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上癮性行為,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2023-04-19     簡單心理

原標題:這種上癮性行為,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在百度「禁止網賭」吧,有近 14 萬個帖子。

許多人在這裡分享自己悲慘的賭博故事:

「從開始到昨天可能輸了有 20 多(萬)。苦不堪言,這輩子算是完了。」

「從開始到昨天可能輸了有 20 多(萬)。苦不堪言,這輩子算是完了。」

「前幾天復讀(復賭)輸了 2、3(萬),本來想死就死了,但是我媽一直給我打電話,打了無數個。聽到那邊崩潰的聲音,我就繃不住了。」

「前幾天復讀(復賭)輸了 2、3(萬),本來想死就死了,但是我媽一直給我打電話,打了無數個。聽到那邊崩潰的聲音,我就繃不住了。」

「戒賭吧」曾是中國人氣最高的三大貼吧之一,與「李毅吧」「魔獸世界」的規模相似。

它成立的初心是民間互助 戒賭,分享戒賭經驗。但後來由於混入大量誘賭和放貸者,5 年前已被官方封禁。

看看心碎的故事,或許可以幫人走上正軌,但也要小心, 它可能是賭博業「誘賭」的一種手段。

例如這個帖子:

畢竟,賭癮患者是這個產業最大的客戶。一項研究發現,休閒娛樂性的賭博者,僅貢獻了這個行業收入的 4%。

這類釣魚帖,瞄準的就是賭癮患者所特有的「認知扭曲」和「chase(追逐損失)」特徵。譬如:

「我已經輸了這麼多,按照幾率,下一把贏的幾率很大」

「我有一定能力預測即將到來的勝利」

「輸是因為運氣不好。如果我贏過一次,我肯定會再贏一次」

「今天我彩頭好,所以我這時去賭,肯定會運氣旺」

「新平台有羊毛可薅,過了福利期就撤」

「上次我跟賭的是個狗代,現在這個群都是專業的」 *狗代:黑話,賭博業僱傭的誘賭之人,可從跟賭人輸掉的錢中抽成。

賭博常被簡單地歸類為一個道德問題。一個好好的人怎麼會去碰賭博?「他們肯定是意志力薄弱、道德底線低、禁不起誘惑的人。或者,是好吃懶做的人妄想不勞而獲、快速致富」。

但如果只是小賭一把呢?

比如我有個叔叔,總被別人嘲笑財迷心竅。 因為他每天上班前,必 須 得 買張彩票。用他的話講,「不然一天天的還有什麼盼頭」——這叫有賭癮嗎,他算不算高風險人群?

關於賭癮是什麼,賭博如何從一種「業餘消遣」走向臨床意義上的疾病,顯然還有更多問題值得討論。這是簡單心理 「難言之癮」 系列第篇:為什麼說賭癮是一種情緒問題?

《賭神》

01

「癮」作為一種應對負面情緒的手段

很多人不知道「成癮」是一種什麼樣的處境。以下這個例子,也許可以讓你有直觀感覺:

我整個懷孕期間都在賭博,直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天。我會在椅子上坐十五六七個小時,周圍的人都在吸煙。我的兒子會在肚子裡亂動,我的腿會變得麻木。但進入懷孕後期以前,我都沒覺得自己有多不舒服。我努力吃得健康些,但當我賭博時,食物根本不重要。我不吃飯,只服用抗酸劑。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暈過去了,我就把杯子倒放在機器上,然後去禮品店買餅乾,因為我不想花時間坐下來吃飯——我只想回到我的機器上。

兒子出生後我也沒能戒賭。我會把他扔在家裡好幾個小時,讓我妹妹照顧他。然後,每天輸光時,我會發現母乳一直流到了屁股,留下了污漬。我兒子在家裡嗷嗷待哺,而我則在把一切賭光。現在我在努力戒賭,但每次我去商店買嬰兒配方奶粉時,賭博機都令我不勝其擾。我試著閉上眼從它們旁邊走過,但這一招並不總是有效。

——伊莎貝拉,via《運氣的誘餌》

我整個懷孕期間都在賭博,直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天。我會在椅子上坐十五六七個小時,周圍的人都在吸煙。我的兒子會在肚子裡亂動,我的腿會變得麻木。但進入懷孕後期以前,我都沒覺得自己有多不舒服。我努力吃得健康些,但當我賭博時,食物根本不重要。我不吃飯,只服用抗酸劑。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暈過去了,我就把杯子倒放在機器上,然後去禮品店買餅乾,因為我不想花時間坐下來吃飯——我只想回到我的機器上。

