手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臨床工作者。

02

個案概念化九框架

Box1&2:收集來訪者的背景資料或接收治療原因

參考提問話術:

「你為什麼來這裡呢」(痛苦、症狀、當下和過去)

「當……時,情況是否特別糟糕」,「但當你……時,它往往會改善」

「它是如何影響你的(在關係、工作等方面)」

Box3:共病或同時出現的精神和生理問題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參考提問話術:

「此外,你還經歷了(掙扎著)……」

「這對你日常生活的影響是……」

Box4:維持並可能加劇個案的行為和情緒挑戰的過去和當下的壓力源

參考提問話術:

「你正在經歷的一些因素(應激)似乎會維持你的問題……或使問題加劇(變得更糟)的因素似乎是……。(當前/生態應激源)」

「不僅是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這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可見一斑……」(發展性應激源)

注意四類壓力源的例子:

1. 日常煩惱:人際、經濟、醫療、法律和新冠疫情相關的壓力源

2. 生態和環境:生活在暴力、貧困、無家可歸、歧視、微侵略和氣候變化的「高風險」地區

3. 發展性:累加的負面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 ACE)暴露史,直接或間接的創傷和受害經歷,以及個人損失經歷。

詢問患者,在經歷了這樣的創傷傷害和損失後,會留下什麼揮之不去的影響?這樣的經歷,患者對自己、他人和未來得出了什麼結論?將這些內容寫在報告中。

4. 精神病理家族史和創傷的代際傳遞

對可能導致脆弱性的遺傳因素保持敏感。例如,患者的父母物質濫用,或是在無效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或是由抑鬱症母親撫養長大的,或是有受害歷史的文化群體的成員。

Box5:治療史

如果患者表示自己接受過治療,請問以下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你接受的治療是--註明類型、時間、由誰」

「最有效(效果最好的)的是……,正如……所證明的那樣。」

「但你完成治療是有困難的,這一點很明顯……」(獲取依從史)

Box6:個人、社會和系統的優勢與資源的證據

參考提問話術:

「你已經證實的或者能夠你為目前的情況帶來的一些資源(復原力的跡象)是……」

「此外,您可以尋求(獲取)的一些人員(資源)是……」「他們可以通過做一些……提供幫助。」(社會支持)

注意:在列舉這些「儘管」行為和資源時要具體

Box7:風險與保護性因素

參考提問話術:

「我有明白你所說的話嗎?」(總結風險和保護因素)

「對於這些不同的領域,你認為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與來訪者協作並協商治療方案。不要成為來訪者的「替代額葉」)

Box8:結果(目標實現評估程序)

參考提問話術:

「讓我們思考一下您對治療的期望是什麼。作為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你想看到怎樣的改變?(短期內)」

「我們怎樣能從你過去的經驗中得到啟發呢?」

「還有誰會注意到這些變化呢?」

Box9:個人、社會和系統障礙和治療障礙的評估

參考提問話術:

「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能預見到任何可能阻礙你實現治療目標的阻礙嗎?」(與來訪者一起考慮可能的個人、社會和系統障礙,在記錄並解決了希望和資源前,不去解決潛在的障礙。)

「如何預測、計劃和解決這些潛在的障礙。」

「讓我們再回顧一遍……」(回到個案概念化,讓來訪者用自己的話說出治療計劃。讓重要他人參與個案概念化模型和治療計劃。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反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與來訪者一起重新評估治療計劃。

03

不同議題如何利用 9Box 進行個案概念化

除了擁有專家式的條件性知識,常見及複雜精神、心理障礙的個案概念化也是諮詢師需要預先準備的工具包。就如對抑鬱、焦慮、強迫、PTSD、悲傷、憤怒、物質成癮等問題的個案概念化。

如何才能在接手具體個案前,就能對常見及複雜心理障礙進行概念化,這成為諮詢師高效工作、成長的重點。

針對不同常見及複雜心理問題,也是可以利用9Box進行概念化的,但一定要基於各議題的特殊性及最新進展展開。

以複雜性悲傷為例,複雜的悲傷發生在大約 7% 失去親人的人身上。他們無法有效應對喪親之痛,會陷入悲傷之中,陷入無聲抗議的徒勞鬥爭中,試圖避免提醒,並無助地被無休止的劇烈痛苦情緒所帶走。

複雜性悲傷的診斷

複雜性悲傷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 , 所以沒有官方的診斷標準。然而,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複雜性悲傷是一種特殊的綜合徵,不同於正常的悲傷和其他情緒和焦慮障礙。 臨床症狀可以理解為由長時間強烈的急性悲傷症狀組成,伴隨著一系列複雜的思想、感覺和行為。

1、複雜的想法

包括無休止的質疑、擔憂,對損失的環境或後果的某些方面的沉思。一個患有複雜性悲傷的人可能會陷入反事實的思考,回顧並堅持「如果只是」的想法,而不是反思死亡的現實和影響。還有可能會對未來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不停地擔心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壞事。

2、複雜的情緒

過程是負效價情緒,如內疚、嫉妒、痛苦或憤怒,它們被無情地激活並過度痛苦,沒有積極情緒的喘息期。當積極的情緒出現時,會帶有罪惡感。過度消極的情緒會讓失去親人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圍繞死亡這一痛苦事件上。

3、複雜的行為

包括過度迴避失去的提醒,強迫性的接近尋求,或者兩者都有。例如,患有複雜性悲傷的人可能會極大地限制他們的生活,以試圖避免他們與死者一起去的地方或死者喜歡的情況。他們可能會避免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因為對死亡感到焦慮。與此同時,一個患有複雜性悲傷的人可能會花很長時間試圖通過照片、紀念品、衣服或其他與所愛的人相關的物品來拉近與死者的距離。他們可能想看、聽、摸或聞一些能讓他們想起已故親人的東西。

複雜性悲傷症狀會導致大量的痛苦,通常會干擾患者的功能和尋找生活意義和目的的能力。許多複雜性悲傷患者有自殺的想法,有時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

因為症狀重疊和共病在複雜性悲傷中是常見的,導致對其的鑑別診斷具有挑戰性,所以診斷之前首先要明確不同病症之間的區別,以抑鬱症為例,複雜性悲傷的症狀和重度抑鬱症有一些重疊,但複雜性悲傷症狀強烈集中在損失上。例如,負罪感與讓死者失望特別相關,而抑鬱症中的負罪感是普遍的和多方面的。還體現在患有複雜性悲傷的人認為世界可以通過死者的再現而立即變得正確,而患有抑鬱症的人沒有這樣的幻想。

所以在治療之前有一個概念化複雜性悲傷的框架是有用的,以便更好地完成鑑別診斷,識別危險因素,理解用於治療複雜性悲傷的原則。

簡單心理聯合世界級大師唐納德·梅肯鮑姆博士,推出個案概念化基礎課《跨流派通用 個案概念化30講》,手把手帶你做案例概念化,讓梅老師55年的臨床經驗成為你諮詢技能提升的助燃劑!

梅老師有收集問題的癖好,在其55年的臨床歷程中,他收集了最好的問題讓諮詢師用來完成各種治療任務。除了上文第二部分涉及到的問題外,梅老師還有很多」拿來就能用「的乾貨。

梅肯鮑姆老師不僅是CBT創始人,他本人建構個案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後續建構主義心理諮詢流派,像短程焦點解決、敘事療法等解決困難個案,如果你想系統提升,可以通過下面課程跟梅肯鮑姆老師學習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efdd647ab32699275848a747aee6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