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考核獲「優+」,永和街怎麼做到的?

2022-08-20     信息時報

原標題:垃圾分類考核獲「優+」,永和街怎麼做到的?

近日,廣州市2022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排名出爐,黃埔區永和街道在全市11個行政區176條鎮街排名中榮登「優+」榜首。

永和街是如何做到的?

堅持黨建引領,要求實字當頭

永和街轄區工業廠企集聚,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總人口達10.2萬。記者走訪了該街里享家社區,在垃圾投放的時間段,站桶員靠前指引,社區居民自主精準分類破袋投放已形成日常。固定投放時間一到,工作人員撤桶並及時沖洗,使得桶點乾淨整潔基本沒有異味

「要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其實不容易,但我們街道的宗旨就是做實做細,盡最大努力把控好每一個環節。」該街發展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到每一個垃圾桶點的日常維護,我們要確保站桶員在崗在職,細心指導分類,並保持投放點的乾淨整潔。」

近年來,永和街成立垃圾分類工作專門隊伍,街道領導深入社區、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定期召開垃圾分類聯席會議,持續強化主體責任。該街聯合居委會、「雙報到」黨員、志願者、物業小區等每周四晚上開展上門入戶活動,通過「敲門」行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派發宣傳單張,不但對平時居民家庭生活中易產生的垃圾進行面對面分類指導,甚至還對居民家中垃圾桶內的水果核、廢紙屑、瓜子殼等進行「現場分類演示」引導居民正確分類。

此前,萬科里享花園業主彭聲驃還專門寫信至居委,分享了其愛人的垃圾分類日常。這位七旬老人擔起家庭分類督導,身體力行推動垃圾分類。

構建三級巡查,開展柔性執法

為落實落細垃圾分類工作,永和街制訂三級巡查制度,嚴格要求各社區居委、物業、垃圾分類專管員,不定時在投放時間內,對各投放點開展巡查,並及時督導整改問題,逐步完善「巡查-發現-告知-整治」閉環管理。此外,該街各社區聯合專管員、物業、保潔人員不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會議,就出現的問題,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力求垃圾分類更精細、更便民。

城中村垃圾分類管理尤其不易。工作人員介紹,永和街發展中心每周都會聯合執法辦工作人員前往廠企、沿街店鋪、出租屋等場所開展實地檢查實時監督,堅持「三步走」的原則,以勸說引導為主、書面警告為輔、罰款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有時遇到垃圾偷倒行為,我們同事還要化身偵探連續夜晚蹲點將違法人員逮到。」據介紹,2022年上半年,永和街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60餘人次,累計檢查相關單位600餘家,立案處罰垃圾分類違法案件175宗。

合理配備設施,激發人才技能

大件家具等廢棄物的拆解分類成為基層垃圾分類工作的新挑戰。永和街在轄內合理設置生活垃圾大件暫存點和拆解場,使得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效果顯著,資源化處理系統基本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該街不僅針對每日生活垃圾進行源頭分揀,還注重激發一線工作人員的實用技能,最大限度提升垃圾處理效率

發展中心環衛大哥張海金就是大家口中的環衛「工程師」,從業多年的他,除了會焊接、挖掘機、修車等實用技能,在大件垃圾拆解現場,他還「發明」了「吸釘神器」,既預防環衛車胎被扎,也提升了作業效率。

目前,該街平均每月回收大件物50多噸,拆解廢木材約18噸,回收廢玻璃約10噸、廢舊衣物約2.5噸、有害垃圾約0.3噸,做到大件物品應收盡收,物其所用。

創新宣傳形式,普及分類理念

永和街道在垃圾分類宣傳上堅持形式創新,率先引入永和志願者協會,聯合居委會、物業、「雙報到」黨員、志願者、站桶員等形成多方合力,定期深入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全民行動日」等宣傳活動,以健身操、小遊戲、線上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吸引居民參與。同時,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等一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繪畫、環保手工、有獎問答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居民知曉率與參與率大幅度提高。

「垃圾分類工作的成效是靠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們可以說是堅持穩紮穩打,做實做細,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永和街相關負責人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6f22097f53777ce80f3da5ea8d8b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