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女兒去小區樓下玩耍,遭遇熊孩子霸蠻,我很不客氣地翻臉了

2022-03-16   母嬰和育兒

原標題:帶女兒去小區樓下玩耍,遭遇熊孩子霸蠻,我很不客氣地翻臉了

跟大家分享我今天的一個經歷。

今天下午帶竹也到小區樓下的兒童區玩耍,寶貝看到喜歡的滑滑梯特別開心,重複著爬樓梯—滑梯這個簡單的循環,跑上跑下不亦樂乎。我先是帶著她玩,然後就放手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追逐玩耍,在視線範圍內實時關注著孩子。

突然,我發現有點不太對勁,孩子一直站在樓梯上上不去,好像有個小朋友一直擋著不讓她過去,孩子一直在那干著急,都快掉下去了。我趕緊上前,結果發現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小朋友,一臉蠻橫,坐在樓梯的最後一個台階,擋住了所有小朋友的路。有的小朋友見狀,直接就繞道了;但女兒在最前面,2歲的小朋友爬了很久才快到頂,不想放棄的她就很倔強地想要擠過去,但那個比她大很多的小朋友就是不讓她過去,還一臉兇相地瞪著女兒。

我原本想著:自家的小朋友自家父母管,我也不去批評他,只要他讓讓路,讓女兒過去就行了,於是我和顏悅色地跟這個男生溝通:「妹妹想要過去滑滑梯,你能讓他過去一下嗎?」可誰知,他竟然置若罔聞,把我當空氣,依然橫在路中間。甚至,在女兒試圖從他旁邊艱難擠過去的時候,還指責女兒:「你抓我幹嘛,你過去不能抓我。」

我對他的謊言看在眼裡,但想著以退為進,就開導他:「妹妹如果抓你,妹妹不對。但你也不能擋在這裡讓妹妹過不去啊。」可誰知,他竟然囂張了,對著竹也張牙舞爪,甚至還想動手。看到一個如此蠻不講理的熊孩子,我實在火了,也給了他一個好臉色,凶他:「他就是抓你你也不能瞪他,你要敢打她信不信我揍你。」然後我帶走女兒,「別跟這種不講理的人計較。」

我讓女兒在旁邊玩,然後偷偷用眼角的餘光觀察這個熊孩子。他可能沒想到我會如此維護女兒,有點蔫了。當還有別的小朋友想要上去時,他不敢一動不動攔著,而是告訴別人從他旁邊跨過去。雖然允許跨過去的位置很小,但看得出他也是有所讓步了。這時候,我又帶著女兒,從他旁邊跨過去了,他依然在那嘰嘰哇哇,「你要從第三級台階跨上來」「你只能從這邊過去」「你這麼小上得去嗎」……但我只是很冷淡地回復了他,「我會幫她上去。」

意難平,熊孩子本不應存在

在我眼中,我的孩子才是我所關注的。我希望的結果是:在我的幫助下,她不被這種無理霸蠻嚇住,依然能夠走上台階,開心滑滑梯。至於那個蠻不講理的熊孩子,你今天的小惡是否會成為明天的大惡,你是否因為缺乏家長關愛才如此盛氣凌人,這些其實都與我無關,我根本無所謂。

只是想到女兒今天的經歷,不免有些心疼,當兩歲的孩子就七八歲的孩子欺負,她的反抗能力是很弱的,如果這種行為經常發生,那勢必會給她留下心理陰影,導致她膽小、怯弱、容易緊張。而我們一定要當好孩子的保護傘,讓孩子有依靠,也能明辨是非。否則,孩子小的時候被欺負,長大了去欺負比他小的孩子,如此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而熊孩子之所以敢如此堂而皇之,跟很多家長的缺位很有關係。有很多家長,習慣了當甩手掌柜,把娃帶到兒童區就自顧自地看手機,娃摔了、娃被人欺負了、娃跟你打招呼了、娃在喊你了,都渾然不知,熊孩子看準了這個空子可鑽,自然就對比自己小的孩子下手了。如果家長能多關注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被欺負時多殺殺熊孩子的威風,那熊孩子自然就不敢如此肆無忌憚。

在竹媽看來,我們不欺負別人,這是我們的底線;我們被人欺負,這是我們的氣場。

難以理解,一味妥協真怯懦

當我在和熊孩子較勁的時候,旁邊竟然有個大孩子在勸和:「你們為什麼不走別的路呢?」我當時心裡其實很火:「遭遇霸蠻,難道就應該一味地妥協嗎?通道是公共的,哪有占著一個通道,讓所有人去走其他通道的道理?」但出於大人應有的體面和禮貌,不到萬不得已,咱也不與人吵架,我只是很遺憾地看了看那個比熊孩子還要大幾歲的大孩子,沒有言語。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禮貌、講道理,但也同樣應該有勇氣、敢挑戰自己。像大孩子這樣,明哲保身的做法是可以讓他遠離一些傷害,但也未免有些孬種,讓人只看到妥協和退讓,看不到魄力和勇氣,這不失為一種遺憾。我認為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嘗試去努力,比如試著跟熊孩子溝通,實在走不通再放棄,而不是一開始就直接妥協。

小的時候是過不去的滑滑梯,當孩子漸漸長大,他也會再遇相似的情景。比如做數學題時最難的最後一題總是做錯,難道就直接妥協放棄了?比如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很緊張,難道就直接不參加比賽了?……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一味妥協真的很怯懦。至少,你應該嘗試去努力,你說是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想提醒家長朋友們:帶孩子(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去兒童區玩耍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孩子放進去就不管了,要儘可能把視線放在孩子身上,多觀察孩子,多關注孩子,以免讓孩子受欺負而自己卻不自知。

生活中,你也曾遭遇過熊孩子嗎?當自家娃被欺負,你們又是如何挺身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