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推動思政課縱深改革培根鑄魂起實效

2023-12-06     信息時報

原標題:廣州: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推動思政課縱深改革培根鑄魂起實效

信息時報訊(記者 林茹彬) 15歲的彭佳玲對著鏡子習神態、學動作,練語調,每天足足背8篇文稿, 她正為廣州中職思政實踐能力大賽忙碌著。上了中職的她從來沒想過,思政課是以這樣的方式展開:告別枯燥乾巴和沉悶瞌睡,走出校門翻閱史料,在博物館裡淡定自若地脫口講演,在探索和挫折中提升自信。

彭佳玲的經歷是廣州中小學思政課改革的縮影。在全國思政課建設改革的浪潮下,廣州也勇立潮頭吹響號角—— 從2022年3月開始,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導並實施了「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項目。一年半過去,一批以組織試點、學術理論、實踐案例為標誌的階段性標誌性成果逐漸形成。下一步,期望以結構之變帶動教學質量提升,幫助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展學科可以培育的如政治認同、健全人格、公共參與、法律意識等方面科學素養,起到思政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實效。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廣州大廈召開廣州市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項目研訓活動。通訊員供圖

教研破局:以結構之變引起教學質量之變

彭佳玲是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學校的一名學生。在學校,她除了學習專業課之外,也包括思政課在內的國家課程。 「在我以前的印象里,思政課很枯燥,老師在上面讀課本,我們在下面記筆記重點,到了考試就靠死記硬背過關,而且比起專業課,這不是什麼重要的課程。」

事實上,學生對思政課的老印象並非空穴來風,數年前部分學校傳統思政課的課堂現狀是老師在台上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玩手機打瞌睡。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然而,怎麼能讓思政課入腦入心,怎麼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怎麼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思政課,一直是困擾一線老師難題。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等文件 ,對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方案,讓思政課改革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實施途徑。

在廣州,牽引著思政課改革進入深入區、大刀闊斧地把思政教改破局立新的便是教研。

2022年3月18日,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導並領銜實施了「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項目。從此,廣州市中小學思政課以該項目為核心,開展創新多樣的思政課實施模式探索,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

什麼叫新結構教學評範式?

項目負責人、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任張雲平告訴記者:「新結構教學評範式以加強教研引領和指導全市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式,是以習得性學習、應用學習、拓展性學習和適應學習為主要方法,以四個學習的維度為要素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對測評進行系統重構,引起結構的變化,從而引起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的變化,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作用。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項目負責人張雲平開展專題講座。通訊員供圖

一開始,不少一線思政老師不知道如何推進。為此,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成立了項目研究聯盟,遴選出第一批24所試點實驗學校,集結精兵強將,以「項目導師指導+聯盟成員研究+試點實驗學校試點」的工作機制,從教學評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性、建設思政資源平台等方面著手引領教師探索,「我們希望在3~5年內每年產出代表成果,讓思政課『常講常新』『常學常得』,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教育效果。」廣州市教研院院長方曉波說。

廣州市教研院院長方曉波參加活動。通訊員供圖

實踐創新:情景式比賽沉浸式體驗入課堂

衝鋒的號角吹響了,廣州中小學(職校)迅速掀起思政改革熱潮。

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是項目首批試點學校之一。一場以微電影的新媒體技術推動思政課的改革實踐拉開帷幕——

課堂上,學生們關燈拉窗簾,課室瞬間暗了下來,共同期待著投影儀上播放的同學間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光》《英雄花開英雄城》《反校園欺凌》《反黑行動》……

「我教思政課已經15年了,最難就是怎麼能讓孩子們喜歡上這個課。」思政課老師賴秀蓉說,現在的學生接受信息渠道更多了,再用原來傳統的教學,學生都聽不進去。不如從師生地位轉變入手,讓老師退居二線成為參謀,讓學生登台成為授課主角,更能事半功倍,「我看孩子們經常會看視頻,就在想要不讓他們拍微電影把。我們講一個歷史人物,講完他一下子就忘記了,但如果讓他們自己去找資料拍下來,印象可能更深刻。」

很快,學生學習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微電影主題,學生在微電影拍攝前,結組對所學的內容即拍攝主題進行深入細緻的了解,在編寫劇本時,學生們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從藝術審美的視角感受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與魅力;拍攝、製作影片時,學生們不僅從故事中一次次接受著精神洗禮,也在實踐中學會了合理分工、精心策劃與密切配合,磨礪了意志,提高了創新能力、協作能力。」

學生陳尚填在微視頻中擔任主持人,「思政課讓我接觸到新的學習方式,老師們教的時候比較有趣,讓我慢慢發現讀職中不是很差,思政課也在給我往正確的路上帶,自從上了思政課之後就有了自己的目標,希望能夠考上本科繼續深造,找個好工作。」他認真地跟記者談到。

與陳尚填同齡的彭佳玲也坦誠在學校思政課改革中獲益良多。

廣州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實踐能力」賽項成功舉辦。通訊員供圖

廣州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實踐能力」賽項成功舉辦。通訊員供圖

2023年3~4月,廣州市教研院依據新結構教學評理念,設計了廣州市中職學校職業技能競賽「思政實踐能力」賽項,來自廣州市27所中職學校的54名學生,組成27支隊伍參賽。

