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每個人的學生時代,
都有一根一元錢的烤香腸。
在放學的時候,
校門口小賣鋪最暢銷的美食,
就是那一根紅通通、熱騰騰的烤香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香腸似乎是外來品,
而要說到全世界最愛吃香腸的國家,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德國。
德國人對香腸確實是愛得深沉,
他們愛吃豬肉,
而這份愛的最終體現就是德國香腸,
據統計他們的香腸種類多達1500多種,
堪稱香腸狂魔。
但很多人同時也忘記了,
中國人對香腸的愛並不輸給德國人。
所謂的中國式香腸,
主要指臘腸、灌腸、血腸等食物,
早在魏晉南北朝就是中國人喜愛的美食,
如今更是不少中國人出門在外最思念的鄉味。
在中國,北方人的年味代表是餃子,
而南方人的年味代表往往是臘腸,
古人在春節前殺豬宰羊,
然後將肉類切成小塊塞進豬腸中,
晾曬成干,以備冬天和初春時節食用。
這是因為古代保鮮技術不足,
在北方因為有冰雪,
相當於天然冰箱,
因此食物不太容易損害。
但南方卻不行,
因此將肉類製成臘肉或者香腸,
往往是不錯的選擇,
制好的香腸不僅耐存儲,
而且無論是蒸、煮、炒都能有滋有味。
同時製作香腸,
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材料,
往往只要有肉、鹽、酒、糖就足夠了,
這在古代無疑是非常便民的美食。
據說在古代,
中國香腸隨著海上船隊漂洋過海,
讓不少只吃過灌腸的外國人,
領略到了不同以往的美妙風味。
時至今日,
隨著製作香腸的經驗、
技術的越發完善和豐富,
中國不少地區都出現了獨具特色的香腸:
廣式臘腸會有更高比例的糖和酒,
越嚼,臘腸中甜味和酒味兒就越發回味無窮,
傳統的廣式臘腸還會加入靚陳皮改善口感。
在吃法上,
廣式臘腸常常用來製作煲仔飯,
或者也可以和青菜同炒,
特別是當臘腸的油脂和米飯融合之後,
那股咸香甜膩的滋味,往往讓人慾罷不能。
川式臘腸因為花椒和辣椒麵的加入,
入口更香辛、下飯,
據說四川人喜歡用柏樹枝等熏制臘腸,
因此使得四川臘腸有種特色的果木香氣。
在吃法上,
四川臘腸也離開不開蒸和炒,
菲李個人強烈推薦的是蒜苗炒臘腸,
無論是用廣式臘腸還是四川臘腸,
都會非常下飯哦。
廣式臘腸有點甜,四川臘腸透著辣,
而湖南臘腸則是鹹的,湖南臘腸當中,
以湘西臘腸最為出名,
味道醇厚濃郁,回味綿長,越嚼越香。
有人說,世人只知金華火腿,
卻不知金華香腸同樣美味難擋,
將金字香腸蒸在飯上,
能讓香腸的油滿滿浸潤米飯,
吃起來口口米飯帶肉香!
有人說:「無紹不成醬」,
醬就是紹興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味道,
曬魚乾、醬鴨、醬肉、
醬豬頭、灌香腸……
處處都是醬製品。
紹興的安昌臘腸名聞天下,
舊時只是用醬油拌勻後灌入腸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加入了白酒、白糖等諸多配料,
吃起來香味馥郁而濃醇,
略帶甜味,油而不膩。
殺豬菜是東北的特色美食,
其中血腸更是不得不提的美味,
特別是酸菜燉白肉血腸更是傳統名菜,
據說那句「翠花,上酸菜!」里的酸菜,
就是指「酸菜燉白肉血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