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啟示

2023-03-22     卉穎國藝

原標題:60年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啟示

作者(李天文)當歷史的車輪行進到2023年3月,我們迎來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歷史雖已發生重大變遷,然而雷鋒的名字依然鐫骨銘心,雷鋒的故事依然口口相傳,雷鋒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輝,學習雷鋒的活動依然歷久彌新,這是新中國乃至人類文明道德史上的奇蹟!何以如此?60年的偉大實踐,給我們如下深刻啟示。

一、領袖號召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強大引領力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親筆題詞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紛紛題詞,神州大地一個群眾性學雷鋒活動蓬勃興起,其發展範圍的廣度、激情燃燒的熱度、社會文明的程度都是空前的,所經歷過的人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此後,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黨中央幾代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就開展學雷鋒活動作過重要題詞、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為學雷鋒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學雷鋒活動20周年、30周年、40周年,黨中央分別組織召開紀念大會,把學雷鋒活動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其中1990年3月5日,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再次為雷鋒題詞。江澤民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在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講話中說:「一個只有二十二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能夠贏得億萬人民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一個普通戰士所表現的高貴品質能夠激勵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一個群眾性的活動能夠在幾十年歷史進程中延續不斷、影響一個時代的社會風尚,這表明雷鋒精神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過去具有、現在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進入二十一世紀,繼2003年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40周年大會之後,在黨的會議重要決議和中央重要文件中,進一步強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引領學雷鋒活動深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後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先後20多次發表關於學雷鋒的重要講話,是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中講學雷鋒、傳承雷鋒精神次數最多的。在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來臨之際,習總書記又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征程,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激人奮進,再次激盪起全國學雷鋒活動的春潮。

60年學雷鋒活動,充分彰顯了領袖的巨大號召力、強大推動力和深遠的歷史影響力。實踐告訴我們,領袖號召,這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巨大引領和根本遵循。

二、領導帶頭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關鍵所在

毛主席早在為雷鋒同志題詞時就強調指出:「向雷鋒學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這表明毛主席對學雷鋒活動的遠見卓識,也正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60年學雷鋒活動的實踐反覆證明,開展學雷鋒活動,傳承雷鋒精神搞得好不好,關鍵在領導。無論一個系統,一個地區,還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領導重視,率先垂範帶頭學,就會把群眾帶起來、真正學起來,才能呈現好局面、形成好風氣。

筆者所在單位作為首創的全國學雷鋒社團組織,12年來,開展學雷鋒活動足跡遍布31個省區市,所見所聞,對領導帶頭學的關鍵作用,印象特別深刻,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大連市有一所集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級中學為一體的民辦公助學校,校長金小河多年來帶領全校教職員工矢志不移學雷鋒,把傳承雷鋒精神作為建校育人的長遠大計來抓,不僅遠有規劃近有安排,更重要的是她身體力行帶頭學,全校雷鋒精神的弘揚傳承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使學校形成氛圍濃郁的雷鋒文化學校,教職員工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中專生一改入學時文化底子薄、基礎差的先天不足,通過在校學習都能圓滿畢業,就業率連年達百分之百,願意就學的能也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高中生的大學升學率和綜合素質,都得到社會的好評。2017年10月,在學校召開「與時俱進學雷鋒,做有本事的好青年」現場會,學校先後被評為「學雷鋒教育基地」、「學雷鋒示範基地」、「學雷鋒楷模單位」;遼寧省「雷鋒式學校」。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稅務局,10年來,三任局長接力抓學雷鋒活動,做傳承雷鋒精神的帶頭人,全局上下幹事創業精神振奮,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是中宣部命名的第三批全國學雷鋒示範點,全州國稅系統產生7個全國文明單位,成為「東北邊陲學雷鋒的一面旗幟」。

一個又一個具體生動的實踐告訴我們,領導的重心地位、重大影響,決定了在傳承雷鋒精神中的重要作用,領導帶頭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關鍵所在。

三、典型示範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有效激勵

在60年傳承雷鋒精神的歷史過程中,一批又一批典型所發揮的示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功不可沒的。

就全國重大典型而言,在紀念毛主席題詞50周年時,筆者所在組織聯合社會各界有關單位,曾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過一次「雷鋒獎」,當時獲得這項被譽為「社會榮譽」獎的50人,是組委會從1000多位全國先進典型中挑選的。可見先進典型的數量可觀,先進事跡過硬,所產生的激勵效果,都是令人嘆服的!

