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母親因女兒丁克怒生二胎: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

2022-05-13   母嬰和育兒

原標題:57歲母親因女兒丁克怒生二胎: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

前幾天,刷到一條新聞:「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氣之下生二胎」,視頻中我們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躺在產床上,懷裡抱著新生寶寶,雖有醫生護士在身邊,依然顯得有些落寞。這個57歲還要拼二胎的阿姨,主要原因在於女兒選擇丁克,態度堅決,無法說通,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再生育一個孩子。但老人拼二胎的做法並沒有換來和女兒的和解,相反博士女兒很是無奈地表態:「我只負責贍養你們二老,不養你們的孩子。」

看到這個新聞,竹媽很是感慨。雖然咱們國家全面放開生育二孩、三孩的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年輕父母,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經常隔三差五會看到或聽到五六十歲高齡產婦產子 /女的新聞。

和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相比,為何老年人更不害怕生娃呢?在竹媽看來,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老年人害怕孤單

當子女漸漸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其實是越來越疏遠的,甚至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彼此聯繫。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雖然生活安逸舒適,卻閒得發慌,如果有孫子鬧騰一下子還比較熱鬧,如若沒有那就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得特別慢。當老人拗不過自己的子女,沒法幫孩子決定生育問題,就只能選擇自己生娃,才讓自己的晚年不那麼空虛寂寞。

二、老年人渴望兒孫滿堂

大多數的50後、60後一代,思想相對傳統,十分渴望兒孫滿堂、繞膝承歡的美好,他們年輕時受限於計劃生育體制,沒能多生育子女,老年時恰逢國家釋放政策紅利,部分人就有了彌補年輕時遺憾的想法。特別是家庭條件較好的老人,他們自認為能力不錯、能夠給孩子提供不錯的物質經濟條件,且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就很容易萌生出二胎、三胎的想法。

三、老年人教育觀念不同

現在教育的各種卷,我們從電視劇、新聞報道,以及身邊的真人真事都可以感受一二,很多人不願意早生娃、甚至不願意生娃都是源於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擔憂。工作仍需要很長時間的打拚期,經濟自由的實現仍然希望很渺茫,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精力很少,提供給孩子的金錢很少、資源很少,自然就不願意坑了孩子。但老人家的想法就不同了,大多數人覺得養育孩子很簡單,吃飽穿暖就可以,並沒有過多考慮也沒有太大負擔,自然也就覺得生娃不是個事兒。

如上三點,就是我認為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更不害怕生娃的三個原因。在我看來,老年人的「想抱孫子」和年輕人的「不想生孩子」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彼此還是應該更好地溝通,不要互相賭氣,也不要一時衝動。年輕人選擇丁克的時候要三思而行,不要一意孤行,適當照顧父母的情緒和感受;老年人拼二胎的時候不要不顧一切,要充分考慮自己將來的承受能力,不要給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