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巴士901線測試車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道路上停靠。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無人機照片)。
近日,「讓空氣中瀰漫著創新的味道」在河北雄安新區成為一句流行語。雄安新區作為「未來之城」,是科技創新的試驗田:「智慧交通」「產業網際網路」「城市大腦」……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應用在這裡落地生根,賦予了雄安滿滿的「科技范兒」。
智慧交通
近日,雄安新區發放首張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標誌著雄安新區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示範工作正向深度拓展。
打開手機小程序、選擇乘車時間、輸入上車點和下車點,經過簡單操作後,記者登上了雄安新區901智能網聯巴士,在容東片區體驗了一場奇妙的「無人駕駛」之旅。
從外觀看,紅灰相間的外觀和普通公交車相差不大,而車輛內部卻大不相同:傳統公交車司機的位置上,除了一塊顯示屏和幾個簡單按鈕,連方向盤都沒有;車內電子顯示屏不僅能顯示公交線路信息,還能播放視頻供乘客休閒娛樂;車窗應用了調光膜技術,可自動調節透光性……
「這個車最大的特點是『聰明』。」悅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網聯巴士講解員謝穎介紹,作為L4級的高度自動駕駛車輛,智能網聯巴士配備的超高感度攝像頭、超聲波雷達、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感知設備讓車輛「耳聰目明」,在行駛過程中,它不僅能識別紅綠燈、道路提示牌和車道標線等,遇行人和障礙物會自動提前20米減速,還能在障礙物突然闖入時實現2米內緊急剎車。
談話間,智能網聯巴士來到一個十字路口,前方信號燈變紅,車輛穩穩停在了停車標線前。工作人員介紹,車輛不僅能靠自身的感知功能辨別紅綠燈,還可以和智慧道路實現協同,準確分析和預測路況信息。
據悉,作為全國第一個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建設布局的區域,雄安新區數字道路建設總里程未來將達到500公里,目前容東片區153公里數字道路已投入運營。
在容東片區數字道路智慧運營中心,四塊螢幕涵蓋路網設備維護監管、交通運行態勢監管、交通優化方案制定與交通數據運營四個平台。「一屏管設備、一網看交通、一鍵保暢通、一數供八方,四大平台協同發力,實現了數字道路穩健運營,保障道路交通不擁堵。」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在不久前舉辦的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智慧交通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交通建設的發展方向,步入戰略機遇期。雄安作為全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技術示範應用成果和創新項目。
產業網際網路平台
「剛來新區時,對這邊的政策不太了解,通過新區產業網際網路平台,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到有關政策,並及時進行相關政策的申報,截至目前共計收到補貼資金幾十萬元。」中冶一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文先說。
今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雄安新區產業網際網路平台成為河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作為以「區塊鏈+實體經濟」方向入選案例,該平台搭建起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間的橋樑,實現了政策發布、解讀、兌現到企業資金融通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雄安新區產業網際網路平台是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業平台,採用多種加密手段保護數據安全隱私,為落戶雄安的企業建立『企業數據帳戶』,進而實現數據確權、數據增信和數據賦能。」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創新聯合會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副主任孟宏偉說。
據悉,該平台推出一年來,先後上線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等10多項企業服務模塊,發布各類惠企政策100多項,協助1200多家企業完成了政策申報,完成獎補資金兌現800多筆,普惠貸款總金額突破11億元。
此外,依託產業網際網路平台雄安新區還實現科技創新券以數字人民幣形式兌付,這也是全國首創結合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秒兌付」。
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券是雄安新區管委會向新區創新型企業免費發放的權益憑證,用於鼓勵新區創新型企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創新服務機構資源開展研發活動和科技創新。企業在雄安新區產業網際網路平台申請,平台根據合同登記信息在企業現有可領取額度內自動申領科創券,企業以數字人民幣支付自付部分即觸發科創券「秒兌付」,服務機構可同時收到企業自付資金與科創券兌付財政資金。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採用數字人民幣+區塊鏈智能合約形式發放科創券相較於傳統科創券兌付方式,兌付時間從「月結」提升至「秒結」,實現了高效實時兌付,極大簡化用券流程,可提高企業用券積極性,鼓勵新區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城市大腦
雄安新區每建設一棟樓,都會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模型;城市地下鋪設的綜合管廊,通過智能控制裝置實現智慧管控……設立之初,雄安新區就提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雲」上一座城的理念。「雲上之城」指的就是數字孿生城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了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這個「城市大腦」。
「隱藏」在雄安新區悅容公園南側,一座宛若眼睛的建築便是雄安城市計算中心,作為景觀式隱蔽式城市計算中心,其景觀綠化與周邊公園融為一體。該項目總投資10.99億元,總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
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袁曉東介紹,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是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運行服務系統的重要載體,其承載的邊緣計算、超級計算和雲計算設施為整個數字孿生城市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提供網絡、計算、存儲服務,助力雄安新區智慧化管理應用體系高質量構建。
據了解,傳統智慧城市往往只關注某一行業或領域的智慧化管理,而雄安新區是基於城市信息模型的全城智慧化,通過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可以把城市各領域專業數據進行匯總集成,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監管一張網、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
走進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內部,科技感撲面而來,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可以劃分為塊數據平台、物聯網平台、視頻一張網平台以及CIM基礎平台四個板塊。而這四個平台便是以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為城市數據的融合基座,在此基礎上延伸出的城市智慧化管理應用成果。
具體來講,塊數據平台作為新區城市數據的底層匯聚平台,打通了部門間信息壁壘,實現資源數據集成共享;物聯網平台是新區數字孿生城市的「神經末梢」,實現新區全域感知設備的統一接入、集中管理、遠程調控;視頻一張網平台作為新區視頻數據的生產者、供給者、治理者和運維者,統籌實現新區視頻資源數據的管控和治理;CIM基礎平台通過匯聚新區全域地形地貌等GIS數據和新建片區BIM模型數據,初步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室內外一體化的「雲」上一座城,為新區數字化建設協同、智慧管廊、智慧社區等應用服務提供支撐。
「目前,雄安城市計算中心與塊數據平台、物聯網平台、視頻一張網平台以及CIM基礎平台共同構成了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中樞的「一中心四平台」,匯聚了城市運行各類數據超207億條,從源頭上為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的城市數據運算能力,以滿足新區數字孿生城市智慧管理所需的計算能力、大數據處理、人工智慧、數據存儲等各類應用需求。(記者 劉桃熊 趙鴻宇)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