兒子出生後我也沒能戒賭。我會把他扔在家裡好幾個小時,讓我妹妹照顧他。然後,每天輸光時,我會發現母乳一直流到了屁股,留下了污漬。我兒子在家裡嗷嗷待哺,而我則在把一切賭光。現在我在努力戒賭,但每次我去商店買嬰兒配方奶粉時,賭博機都令我不勝其擾。我試著閉上眼從它們旁邊走過,但這一招並不總是有效。

——伊莎貝拉,via《運氣的誘餌》

伊莎貝拉 38 歲,是一名自由保險經紀人。她最初接觸賭博,是因為在冷漠的婚姻中,想要「在丈夫身上激起一點情緒反應」。離婚後,她和自己見過的所有可能 傷害過別人的男人睡覺(但不付出真情),以此來「報復他們」。

她憤怒、刻薄、撒謊,生活千瘡百孔,她所有的親密關係都以虐待的形式告吹。

可怕的是,當伊莎貝拉懷孕後,她竟然感到了「與兒子之間有一種無條件的親密」。這讓她恐懼且陌生,於是進入到「強迫性重複」的行為里, 瘋狂賭博,也許是在潛意識裡想要主動毀掉這段讓她感到溫暖的關係(這樣她就不會像以往那樣,被關係傷害)。

另一名接受患者訪談的 Daniel,同樣提到賭博和自己的創傷史問題:

從小遭受欺凌的經歷以某種方式降低了我的自尊,我忍不住想, 如果這筆錢翻倍,我可以給荷官小費,我將過上曾經欺負我的人所過的那種豪華生活。

但事實是,你只是坐在牌桌邊,永遠不會將這筆錢收回。

不僅僅是撲克賭博,有時這種衝動會轉移到瘋狂買東西,或者吃糖上面——我想我有一種易於上癮的人格障礙……認為這些是愛與被愛的替代品。

從小遭受欺凌的經歷以某種方式降低了我的自尊,我忍不住想, 如果這筆錢翻倍,我可以給荷官小費,我將過上曾經欺負我的人所過的那種豪華生活。

但事實是,你只是坐在牌桌邊,永遠不會將這筆錢收回。

不僅僅是撲克賭博,有時這種衝動會轉移到瘋狂買東西,或者吃糖上面——我想我有一種易於上癮的人格障礙……認為這些是愛與被愛的替代品。

「癮」雖然是一種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但也可能被高漲的情緒所誘發。

例如一名接受焦點小組訪談的賭癮患者 P。調研顯示,在以下 3 種情況下,他極易重新回到賭博的迷境里:

當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得的東西時;

當他感到自信和放鬆時;

當他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或者受到批評時。

《我們這一天》

賭癮和創傷之間存在複雜的反應,也往往在家庭中流行和遺傳。壓力和創傷很容易促使人們開始賭博或復賭,視賭博為一種情緒安慰劑——所以 賭癮患者的情緒共病幾率很高,特別是物質使用障礙(Petry,2005)。抑鬱、焦慮和人格障礙發生率也高得多。早年的負面童年經歷,包括虐待和創傷,也與賭癮的發展有關(Felsher 等,2010)。

對於女性來說,創傷是更大的風險因素,並更有可能在生命的中後期發展出賭癮。雖然男性是更高比例的賭癮患者(他們也容易在更年輕的時候開始賭博),但女性的成癮度往往更重。

對於賭博成癮者來說,賭博不僅僅是一種對機率的強迫性掌控,也可以讓他們進入到 「確定無疑的自毀之旅」中。

在這趟旅途里,他們推開與社會關係的聯結,自己成為一座孤島,只與上癮行為(賭博)建立穩固關係。

02

誰可被定義為「賭癮」?

據估計,約有 1% 的成年人符合賭癮的標準。另有 2-3% 的人雖沒有到達診斷閾值,但存在輕到中度賭博問題。

賭癮的終身患病率高於我國統計下的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0.6%)。但由於癮是一個高度污名化的疾病,賭癮患者的求助比例不到 5%。即便因為賭癮造成了嚴重後果,許多人都拒絕承認「自己病了」。

所以,當判斷一個是否患有賭癮,專業人士常常是通過 「事實提問」來開始的。

哈佛醫學院開發了一項簡短的生物社會賭博篩查(BBGS),是一個只有 3 個問題的簡版篩查工具,可幫助判斷一個人是否需要對賭博行為進行評估或治療。

這 3 個問題是:

1. 在過去 12 個月里,當你試圖/暫時停止賭博時,是否感到焦慮、易怒、坐立難安?

2. 在過去 12 個月里,你是否曾向家人或朋友隱瞞你賭博的金額?

