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行「四天工作制」的全球公司越來越多了,效果如何?

2023-11-05   壹讀

原標題:為什麼推行「四天工作制」的全球公司越來越多了,效果如何?

上七休七的壹讀君 丨 彤 雲 陳秭睿

今年「上四休三」的話題在網上很火爆。

前一陣子,「耐克大中華區宣布將實行四天工作制」的消息登上熱搜,有媒體報道稱:耐克大中華區發布內部信,宣布推出新的「混合工作模式」,即每周在公司工作四天,周五可以選擇居家辦公。

結果被好多人理解為「上四休三」。

雖然耐克方面馬上否認了實行「上四休三」的傳言,但改變不了網友們對「上四休三」的熱烈探討。

有網友酸道:有的公司都上四休三了,我還在過大小周(一周單休一周雙休)……

有疑似「上四休三」的網友訴苦:結果就是休息時間用來加班,工資還變少了。

還有網友不屑:雙休都沒實現,實現啥三休?醒醒!

有網友酸道:有的公司都上四休三了,我還在過大小周(一周單休一周雙休)……

有疑似「上四休三」的網友訴苦:結果就是休息時間用來加班,工資還變少了。

還有網友不屑:雙休都沒實現,實現啥三休?醒醒!

「上四休三」確實更像是一種理想,畢竟還有一些人連一周五天8小時工作制都沒達到。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1月~9月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約等於每周工作6天。

也有人是通過平日超負荷加班,換取周末的「雙休」。DT財經發布的《2023年輕人加班報告》顯示,超六成人在周末加班。

加班哪有那麼非黑即白?不過是平時加班,周末也加班而已

加班再苦,也改變不了職場人對「上四休三」的嚮往,且有一些國外公司已經開始盛行。那麼這股「上四休三」的全球風究竟是怎麼刮起來的?

這要先從休息日的起源說起。

從單休到三休

原本世界上沒有休息日,因為我們天天都要吃飯。

在人類還沒進入文明社會時,男人天天都要舉著長矛外出打獵,女人天天外出採摘果實,那時的人類不僅沒有「休息日」,還不一定能天天都吃上飯。

世界上最早的單休日,來自文明社會的宗教活動,因為需要人們聚集在一起。

最廣為流傳的是基督宗教的「禮拜天」。《創世紀》中記載:上帝用七天創造了世界,第七天用來休息,所以人類在第七天向上帝朝拜,並以七天為周期循環往復。因此歐洲地區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基督教)都是周日不工作。

但也要起大早,去教堂做禮拜

不同的宗教,休息的日子也不一樣。比如伊斯蘭教國家通常周五休息,因為公立的周五是伊斯蘭教的「主麻日」,又稱為「聚禮日」。

而當代雙休日的實施,就來自不同宗教休息日不同的文化衝突,以及個別企業的慷慨胸襟。

1908年一家坐落在美國新英格蘭州的棉花作坊,遇到一個難題:

由於員工中既有猶太教徒又有基督教徒,休息日的制定成了麻煩。猶太教把周六定為安息日(Shabbat),要求不生火做飯、不駕車遠行、不使用電器開關、不接聽任何電話,自然也不能工作,與周日做禮拜的基督徒「作息」不同步。為了避免員工因休息日上班產生「文化衝突」,作坊乾脆在周六、日都放假,也就開啟了雙休制度的先河。這在當時的工人群體中引起了轟動,並導致附近的其他行業也引入了「雙休制度」。

然而雙休制度的推動,還是需要有分量的商業大佬動手。

1922年,福特汽車公司的老闆亨利·福特(Henry Ford)第一次實行了大規模的雙休制試驗,將工作制度定為每周5天(每天8小時),讓汽車廠在周六、周日關閉。

福特認為這樣可以讓工人們有機會利用休息時間購買消費品,保持現金的流通,刺激經濟發展。很快,在勞工運動的推動下,其他大企業也紛紛效仿,到了20 世紀30年代,每周五天的工作時間成為常態。

當然,美國大部分企業家都不願實行五天工作制,但打工人們願意,於是在當時工會的組織下,爆發了不少大規模的遊行抗議活動。

街上爭取5天工作制的人們

雙休日在美國的大規模實施並不容易,那麼三休日又是如何出現的?

三休日源自一個國家的實驗。這個國家是地球上唯一沒有蚊子和負荷工作的島嶼國家——冰島。

冰島地雖不廣,但人是真稀,人口密度為3.6人/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由於人口稀少導致勞動力不足,曾經也有勞動時長超標的問題,工作效率還很低。

為了響應工會、廣大民眾縮短每周工作時間的呼籲,2015年~2019年冰島國家政府用1%的工作人口,開展了一項大規模實驗,測試在薪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工作時間,觀察員工的工作效率會出現何種變化。

2021年,冰島宣布這項長達數年的試驗「大獲成功」:大部分工作場所的生產力不僅沒降低,甚至有所提升。

如今,冰島近90%的工作人口都可以享有工時減免,也使冰島成為最早實現三休日的國家之一。

如今的冰島,已經是全球人均收入排名前十的國家,這主要與國家的經濟決策、更高效的管理制度有關,也側面印證了三休日好處。

「上四休三」的好處

欲速則不達,但多休真的效率高嗎?

