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老人不僅不催生,反而勸子女生育一個孩子即可,這是為何

2022-02-15   母嬰和育兒

原標題:越來越多老人不僅不催生,反而勸子女生育一個孩子即可,這是為何

如今生育政策已經放開,育齡夫婦有了生育三個孩子的自由,但人口生育率水平卻沒有如很多人想像中的直線上升,反而是直線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2021》數據,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78年來的新低。在放開生育上,除了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時顯現效果,出生人口數量回升到1786萬,隨後的2017年和2018年又出現了連續下降,分別為1723萬和1523萬。而這一趨勢延續到了2020年。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1200萬,比2019年少了265萬。

為什麼政策允許了,適育夫婦卻不願意生養了?除了年輕父母出於經濟壓力、教育壓力、住房壓力的種種考慮,老人家的不催生其實也是很關鍵的因素。在竹媽的身邊,越來越多的老人不僅不催生,反倒勸子女生育一個子女即可,這是為何呢?如下咱們就一起來談一談。

原因一、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隨著老年人思想的進步,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不願意犧牲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幫忙帶孫。而如今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現狀都是,父母雙方上班,老人在家帶娃。如果老人鼓勵子女多生育孩子,那自然自己就要扛起帶娃的重任,並且如果媳婦生娃是滿足自己想要抱孫子的心愿,那再苦再累也不太好意思抱怨。

對於不少老人來說,老年人的生活也應該豐富多彩,可以去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種種花看看海,宅家就鍛鍊鍛鍊廚藝,出門就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而帶孫無疑就什麼事都做不了。帶一個孫子犧牲幾年的時光已經有些不舍,若是要再損失二倍、三倍的光陰,那老人家可就很不願意了。

原因二、不願意因生娃與兒子媳婦為敵

現如今的年輕父母一代,絕大多數都是計劃生育體制下的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從小感受著獨一無二的孤獨,也享受著獨一無二的美好,所以他們也會更傾向於只要一個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同樣開心快樂地成長。竹媽之前曾做過一個調研,結果顯示:不論是現有孩子數量,還是期望的孩子數量,父母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意願明顯較低。

聰明的老人家,自然也不願意因生娃而得罪兒子又得罪媳婦,畢竟年輕人也是每天「上班+帶娃」的無休模式,他們的辛苦老人也是有目共睹,也就不添堵了。

原因三、經濟壓力大不允許生多胎

以前的老一輩,對多子多孫的渴望更強,總希望多生幾個。但現如今的老人,則要更加機智和清醒,會考慮自身經濟壓力是否允許多生娃。而放眼周邊,確實有不少因生二胎而導致家庭「雪上加霜」的。比如竹爸的表哥,家庭本來就經濟困難,生了二胎更加捉襟見肘,經常顧不上接送上幼兒園的大寶,大寶因此似乎十分埋怨父母。春節那會見面,看到他家大寶不合群,不愛說話,不吃飯,一直繃著個臉,竹媽就很揪心但又無可奈何。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父母願意生娃,老人願意帶娃,生二胎三胎並不會導致家庭質量降低,那讓孩子的成長有個伴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若是家裡經濟不好,父母收入水平低且短期內沒有提高收入的可能,一家人尚且要為柴米油鹽發愁,那生二娃生三娃真的要三思而後行。

竹媽碎碎念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管你家老人有沒有逼你生娃,咱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還是要有的,起碼的尊重和孝順也是必須的。畢竟,當以後我們老了,我們的孩子如何對待我們,就是我們現在如何對待老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