3. 在過去 12 個月里,你是否曾因賭博而不得不尋求家人、朋友或福利機構的幫助,以支付生活花銷?

只要有一個回答了「是」,此人就有發展為病態賭博的風險。

美國心理協會(APA)認為,病態賭博的診斷至少需要在過去一年中,有以下描述中的 4 項情況:

需要用不斷增加的金額進行賭博,以獲得想要的興奮感

試圖減少或停止賭博時不安或易怒

控制、減少或停止賭博的努力一再失敗

經常想到賭博(比如重溫過去的賭博或計劃未來的賭博)

經常在感到痛苦時賭博

賭博輸錢後,經常會回來報復(這被稱為「追逐」損失)


撒謊以掩蓋賭博活動


因賭博而冒著失去親密關係、工作、學校或工作機會的風險。

依靠他人幫助解決賭博造成的財務問題

《賭神》

需要澄清的是,僅僅存在賭博行為,不能被歸類為精神障礙。

正如神經科學家 Rob Malenka 說:「 要衡量一隻實驗動物的成癮程度,可以看它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來獲取藥物——按下槓桿,穿越迷宮,再爬上滑梯」,精神疾病的研究也是如此。病態賭博、有問題的賭博、娛樂性賭博是一種連續的光譜。

「成癮」意味著,你的生活已因賭博出現了不可控的負面後果。比如:賭博耐受性增強(不斷升級),花更多時間賭博,是否因為賭博撒謊、借錢和失去關係,是否出現戒斷症狀( 焦慮、煩躁、易怒、睡眠不佳是幾乎所有成癮性行為的戒斷症狀),是否反覆嘗試戒賭但總是復賭。

然而,儘管賭癮造成的傷害程度很高,但他們的數量遠遠不如亞臨床賭博人群(subclinical gamblers)。

據 WHO 的一份報告, 大約 5.6% 的娛樂性賭博者可能屬於「高傷害(high harm)」群體,他們以亞臨床的方式賭博(即符合某些標準,但達不到診斷閾值),同樣會對家庭、配偶和僱主造成重大傷害,並將對更大比例的人口產生影響。

03

哪些東西讓他們變得「易感」?

與其他所有的精神障礙一樣,賭癮可能是由 生物、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 比如:

心理健康障礙(存在物質使用障礙、人格障礙、情緒問題)


年齡和性別(通常見於青年或中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見)


家人或朋友的影響


遺傳(遺傳學研究表明,賭博和酒精使用障礙部分可歸因於影響這兩種障礙的基因)

強迫、衝動的人格特徵


具有罕見副作用的藥物(比如,治療帕金森和不寧腿綜合徵的多巴胺能藥物,可能誘發賭癮)

創傷事件

社會環境(法律、賭博廣告、賭博遊戲的成癮性設計)

一篇回顧了 33 項研究的綜述,調查了與成年人賭博問題相關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年輕人、單身或結婚不到 5 年、獨自生活、教育水平低或高、經濟條件差。此外還有:在家庭和社會關係困難、與單親或有成癮問題的父母一起長大(Buth 等,2017)。

雖然許多因素導致了賭癮,但無論是開始還是復發, 賭博形式(gambling participation measures)是發展至成癮最關鍵因素之一(Williams 等,2015)。

強哥讓唐小龍干賭場,但老虎機才是重頭戲。via《狂飆》

如果你和我一樣好奇: 最容易上癮的,是哪種賭博?

Google 會告訴你: 老虎機(slot machine)。

雖然所有形式的賭博都有可能讓人上癮。但高度成癮的遊戲,大多具有以下這些誘人特徵:比賽速度過快的賭博、訪問方便、允許一次下多個賭注、匿名、隔離(不必與任何人互動)、與即時大額獎金相關的小額下注、涉及實際(或感知技能)的因素,都是公認的風險因素(Bonnaire,2012)。

對於玩家來說,參與多種賭博形式、高昂的賭博支出、年紀輕輕就開始賭博、早期有過大額中獎經歷,以及初次賭博就有一種無法自拔的傾向是額外的風險因素。

就這些特徵而言, 網賭頗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如視頻撲克)。

人們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下注,尤其是,人們將信用卡關聯到數字賭博平台,只需按下「發送」按鈕即可添加 賭資,更易讓代幣變成一種「沒有金錢價值」的賭博維持工具。