為了進一步論證三休日對員工與企業發展的影響,2022年6月,民間倡議組織「4 Day Week Global」與智庫Autonomy、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英國發動了70家企業、3300人參與的周休3日實驗。

實驗對象涵蓋了快餐店、稅務諮詢公司、專業軟體開發商、銀行等多種不同領域的行業,為參與實驗的員工設定了「100-80-100」目標,是指薪資100%不變、工時縮減至原來的80%,生產力保持100%不變。

參與該實驗的慈善銀行執行長埃德-西格爾(Ed Siegel)認為,「上四休三」的工作模式會使員工更快樂,對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產出和提升客戶體驗等產生積極影響。

這位執行長的樂觀預測是對的,實驗得出的數據顯示:有15%的企業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升;34%的企業生產力有所提升;46%的企業生產力可以保持不變。

該實驗證明「上四休三」對僱主和雇員都有好處,有86%的企業表示可能在實驗結束後保持這個工作模式。

「上四休三」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工作效率,還降低了某些成本。

2019 年,位於日本的微軟公司試行了每周4天工作制,允許員工在周五帶薪休假,使很多會議的時長從一個小時縮短到半小時,結果顯示該公司實驗期間的電力成本降低了23%。

除了企業和個人能從「上四休三」中獲得好處,地球整體的生態環境也能從中獲益。

每周減少一天的工作時間,就能減少相應的往返通勤,進而減少因通勤導致的碳排放問題。

麻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一項研究發現,工作時間每減少10%,個人的碳排放就會減少8.6%。因此該實驗的首席研究員、經濟學家朱麗葉·肖爾(Juliet Schor)提出:縮短每周工作時間是減少全球碳排放的關鍵。

「上四休三」的弊端

凡是都有利弊,「上四休三」也不例外。

有些工作可能不太適合「上四休三」。特別是一些與民生相關的行業,不僅不適合「上四休三」,甚至在周末休息都有些影響百姓生活。

早在2008年,美國前猶他州州長約翰·亨茨曼(John Huntsman)就啟動過「周休三天」的實驗,通過讓政府雇員周一到周四每天工作10小時,換取周五的休息日,也換來了居民們周五無法獲得服務的抱怨。

於是,猶他州政府的「上四休三」政策於2011年結束。

一些需要隨時對接客戶的工作則不可能「上四休三」,因為有些客戶可能是996、007,隨時隨地需要聯繫,即便公司實行了「上四休三」,也是隨時加班的假「上四休三」。

與工作類型相似,有些個人也不適合「上四休三」。

2018年紐西蘭信託中心Perpetual Guardian的創始人安德魯•巴恩斯,也曾在公司內部發起為期六周的「上四休三」試驗,得到了企業與「大部分」員工雙贏的結果。因為「大部分」員工表示自己獲得了更多陪伴家人、培養愛好、休閒娛樂、享受生活的時間,但也出現了對「上四休三」不滿的聲音:

一些人認為「上四休三」需要在4天內完成5天的工作量,會導致工作壓力增加;還有些人表示多出來的休息日令他們感到無聊,甚至懷念工作環境……

「上四休三」增加的工作壓力能通過提升工作效率解決,但多出來的休息日給部分人帶來的「空虛感」,可能不太容易填充。

此外,「上四休三」對企業的管理要求比較高,一旦制度設定不合理,就可能變成「隨時加班又降薪」,所以至今四天工作制還沒能大規模地流行。

但「上四休三」也存在積極效應。

有沒有一種可能,只有「上四休三」的全面實施,才能真正實現雙休的普及?

參考資料:

[1]中央通訊社:冰島帶頭實驗周休3日,歐洲國家掀工時革命風潮

[2]中央通訊社:冰島周休3日實驗大成功 勞工幸福感和產能都提升

[3]中央通訊社:日本檢討推動選擇性周休3日 有期待也有憂慮

[4]enronews.next:Belgium approves four-day week and gives employees the right to ignore their bosses after work

[5]TAGESSPIEGEL:Weniger Tage bei gleicher Arbeitszeit: Belgien führt Vier-Tage-Woche ein

[6]The GuardianThousands of UK workers begin world’s biggest trial of four-day week

[7]WIRTSCHAFT:Volle Produktivität bei 80 Prozent Arbeit? Die Briten testen die 4-Tage-Woche

[8]euronews.next:Four-day workweek: 3,300 employees in the UK start biggest trial of its kind

[9]Malta daily:The 4 Day Work Week: Origins and Impacts

[10]WORLD ECONOMIC FORUM:Four-day work week trial in Spain leads to healthier workers, less pollution

[11]Rex L. Facer II and Lori L. Wadsworth. 2010. 「Four-day Workweeks: Curr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Connecticut Law Review 42, (4): 1031-1046.

點擊圖片閱讀 | 四萬多一條的Miu Miu鑽石內褲,上面是什麼鑽?

點擊圖片閱讀 | 打工人零食,打工人吃不起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