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個性、能力、工作種類、工作方式、崗位、性格、知識及興趣上都有天壤之別,但他們的共性是:擁有把對的事做好的能力。——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的這段話中包含了三個最為重要的概念: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把事情做好。
「正確地做事」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正確地做事」將變得毫無意義。「把事情做好」以「正確地做事」為前提,如果不能正確地做事,在處理事務中未能有正確的方法,將不可能獲得「把事情做好」這種理想的結果。
每個人都必須明確什麼是正確的事。對於企業而言,所要進行的事情必須符合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企業利益必須與公眾、社會利益有機統一。企業只有順應民意,強調社會效益,才能獲得持久的經濟效益。對於個人而言,所謂正確的事,不僅要符合個人的人生志趣,更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和組織的要求、利益。
著名管理學家克勞士比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作為他的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這一觀點體現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從豐田公司的全面質量管理和準時化生產中來看,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要做到的。
想想看,整條流水線上,每一個零配件生產出來之後馬上就被送去組裝,因為沒有庫存,任何一個環節出了質量問題,都會導致全線停產,所以必須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美國市政廳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說,在華盛頓因工作馬虎造成的損失,每天至少有100萬美元。該城市的一位商人曾抱怨說,他每天必須派遣大量的檢查員,去各分公司檢查,儘可能地制止各種馬虎行為。在許多人眼裡有些事情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但積少成多,積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會影響他們做事的工作效率,當然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晉升和事業的發展。
正如德魯克所言,任何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都要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採用正確的做事方式去做,本著把事情做好的原則去做,高效率、高質量、有創造性地完成任務。把對的事情做好,這是取得卓越成效的秘訣,也是優秀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之一。
德魯克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鍛鍊自己把對的事情做好的能力:
第一,善於學習。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向書本學習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向書本學習,豐富學識,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多讀書、讀好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第二,做事要專注。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往往應接不暇,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往往難以拒絕。總想得到更多,總想收穫更豐,到頭來無不驗證了老子那句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我們只有學會排除干擾,拒絕誘惑,真正靜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事,這樣成功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第三,有所為有所不為。這需要作出選擇和取捨。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知識普及者,同時也是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但他在自然科學研究上遲遲沒有可以拿出手的成績。一天,他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也許能成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為著名的科普作家。
因此,要想成功,必須有所取捨,這樣才能將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選擇的事情上,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HXjgm8BMH2_cNUgA2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