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艙空姐轉行:「嫁給有錢人不是唯一的出路」

2023-12-22     ELLEMEN睿士

原標題:頭等艙空姐轉行:「嫁給有錢人不是唯一的出路」

美沁怎麼也沒想到,她到頭等艙服務第一天,就「吃」到了投訴。

作為剛剛從經濟艙晉升到頭等艙的年輕空姐,美沁對待那一天的工作尤其謹慎仔細。但有個插曲:一位頭等艙的乘客叫住她,鋪墊了一通「自己很有錢,也很有社會地位」後,問美沁要聯繫方式。

美沁沒當回事。她當時已經準備和男友結婚,便以此為由婉拒。

令人意外的是,在落地滑行的時候,那位旅客再次叫她過來,看了一眼工牌後,直接打了投訴電話,說她「服務態度不好」。

在她七年的職業生涯里,這種「要不到聯繫方式就投訴」的乘客不多,但是騷擾她的乘客也不少。這也是很多頭等艙空姐的經歷。

頭等艙空姐的傳統出路:

嫁個有錢人,或飛到50歲?

網際網路上有一句流傳已久的話:空姐是一個能以最小成本跨越階層的職業。

有七年飛行經驗的美沁覺得,一定程度上,這句話沒錯。「雖然很多人都是在認認真真地工作,但也真的有小部分人想憑這份工作結識更多更高層次的人。」

美沁不願意隨意評判別人。「她們選擇嫁有錢人,無非是因為這份工作太辛苦了。」

空姐們的晉升制度很明確。隨著飛行小時數的增加和個人資歷的提升,通過相應的考核,經濟艙乘務員可被提升為頭等艙乘務員。頭等艙乘務員考核期滿後,可擔當區域乘務長,成績優秀的區域乘務長經過考評委員會嚴格的考評後,可擔當主任乘務長,獨立帶班執行國際航班以及首長專機任務。

但這份職業的天花板也很明確。除了在職業發展上沒什麼成就感,還要面對各種人群,讓她們時刻繃緊著神經。

2013年03月29日,江蘇省揚州市,90後南航「准空姐」在導遊老師的指導下接受禮儀儀態項目訓練。

在一些等級制度嚴格的航司,乘務長比客人還要「可怕」。當時剛飛第四班的美沁工作出現了一個失誤,被乘務長拉到後艙罵了很久。最後還是客艙最後一排的乘客過來解圍,對著乘務長說,「你不要再罵了,她們倆都已經被你罵哭,你如果再罵她們我要投訴你了。」

成為乘客的情緒宣洩口,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飛機因故延誤,出面安撫乘客的美沁毫不意外地被經濟艙第一排白金卡和金卡的用戶指著罵,「罵得非常難聽,要多髒有多髒」。

升頭等艙後,擋在不少空姐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年齡。在當空姐的時候,美沁身邊大齡同事的職業路徑無非就是兩種:飛到50歲直到退休,或者找一個有錢人嫁了。

雖然航司不會明確限制空姐的年齡,如果你願意,可以一直飛到50歲,但在被記錄下來的飛行時間之外,空姐們真實的工作時間要多得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人的身體已經不再能夠支持她們完成高強度的工作量。

在南航工作了7年的Cece記得,早上6點的航班,她們4點就要開航前協作會,也就意味著需要凌晨兩點起床化妝。「4點進入公司的時候,你必須是一個全妝、適合飛行的狀態」。

2023年1月8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空乘人員在抵達區行走。

正常的飛行已經很辛苦了,有時遇到延誤,就需要通宵。四天,休息一天。但有時休息日也不屬於她們自己,因為需要去公司考核。

與超時的工作不匹配的,是這一行業十幾年沒漲過的薪資。美沁的師傅2003年進入東航,當時一個月的工資2萬多。但美沁2018年飛行的時候,每個月飛夠100多個小時的國際航班,升了頭等艙,還飛極地航線,七七八八的補貼加在一起,最多還是只能拿到兩萬多塊。

各種因素疊加,一部分頭等艙空姐就會選擇辭職嫁人,「起碼可以過輕鬆一點的生活,比在天上漂泊要舒服得多。」

飛頭等艙的空姐會遇到很多「高凈值」人群,也是很多空姐嫁給有錢人的契機。但美沁覺得,對於大多數空姐來說,飛行過程時間並不寬裕,服務流程又很繁雜,「機上忙死了,腳都不沾地,哪有時間去看誰有錢、誰長得還不錯?」

「空中服務業」

從嚮往到逃離

本科畢業以後,Elise不負眾望地通過校招進入了一家國企,她是部門最年輕的一個,周圍的親人朋友全都羨慕她有一份穩定的「鐵飯碗」。

但她覺得無聊,「自己的人生一眼就望到頭了」。2015年,恰逢卡達航空(以下簡稱卡航)時隔多年來中國招聘,Elise陪朋友去面試空姐,自己也閒來無事報了個名。

她幸運地拿到了卡航的offer。第一年,她在全世界到處飛,無論去哪個國家,都是新鮮的,每個地方有一到兩天的自由活動時間,給她遊玩體驗當地文化。

「自由,可以滿世界飛」,這是吸引不少年輕人去嘗試空姐這一職業的最大亮點,而航司對候選人的嚴格要求也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5年03月03日,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15年音樂表演(校企合作)舉行空乘專業招生考試,從早上7點開始,數百名考生在考場外排起長隊等候入場。