從60年代至今全國學雷鋒重大典型,大家耳熟能詳的如:「雷鋒式偉大戰士」劉英俊;「八十年代新雷鋒」朱伯儒、張海迪;全軍「學雷鋒模範」、「一級英模」張子祥;立足崗位學雷鋒的徐虎、李素麗;2012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榮譽稱號的「當代雷鋒」郭明義等。自2016年以來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4部門,開展的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以及「道德模範」「時代楷模」「中國好人」「最美人物」等,持續不斷地發揮著先進典型的激勵作用。

國家層面是這樣,各省區市也同樣如此,僅以雷鋒的家鄉湖南和第二故鄉遼寧為例。湖南省學雷鋒典型激勵常抓不懈,每年一次表彰學雷鋒和志願服務先進典型,2022年度的表彰頒獎發布儀式,於3月2日上午在雷鋒故里長沙市望城區舉行,現場表彰了包括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第三批)、崗位學雷鋒標兵(第三批)、最美志願者、最美志願服務工作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類別。長沙作為雷鋒的家鄉,「出了雷鋒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在紀念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的日子裡,他們發表長篇通訊「一座城市和一種精神的光榮記憶」,披露家鄉人民熱愛雷鋒、敬仰雷鋒,數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向雷鋒同志學習」,創新打造「雷鋒志願者」品牌,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奏響「雷鋒家鄉學雷鋒」新時代樂章的事跡,生動感人。

遼寧省堅持「科學高效的組織動員、主題鮮明的教育薰陶、與時俱進的活動創新」,他們緊貼時代抓典型,繼推出「當代雷鋒」郭明義重大典型之後,典型激勵工作有特色、有力度、有深度,卓有成效。作為雷鋒精神發祥地的撫順,60年來,始終高擎學雷鋒大旗,一代代薪火相傳,抓典型工作也頗有特色。他們已用17年時間打造學雷鋒活動重要品牌——評選表彰「百姓雷鋒」。迄今175名「百姓雷鋒」、55個「百姓雷鋒」團隊。現在,全市學雷鋒志願者已達25萬餘人,學雷鋒志願服務團隊近1700支,呈現出「雷鋒城」里志願服務遍地開花的喜人局面。

「一花引來百花開」,學雷鋒先進典型,有效激勵著一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以實際行動書寫雷鋒故事。

四、群眾自覺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學雷鋒是一個群眾性的實踐活動,即使是大環境有時遭到破壞的情況下,人民群眾自發自覺自愿地學雷鋒,傳承雷鋒精神也沒有中斷過。這是由雷鋒精神的本質內涵和普世價值所決定的。雷鋒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華的完美體現。這樣的精神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需要,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推崇,它的價值永恆,永遠不會過時。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它所具有的普世價值和所具備的普適性社會基礎,使人們一個個學雷鋒具體行動的細流,匯成川流不息的洪流之中。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60年學雷鋒活動,傳承雷鋒精神的實踐證明,億萬人民的自覺參與,匯成了學雷鋒活動的歷史潮流澎湃向前,這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大家知道,有的別有用心的人,極力詆毀英雄,抹黑雷鋒,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產生疑慮,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但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擋廣大人民群眾學雷鋒的前進步伐。

事實證明,個人的成長進步離不開雷鋒精神,單位的建設發展離不開雷鋒精神,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雷鋒精神。所謂「誰學雷鋒誰進步,誰學雷鋒誰成功,誰學雷鋒誰幸福」,這已經和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

學雷鋒在單位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正如一位雷鋒生前戰友,後又擔任領導幹部的老同志所說:「學雷鋒一抓就靈」。在紀念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前夕,他專門撰文詳盡地論述了這個問題的真理性。我們從歷史來看,單位重視學雷鋒,堅持傳承雷鋒精神,使後進變先進,中游趕先進,先進更先進,這已被60年學雷鋒活動實踐所反覆證明。