04

賭癮為什麼難戒,因為它和吸毒很像

過去幾十年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

病態賭博患者的神經迴路,會以「吸毒」相似的方式被劫持。就像古柯鹼、海洛因、尼古丁和酒精等成癮物一樣,賭博會激活大腦的獎賞系統,該系統由多巴胺提供動力。 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它促進的不是「喜歡」,而是「想要」。然而,長期大量攝入高多巴胺物質,最終會導致多巴胺不足。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成癮醫學教授 Anna Lembke 解釋道:

「耐受性是成癮的一個重要因素。 長期大量攝入高多巴胺物質,最終會導致多巴胺不足。 也就是說,反覆接受愉悅刺激後,要獲得同樣的效果,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有快感,或者同等劑量的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減少」。

《成癮》

然而,賭博之所以讓人上癮,是基於 「是否獲得獎勵的不可預測性(且你認為自己擁有對這種不可預測的控制權。是的,這很矛盾)」,而不是贏了多少錢。

這就是賭癮和吸毒、酗酒、煙草成癮的最大不同之處:

賭癮患者極易產生認知扭曲。包括高估自己的賭博技巧、控制幻覺、虛幻聯想、迷信信仰、解釋偏見,例如認為這把輸了之後一定會贏(賭徒謬論)和選擇性記憶。他們總是驕傲、自負或絕望地繼續賭下去,希望可以追逐損失。

05

賭癮犯了,真的攔都攔不住嗎?

賭癮是可以治療的,認識到這個問題是控制賭癮的第一步。

賭癮是一種高復發的精神障礙,研究顯示它在 12 個月時的復發率從 29%-92% 不等(Goudriaan 等,2008)。

目前精神健康從業者主要使用這幾種方式(的組合):

心理治療:以個人或團體形式進行的心理治療可以有所幫助。如認知行為療法,針對賭博成癮的 CBT 側重於改變不健康的賭博行為和思想,如合理化和虛假信念。它專注於衝動暴露和反應預防(Oakes 等,2008),使來訪能夠慢慢面對並消除他們的賭博衝動,而不是使用迴避或分散注意力的技術來控制他們的賭博慾望;此外,動機式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也可以通過思考和解決複雜的情緒來提高自主改變的意願。


同伴支持 :對一些人來說,12 步匿名戒賭會(Gamblers Anonymous,GA)之類的支持團體是有用的;

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個體可能受益於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阿片類藥物拮抗劑或麻醉性拮抗劑;

管理「應對渴望」的策略(比如,患者 C 在訪談中透露,某種賭場的特殊氣味會誘發她的賭博衝動。每當她出現渴望時,都會打電話給她在 GA 的同伴,學習延遲自己的衝動,直至面對那種氣味時甚至無需啟動應對機制);

戒斷期維持策略(參與有人際關係的社交互動,主動避開可能誘發賭癮的場所或信息,與賭癮群體切斷聯繫,維持結構化日常作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勝任感和意義感)。


研究顯示,「推動」復發的關鍵因素為:衝動、對賭博結果的錯誤認知、負面情緒應對方法缺失、功能失調的關係和環境賭博觸發因素(Oakes 等,2011)。而警惕性(vigilance)、致力於改變的動機(motivation to commit to change)、積極的社會支持(positive social support)、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如記住過去的賭博危害,學會應對賭博衝動,是防止復發的關鍵因素。

《賭神》

許多人把「回頭是岸」當作是賭癮的唯一控制策略,將賭博認知為 100% 的意志力問題,忽略社會系統支持和賭博背後的情緒表達,就結果來看,反而可能促進賭癮的復發。

對於賭癮來說,「診斷」本身同時具有消除污名和製造污名的功能。

承認這是一種疾病,雖然可以削弱「道德缺陷」的殺傷力,但同時又給這個人打上了精神病患的標籤,有暴露於社會系統的歧視風險。

然而, 「賭癮」是一種情緒障礙,無法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

遇到成癮問題的人,必須首先承認自己遇到了問題。但要記得,面對這個問題時,你永遠不是一個人。

參考文獻

————————

WHO:The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gambling disorder and other gambling-related harm

Gebauer, L., LaBrie, R., & Shaffer, H. J. (2010). Optimizing DSM-IV-T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brief biosocial screen for detecting current gambling disorders among gamblers in the general household popul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ie,(2), 82-90

[美] David Capuzzi,Mark D. Stauffer,王斐(譯),《成癮心理諮詢與治療權威指南(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1月

[美] 娜塔莎·道·舒爾,李奇(譯),《運氣的誘餌:拉斯維加斯的賭博設計與失控的機器人生》,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1年12月

[美]安娜·倫布克,趙倩(譯),《成癮:在放縱中尋找平衡》,新星出版社,2023年3月

作者:江湖邊

責編:kuma

封面:《賭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0ebca5d16193d258621f2ab70312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