十年前面試過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的美沁記得,國航對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南航對英語能力要求最高,而廈航對外表要求最高。

廈航對面試者的要求就是要足夠瘦,足夠白,偏清純甜美的長相,在面試時非常有競爭力。「那套制服確實只有又白又高又瘦的人穿起來才好看」。

初選的時候,女孩們站成一排,由一名老師目測,只有篩選出來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初試和複試。美沁記得,那一年500多個人的面試,只通過了十幾個人。「廈航裡面沒有胖人,連微胖的都沒有。」有一段時間美沁接連飛了一個月,有點長胖了,班組長告訴她,「如果再瘦不下來的話,你就要停飛了。」

相比於國內的航空公司,外航已經很大程度地放寬了對空姐年齡和外在條件的要求,卡航的制服從0號到10號都有,如果空姐長胖,改制服就好了。在本人願意的情況下,外航空姐可以一直做到退休。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9日,美國阿靈頓,美國航空公司在職時間最長的空姐、81歲的貝蒂·納什準備下飛機。

但對於Elise來說,可以「滿世界飛」的這股新鮮勁很快就沒了。做空姐的第二年,她就升了頭等艙,每個月還有一趟航班是去一個新鮮的地方。

但是到了第三年,Elise已經哪都不想去了。「我想去的地方都已經去過了,航班有時候還給的很爛」。三年兩個月的飛齡,Elise去了63個國家,130多個城市。她開始有點厭飛。

和她相似,我們採訪到的空姐,幾乎都遵循了相似的路徑:她們本科來自各個專業,舞蹈、金融學、城鄉規劃設計等,由於對空姐的嚮往,才選擇了這個職業。但在幾年後,她們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

辭職的時候Elise沒有猶豫,她覺得自己飛得太多了,特別累。「這個工作對我來說就一直是在重複勞動,很容易被替代掉,心裏面很有危機感。」當時已經28歲的她覺得自己不能一直這樣飛下去。

空姐集體轉行,只能做辦公室花瓶?

2020年起,航空業受到疫情猛烈衝擊,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不少空姐只能拿著月薪3000元的基礎工資。據統計,2021年光是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中國東方航空這三大航司,就有超過4000人離職。

但即使是今天,國際航班恢復量也不過疫情前的52%。當一直忙碌的生活放鬆下來後,熬過疫情的空姐們發現了這份工作的弊端。有長遠規劃的人開始反思:這份工作我要一直做下去嗎?

在航空公司的運營體系中,大多數人熟知的地勤屬於另一個部門,空姐屬於客艙部。如果空姐上了年紀,或生了寶寶後想要轉崗,只能轉到客艙部的行政崗位,朝九晚五,坐辦公室,就像普通的上班族一樣。

但問題是,客艙部的行政崗位薪資比空姐低了很多,而且「客艙部的行政工作不是那麼好轉的,也需要一點關係。」

當這份工作支撐不了空姐們未來的需求,很多人就會選擇辭職。如果年輕,還可以開啟有一份新的事業,但如果一直在這個行業做到35歲以上,想要轉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這樣的困境下,一些30歲左右,甚至更年輕的空姐開始轉行。就在前不久,「空姐集體轉行當汽車銷售」的詞條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空姐們的兩大特點:外貌條件優越、有服務行業經驗。曾經的優勢,在她們轉行時,反而成了偏見的源頭。

行政、銷售、前台接待、空乘培訓、秘書......這些是空姐轉行最常見的崗位,儘管她們並不想做這些工作,但「沒得選」。美沁在裸辭後投遞了一家國企的文職崗位,HR給她打電話,說她工作經驗不匹配,問她願不願意轉去做行政秘書,「就是負責安排接待領導,還需要會喝酒。」

如果想要徹底轉行,空姐們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時間和金錢上的投入,即使她們本科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專業性。Elise和美沁在裸辭之後分別去法國和英國讀了研究生,在回國後,她們如願以償開啟了新生活。

Elise回國後找了一份市場總監的工作。前三個月,她一個人做著五個人的工作量,經歷了一年左右的不適應,才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去年她開始自己創業。她的一位空姐朋友幾年前轉行到了人力資源,如今已經做到了年薪百萬。

但她們也知道,能夠完全脫離這個圈子人其實並不多。Elise在工作場合很少提及自己做空姐的經歷,「你說了之後,人家不會覺得你生活閱歷豐富,只會質疑你的專業性。」

當美沁被媽媽問到,「折騰了這麼久,如果時光倒流,你還會選擇做空姐嗎?」美沁還是會選擇空姐這個職業,她不覺得自己這七年是在浪費時間,在20齣頭的年紀,她已經去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地方。

「我覺得這份工作帶給我的閱歷,對20多歲的我來說真的是很厲害的一件事情。」

採訪:枳柚

受訪者皆為化名

圖源視覺中國,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7a181ce74c07d0e3657cd4acda45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