彭佳玲是參賽學生之一,她回憶:「比賽在廣州起義紀念館進行,要求我們以講解員的身份傳頌廣州起義歷史。 我們翻閱了很多的黨史資料,還跟著老師一起來到廣州起義紀念館做現場資料搜集,面對真實場景和史料,我覺得對這次事件印象更深刻了。」

「為了在比賽取得好成績,我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時候,都會把8個文稿背誦一遍,對著鏡子練習表情和神態,練習每個句子的語氣語調, 當自己投入到這個比賽的時候就會發現,一直在享受這個過程和比賽,」彭佳玲說, 最後經過努力,」我們拿到了一等獎,這個比賽讓我在挫折中重新提起信心,讓我慢慢找到自己, 更對未來有了初步規劃。我希望先努力學習好課內的金融知識,最終考取自己心儀的學校。」

「以賽促學」是廣州思政課改革的法寶之一,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副校長陳文暉認為,這次「館校合作」的競賽是思政課新結構教改的一次成功探究:「學生變身講解員,在博物館裡競賽,無論是學生還是評委都很有代入感。傳統思政教學讓人覺得理論性比較濃厚,而這種情景式、浸入式的活動可以更多應用于思政課堂。我們也會繼續探索『館校合作』模式。」

除了職業學校,廣州協和學校是首批項目試點實驗的中小學校,學校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課題負責人張東輝介紹, 像在備課中,採取大單元、大概念範式的教學設計,轉變了教材文本解讀方式。在作業創新設計上,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創設情境化、開放性的作業形式。像學校結合烈士紀念日以《跨越時空的對話》給一位英烈寫一封信,帶領學生參觀政府基層立法聯繫點、市司法局、市人大等立法工作相關單位,沉浸式體驗立法工作。指導學生在《廣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促進條例》向網上公眾開展諮詢時提建議,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專項立法當中,充分發揮思政課育人功能。

成果初顯:三大標誌性成果大思政一體化走向縱深

思政課的改革一直在路上,而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的實踐,在方曉波看來,是既傳承了廣州教研品質,致力於廣州思政課教師隊伍成長和教學改革,同時又是在理論創新和操作落地方面的雙跨越之舉。「這是廣州教研理論與實踐的匯聚引領者,正走向深度研究的融匯點上。」

今年5月,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召開廣州市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項目研訓活動暨第二批試點實驗學校和研究聯盟單位授牌儀式。 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一年多以來,該研究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標誌性成果。

一是研究的組織成果: 再次成立14家研究聯盟單位和37所第二批試點實驗學校,體現這是有組織的「教研」。

二是研究的學術成果:目前編寫全國頂級課標解讀首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教學解讀:道德與法治》,這是有國家領先水平的「學術成果」。

三是研究的案例成果:已形成一大批課標在課堂落實的實踐案例。其中,最為突出的成果是基於課標的教學案例呈現方式,即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的理論應用,可見這是有推廣應用的「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成果在廣州各區如星星之火般燎原起來,更圍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這一縱深命題作積極探索。

2023年,在廣州市越秀區大思政課建設活動之應用新結構教學評範式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討會」上,大中小學四個不同學段的四位優秀老師圍繞「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同一主題,嘗試應用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理論為指導,精心打造了各具學段特色、能力水平要求逐漸進階的思政微課。

四節思政微課突出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的課程整體性、銜接性: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願望;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定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成為能擔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此,廣州市越秀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程德松介紹, 該區致力於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著力強化學校「小課堂」、推進社會「大課堂」、建設家校「寬課堂」、構建區域大思政課研訓「立體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說,通過應用廣州市教研院第一重點項目「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項目」的實踐探索,嘗試打通思政課一體化的「堵點」,結合廣州市的優秀教研資源,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教研打通,做出資源共享、課程共建的實踐。

範式深化:一科突破 全科推進

「作為廣州市教研院『 一科突破,全科跟進 』 項目,在設計之初就是基於學科且 『 超越學科 』 之考量。 」方曉波說。

目前,廣州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走向深度研究的融匯點上:走向傳統經典與現代繁複的交匯處、學科課堂與課程改革的結合部、一科突破與全科跟進的過渡帶。

項目負責人、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任張雲平說,「我們希望幫助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展學科可以培育的如政治認同、健全人格、公共參與、法律意識等方面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起到思想政治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

據悉,未來廣州將以以思政學科研究形成的經驗和模式,逐步推廣應用到全學科尤其是理科類學科上去。

項目第二批試點實驗學校代表、廣州市越秀區珠光路小學校長陳康英對項目落實很有信心:項目給思政課堂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比如對於新理念、新課標的落地是基於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作為基礎的,比如老師的整個備課上課和課後的評價,都是在以發揮教師的『教』的主導,『學』的主體及以評價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這樣一體化的課堂實踐,所以無論對於思政課的老師還是學生都有很好的提升,是能讓新課標落地生根的非常好的舉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545990d6b352d19d98bfcb2b2204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