學雷鋒活動助力國家富強,從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60年代初期,我國在面臨嚴重自然災害,蘇聯撤走專家,國家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學雷鋒活動的興起,大大振作了人們的精神狀態,煥發出沖天的革命幹勁,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國家走出困境走向歷史性轉變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學雷鋒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反覆闡明,學雷鋒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實踐告訴我們,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雷鋒精神不僅不可或缺,而且須臾不可離開,必須大力弘揚傳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環境如何變化,廣大人民群眾都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五、模式形成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良好生態

在經濟工作中,「一種成功的模式,可以成就一個傳奇」,使經濟工作長期保持生機活力。學雷鋒活動如此長久不衰,也一定有其成功的模式伴隨而行。

那麼這種模式是什麼呢?筆者在多年組織學雷鋒活動中一直在探索研究。2016年12月18日,在本會成立五周年大會作報告時,提出並初步回答了這個問題,此後又經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2020年3月,在學雷鋒講師團報告中正式提出,並從理論和實踐上作了闡述。把這種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實現模式,概括為「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簡稱「兩在兩做」。

學雷鋒「在崗位做貢獻」,這是普遍的帶有規律性的做法和形態。這樣的單位、這樣的區域,比比皆是。學雷鋒「在社會做奉獻」,我國遍布各地的廣大學雷鋒志願者的豐富實踐所呈現的「志願紅」形態,正是雷鋒助人為樂精神和志願精神的生動寫照。

學雷鋒「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二者是統一的,好比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筆者因工作需要,曾對雷鋒的家鄉望城,當兵所在地撫順,專門作過調查。他們學雷鋒「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都做的很好,常態化學雷鋒活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2015年也曾去長春市作調研,包括雷鋒學校、雷鋒社區、雷鋒企業、雷鋒車隊等,這些「雷字號」單位事跡很突出,經驗很有借鑑意義。後來又去延邊州稅務局以及其他省份調研,都分別寫了綜合調研報告和單位、個人的典型事跡通訊,如《來自「雷字號」單位的感動》《東北邊陲學雷鋒的一面旗幟》《中原大地的金色種子》《這裡學雷鋒春滿園》《她學雷鋒注重辦實事》等,相繼在中國文明網、新華網、中國網、《社區雜誌》等國家級媒體作了宣傳報道,有的還作為中國文明網的特別策劃,在頭版頭條全文發出。這些單位、個人的事跡和經驗,都無一例外地揭示了「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內在聯繫及其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從那之後的日子裡,這些單位和個人,都不斷發展進步,相繼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其中長春亞泰社區,被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國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延邊州稅務局,被評為「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貴陽市女子公交車隊,被評為全國第一批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示範點;鄧州編外雷鋒團,被評為「時代楷模」;山西的賈鋒耀被評為「全國最美志願者」;長春的王長春、姜平、姜國林等,被評為「中國好人」。再看包括全軍「學雷鋒模範」、「一級英模」張子祥;當年參戰回國出席全國英模表彰大會,退休後又被評為全國先進退休老幹部的雷鋒生前戰友趙明才等一批全國先進人物;當年在領導崗位、退休後仍矢志不移學雷鋒的一批領導幹部;活躍在基層一線的學雷鋒志願服務團隊的年輕志願者,都是「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的積極踐行者。

「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這種模式是雷鋒精神的集中體現和雷鋒做法的凝練概括,是被廣大群眾學雷鋒實踐所證實的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一般方式。它是在長期學雷鋒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客觀現實。學雷鋒「在崗位做貢獻,在社會做奉獻」,崗位人人都有,貢獻人人都做;社會人人身處其中,奉獻處處可為;這就既鎖定了廣大人群,又涵蓋了廣闊範圍。這種模式的學雷鋒活動,才是常態化的基本形態,也正是傳承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良好生態。它所呈現的結果,無論崗位成果還是社會價值,都是巨大的。(作者系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學雷鋒基金管委會、中華志願者協會傳承雷鋒精神志願者委員會主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0e420261b8e62506622e118d3eeff7a.html



書法家張健

2023-12-14

書畫家張青春

2023-10-29



















書法家張國慶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