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比三家反被套路?芒格:有一種傾向無處不在,極其危險

2019-11-07     昌達財經課堂

一、

你是否遇見過類似下面例子的情境?

1.一個人花1000美元的高價購買了皮質儀錶盤,僅僅是因為這個價格和他用來購買轎車的65000美元相比很低。

2.有的女性很優秀,可是她的父母特別糟糕,結果她可能會嫁給一個只有跟她父母比起來才算不錯的男人。或者說有的男性娶的第二位妻子只有跟第一位妻子比起來才算過得去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很早就發現了一個事實:人類的感知,都是靠對比來捕捉信息,因此對比就成了我們的一種本能。比如,我們在買東西時常常要「貨比三家」,買那個最有性價比的。但是,我們似乎又很容易陷入一種對比錯誤反應傾向。這種傾嚮往往對我們的正確思維造成巨大的破壞

芒格認為,人類的神經系統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至少它比不上現在那些精密的科學儀器,所以它必須依靠某些更為簡單的東西。

二、

不管是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系統,還是我們的認知系統,都是依靠對比來捕捉信息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人類的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比如,房地產經紀人為了賣出條件一般的房子,往往會先帶客戶去看一些條件十分糟糕而且價格貴得離譜的房子,這樣通過對比來調整客戶的預期,從而更好地促成交易。

可以說,大多數時候,我們在判斷事物的價值時都會有一個參照物,比如你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公司,月薪4000塊,乾了一年後,你跳槽到了一個新公司,月薪8000塊,你覺得自己進步了,並因此而高興,但當你發現你的同學都過萬了,你又高興不起來了。

心理學上一個詞叫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一個人或一件事做出判斷時,容易受到對這個人或這件事的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第一印象或第一吸引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也就是說,當人們在評估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好壞時,其實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好與壞,一切都是相對的,關鍵看你的「錨」固定在哪裡,即你的評估體系是什麼。當你確定了評估體系,也對這個人或這件事的好壞評估的結果也就出來了。

三、

由於人類的神經系統並不精確,所以人們很容易忽視那些細微的對比差距。

就像那隻呆在溫水裡的青蛙一樣,因為水溫升高的速度實在太慢太慢,所以它意識不到溫度的差距,等到它真正意識到的時候,卻已經無力跳出來了。雖然後來有人做了溫水煮青蛙的實驗,說等到水溫升到60攝氏度,青蛙就會跳出來。

事實到底是哪一個,我們暫且不去爭論,只是用「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來比喻人類的對比錯誤反應傾向所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用芒格的話來說,就是當一個人一步步走向滅亡時,如果他每一步的步子都很小,小到我們很容易忽略不計,那大腦的對比錯誤反應傾向就會給他一種錯覺:一切都沒有改變,你還很安全,結果他一步步走向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當他意識到自己身陷囹圄時,可能就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無力自救了。

要想防範對比錯誤反應傾向帶來的危險,芒格建議大家牢記富蘭克林的那句格言:「小小紕漏,能沉大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W7GSG4BMH2_cNUgwG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