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葉輕眉:29歲便香消玉殞,外國人用她的名字來命名小行星

2023-10-16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真實版葉輕眉:29歲便香消玉殞,外國人用她的名字來命名小行星

拋去「50元超前點播」這種難看的吃相不談,不可否認的是就劇情本身而言,《慶餘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慶餘年》將「科幻」和「穿越」兩個截然相反的概念完美融合,讓已經對「穿越劇」略顯麻木的觀眾耳目一新。在這部劇中,男主范閒的母親葉輕眉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可謂是「人不在江湖,江湖卻處處有她的傳說」。《慶餘年》的故事背景是人類文明毀滅後的下一個文明,也就是所謂的「科幻」或者說「未來」,但這個新的文明一直停留在封建階段,所以也是變相的「穿越」。

葉輕眉在劇情中屬於傳說級的人物,與主線劇情的發展環環相扣,是一個絕對的「奇女子」。對於她的故事筆者就不再多講,下面來講另外一個奇女子的故事,堪稱「真實版葉輕眉」。先來說說她的成就:她被世界最權威的科學學術期刊《自然》評選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她被美國《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和《數字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兩本暢銷書所記載;她的名字甚至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用來為一顆小行星命名……她叫王貞儀,一名出生於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女子。

乾隆年間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巔峰,但這種巔峰卻不過是落日的餘暉,清朝正逐步被世界潮流所拋棄。在政治制度上,清代雖吸收借鑑了前代諸多利弊,但依舊存在諸多問題。滿清統治者的保守和愚民政策,讓老百姓思想落後,傳統的封建思想也嚴重壓迫著女性。在這種大環境之中,很難出現一個超脫於世俗之外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所以王貞儀的出現,無疑是那個灰暗的時代一抹驚艷紅色,給人的感覺就是「穿越」了的葉輕眉。為什麼要這樣說?看看王貞儀的技能和成就,就能讓人有理由相信了。

王貞儀的家庭環境給了她很大的影響,她的祖父王者輔是宣化知府,父親王錫琛是當地的名醫,母親則精通詩詞歌賦、是一位名門閨秀。這樣的家庭給王貞儀的除了學習環境,更寶貴的是那種學習的精神。11歲那年祖父去世後,王貞儀在守孝期間讀完了祖父的藏書,對「歷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謂「歷算」,就是古代對天象的觀測和推算,用現代學科來說,就相當於天文學和數學。16歲時王貞儀開始跟著父親行醫,在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她的醫術也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

在草原上,她又學會了騎馬和射箭,還寫了一句「亦曾習射複習騎,蓋調粉黛逐綺靡」來表揚自己。天文地理、數學醫學、騎馬射箭、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王貞儀樣樣精通,在那個要求女子三從四德的時代,無疑是一個「穿越者」一般的存在。但僅僅是技能多並不足以讓人相信,所以下面再來看看她的一些小故事。王貞儀認為女子並不比男子差,起碼在讀書這一塊智商並不會更低。為此她還寫了這樣一首五言:

往往論學術,斷不重女子。

豈知均是人,務學同一理。

男女平等、男女平權的一些思想,在王貞儀這裡已經可以找到一些影子。她不信那些神佛鬼怪,篤信佛教的朋友請她為《心經》做序時,王貞儀卻說道:佛像就是木頭泥巴做的,拜來拜去空費錢財,我不願同流合污。眾所周知,西方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殊不知王貞儀也用自己的辦法證明了這一觀點。不僅如此,他在「天圓地方」的封建觀念中大膽提出了「地圓說」,還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日月食成因解釋。在數學上,她寫了一本《簡單計算原理》,通俗易懂地解釋了乘除法和勾股定理。

她將從父親手裡學過來的中醫知識付諸實踐,在長期的救死扶傷中被老百姓譽為「女中華佗」。通過雲的形狀,她就能預測天氣的變化……「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這樣的一位奇女子與那個灰暗的時代格格不入。她也曾像葉輕眉一樣試著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清朝的封閉與保守卻容不下她,甚至連她24歲了才結婚也被世俗批判。因為操勞過度,王貞儀29歲時便一病不起,病種的她曾有詩曰:「病後形銷減,支頤百慮煎。容光悲鏡影,詩思冷爐煙。」但這麼一位傑出的女性,或者說是女科學家,史冊上卻容不下她。

直到一張國外的明信片傳到國內,中國人出於對明信片上的中國女人的好奇,才再次開始試著去了解她。誰能想到,在200多年前落後和封閉的中國,居然有一位20多歲的女子,曾做著類似葉輕眉一樣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b16a4892e45be25dacb476d1b79b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