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孫燕 通訊員 熊美霞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記憶,小時候,為了讓孩提時的我們乖乖吃藥,媽媽會把藥片放在陶瓷勺里碾碎,再加上一些糖混合,讓我們吃下去,這樣藥就不那麼苦了。殊不知,不是每種藥都能碾碎吃的,弄不好還會增加不良反應。
近日,福建一位張女士掰開了降壓藥硝苯地平控釋片服用,之後血壓驟降,甚至出現昏迷。
那什麼是控釋片呢?潮新聞·錢報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劑科主任藥劑師郭偉星給大家科普:「控釋片是在藥物外面(藥片裡面)包裹上了一層水能進來但藥出不去的不溶性半透膜的外殼,通常是把一天要服用多次的藥物的藥量裝在一片裡面,劑量一般為普通片的2至3倍的量,水進來後藥物會以恆定的速度在體內緩慢釋放,達到長時間維持藥物療效,減少服藥次數,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目的。所以,控釋片不能掰開吃。」
同樣的,硝苯地平控釋片也是以一定速度釋放從而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較小並維持在正常血壓範圍內,有利保護臟器。張女士把硝苯地平控釋掰開服用,大劑量的硝苯地平瞬間釋放至體內,才導致血壓快速下降,造成昏迷。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前不久,有一位劉大媽來翠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諮詢,其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後,次日早晨看到大便中還是一整片藥,是不是藥片的質量有問題,要不要補吃一片。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控釋片經過體內釋放完藥物後,藥片外殼就會整片排出體外。這就是為什麼劉大媽能看到大便里有似乎完整的藥片。」郭偉星說。
郭偉星主任藥劑師提醒廣大患友,除了控釋片以外,還有一些常用藥物也不能咬、嚼,掰斷吃,需整個吞服,否則會破壞藥物的結構,影響藥效,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
緩釋片
緩釋片和控釋片工藝不一樣,但製劑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通常不建議掰開服用,除非緩釋片上面有刻痕,也需沿著刻痕掰開,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否則會導致藥物釋放過快,引發不良反應。
腸溶片
腸溶片是為了使藥物繞開胃部,在腸道內溶解吸收,而給片劑包了一層「腸溶衣」而使藥片在胃內不溶出。如將其掰開或咬碎服用,就會破壞「腸溶衣」結構使藥物在胃內溶出,不僅容易導致藥物受到胃酸影響而失效,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腸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膠囊
一般膠囊劑也需整粒服用,一旦將膠囊掰開服用,藥物可能會受胃酸影響,不能在特定部位釋放,影響藥效,同時可能增加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和其它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為膠囊一般較大顆,郭偉星告訴大家一個服用膠囊的小妙招,可將頭向下略前傾,將膠囊和水一併吞下,不用仰頭,因為膠囊比水輕,仰頭會讓膠囊上浮。服用後應避免立即躺下,以免膠囊粘在食管上。
郭偉星提醒,還有一些普通片也需整片吞服,不能掰開或咬碎服用,比如治療心律失常的普羅帕酮片,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咳嗽的磷酸苯丙哌林片等,因其掰開或咬碎後會使口、舌、咽發麻等。所以,大家在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或諮詢藥師,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讓藥物發揮最大治療作用,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