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頭部被完整保存在美國,計劃2065年「復活」

2022-05-20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頭部被完整保存在美國,計劃2065年「復活」

在生產力低下的人類社會早期,面對大自然,人們是無能為力的。偶然出現的天災,以及生存狩獵,都存在著不可預知的危險。在這一階段,人們畏懼,但不得不接受死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逐漸進入到更加高級的文明,對永生的追求便開始了。

早在兩千多年的秦朝時期,秦始皇就開始踏上尋求「長生不死」的征途。在此之後,許多帝王貴族為了延續在世的榮耀地位,也紛紛重蹈覆轍,追尋永生。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事實證明,我們現如今所擁有的科技,還不足以幫助人類實現永生。但針對這一目的的科學實驗,卻從未停止。

在美國,有這樣的一個特別的機構,名為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於1972年由佛瑞德·張伯倫與其妻子琳達所創辦。而這個機構的特別之處在於,為人們提供人體冷凍服務。那麼何為人體冷凍技術?

現代低溫生物學認為,生物體的新陳代謝是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緩的。而人體冷凍技術則是基於這一理論而出現的一種正處在試驗階段的醫學技術。在這項技術當中,人或動物在死亡之後,能夠通過在極低溫的情況下進行深低溫保存,從而達到在遙遠的未來再通過先進的醫療技術進行解凍復活的目的。如果說這一試驗中的醫療技術真的能夠實現,那麼人類就可能實現真的「永生」。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就啟動了這一項目。在當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行冷凍保存試驗的人是心理學家詹姆士·貝德福德。他的遺體,被科研人員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液態氮溶液當中,等待著「復活」的那一天。在我國,也有很多接受人體冷凍技術的人,其中杜虹就是我國首位「冷凍人」,她的頭部被保存在了美國的阿爾科基金會的實驗室當中。

按照這一機構的計劃,在50年之後,人類有望實現細胞再生或其他醫療技術,來實現「冷凍人」的復活,而杜虹也參加了這項計劃。對於杜虹,一些讀者或許會有一定的了解,她是一位作家,曾經擔任過重慶出版社少兒中心的副編審。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杜虹的很多作品,例如《春之神》、《等客人》等都入選了兒童文學選集以及幼兒園教材。一直以來,杜虹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孩童般浪漫書寫童趣。即使是退休之後,也一直在關心兒童的教育事業。

但慢慢地,隨著年齡的增大,杜虹的身體出現了很多狀況,最後更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為了治病,杜虹的家人們四處奔波,而她自己也長期承受著病魔的折磨。但即使是這樣,仍然於事無補,杜虹的病情不斷惡化,就連醫生也沒有了辦法。

面對這樣的結果,杜虹也選擇了坦然面對,畢竟自己也年事已高。但杜虹的女兒並沒有放棄,她通過網絡了解到,在美國有一種人體冷凍技術,能夠將遺體進行超低溫保存,等待科技發達的那一天,實現「復活」。

女兒張思瑤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杜虹最終答應了。之後,杜虹的女兒通過自己在美國的同學,聯繫到了阿爾科機構的相關人員。然而,由於對完整的遺體進行冷凍太過昂貴,杜虹最終選擇只對大腦進行冷凍,即使如此也花費了近80萬人民幣。

2015年,杜虹因病去世之後,早就等待在一旁的美國醫生立即在杜虹的體內注射了防止血液凝固的藥物,同時為她安裝上可以保證血液循環的按壓心臟。在這些都完成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用特製的保護液替換掉身體中的血液,來防止冷凍低溫帶來的傷害。在完成所有的處理工作之後,杜虹的遺體被送到了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機構當中,在零下196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保存。

如果在50年之後,也就是2065年,人類能夠實現細胞的再生等科技,杜虹想要「復活」則還需要面臨「身體再造」的問題。雖然這一技術仍然沒能實現,人體冷凍技術也仍在試驗階段,但對人類壽命極限的探索與研究,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此,你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3ca893b4944ec0a53cee2c9f4fd6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