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涼風起,思念濃,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傳統別丟!

2024-10-31     吃貨峰子

導語:寒衣節:涼風起,思念濃,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傳統別丟!

在我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但是祭祀的節日並不多,最著名的要數清明節和寒衣節,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就是民間傳統節日寒衣節,《詩經•豳風•七月》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就是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人們應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民間這一天祭祖時,也不要忘了給祖先添衣,因此也叫「寒衣節」。

據史書記載,寒衣節最早可追溯至周朝。相傳,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周天子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以迎冬禮敬祖先。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冬季即將來臨,為了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溫暖度過寒冬,便有了祭祀送寒衣的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與孟姜女有關。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到了長城腳下卻得知丈夫已死,悲痛欲絕的她哭聲震天,長城為之崩塌。她在找到丈夫的遺骸後,將自己帶來的寒衣為其穿上。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孟姜女的忠貞愛情和對亡夫的深切思念,便在每年十月初一這一天為逝去的親人送寒衣。

寒衣節在我們煙台也稱之為「過月一」,這一天會祭祀先祖,準備過冬,同時這一天也會有許多的習俗,老話說「民以食為天」,這麼大的節日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寒衣節要食「寒食」,在口舌嘗鮮的同時,懷想故鄉和先人,所以寒衣節:涼風起,思念濃,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傳統別丟!

其一:餃子,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宛如彎彎的月牙,包裹著滿滿的祝福與思念。在寒冷的天氣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溫暖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心靈。據說,餃子形似耳朵,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被凍壞,這也是對先人的一種美好祈願,寓意著平安喜樂,健康長壽。

其二:麵條,細長的麵條,象徵著長壽和綿綿不斷的思念。每一根麵條都仿佛是我們與先人之間那割捨不斷的情感紐帶。當順滑的麵條在口中咀嚼,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溫馨與慰藉,同時還有著長長久久,平安順遂之意。

其三,紅豆粥。紅豆的殷紅,恰似我們對先人的赤誠之心。香甜的紅豆粥,不僅滋養著我們的身體,更滋養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銘記先人的恩情,表達了對已故先人的思念和孝敬,這是傳統文化的體現。

而這「做 1 事」,便是送寒衣。據明代《帝京景物略》對寒衣節的描述: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做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因此也有了寒衣節送寒衣的說法。精心準備好寒衣,在特定的時刻,懷著虔誠的心,將寒衣焚燒,讓溫暖通過縷縷青煙傳遞給遠方的先人。這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我們內心深處對他們的牽掛和關愛。

寒衣節:涼風起,思念濃,提一籃衣物,揣一心思念,裹一懷希望,把一盞明燈,照一路平安,借一縷青煙,表一世尊崇。寒衣節將至,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祖宗的規矩別丟!我是曉峰,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248b2a5474792c79830e679deb4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