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演員劉奕君發布了一條奇特的博文。
該博文與景色無關,也無關心境,只有短短數字:
不解釋。立正,挨揍!
他怎麼了呢?
原來,他是在為自己的角色「道歉」。
正在熱播的國產劇《熟年》中,劉奕君飾演的倪家二兒子倪偉強,就因人設問題而讓網友血壓上升。
妻子將家務打點得井井有條後,該角色卻以「束縛太重」為由提離婚,一言不合就要結束20年婚姻。
離就離吧,他甚至把老母親也扯了進來。
為堅定離婚意志,認為離婚後照顧不好母親的他,還做主將母親送往養老院。
辦完手續後,他甚至兩耳清凈,啥也不管就跑去旅遊了...
這「中年叛逆」的姿態,也引得網友瘋狂輸出:
二十年婚姻嫌煩了就走?欠揍!
太自私了,看得我氣憤啊!
替女方生氣,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不得不說,觀眾雖然被氣得不行,握著遙控器的手卻很真實。
在演員的出彩演繹和劇情的引人入勝下,外界對《熟年》是越看越上癮。
開播至今,該劇不僅連續四周霸占家庭劇熱榜第一,登陸央一黃金檔還多日霸占收視榜單。
而事實上,《熟年》的熱度走高,從演員陣容就可以猜到端倪。
劇情主視角呈現下的倪家三代人,扮演者都是公認的影視演技派。
老倪家一家之主、倪老太由國家一級演員曹翠芬出演。這位79歲的老戲骨對「溫情老母親」形象的演繹很入味。
倪老太往下,宋丹丹、張國強則組成生活拮据的長子一家,他們那副窮開心、窮煩惱的姿態也很鮮活。
而郝蕾、劉奕君飾演的二哥二嫂,則組成貌合神離的精英家庭,中年情感危機畫風撲面而來。
再加上王鷗飾演的大齡小妹,倪家主要班底由這些國民級的演技派組成,不由得加強外界的期待。
而從製作角度來看,導演組的用心也為作品加分不少。
貫穿全劇,郝蕾飾演的二嫂時尚短髮造型和各式職業西裝,凸顯角色的高級精英氣質。
再加上住處裝潢、桌飾等細節的考究,更讓角色人設立得更穩。
而經濟欠佳的老大一家,從日常服化道再到居家細節化的擁擠布景,都以真實畫風呈現工薪家庭的不易。
不虛浮、夠真實,也是該劇的一大外部加分項。
外部條件令人滿意,而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整部作品劇情內核的深挖。
在青石看來,它有著可圈可點的三個內核亮點。
01、夠上頭,三大「氣人」角色引熱議
不得不說,《熟年》拍得很現實。
這不僅指的場景布景,還包括角色人設。
這一點,從劇中三位成為「輿論靶子」的角色可以看出。
倪家一家裡,這三人身上的鮮明缺點引發吐槽,更讓人隱隱找到現實生活的例子。
第一位,劉奕君飾演的二哥倪偉強。
他的氣人之處在於——過度自我。
劇情里,這位高級知識分子常以自我為中心做出選擇。
與妻子結婚20年、二人的婚姻關係中也沒有解不開的矛盾和衝突,卻單方面以「過累了」為由提出離婚。
在女方試圖溝通挽救婚姻時,二哥的一通咆哮發言直接終止對話。
不過細心的觀眾不難看出來,每次倪偉強在發脾氣時,
都有不自主的顫抖和失控,似乎像是出現了情緒問題。
即使是光鮮體面的教授,但成年人的崩潰也如雪崩一般,
一旦壓力逾越了忍耐的臨界值,情緒就會傾瀉而出無法控制。
好在偉強出走數月後回到家中,病態失控的情緒得以療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也看到了春梅的付出,慢慢承擔起家庭責任。
在兒子倪斯楠和老太太的助攻下,偉強開始了漫漫追妻路。
但中年人的感情總是含蓄而內斂的,讓我們一起替偉強加油吧!
第二位,王彥霖飾演倪家長孫倪俊;
他的氣人之處則在於——過度「不自我」、毫無擔當。
身為倪家大房獨子的他,自小就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缺乏主見。
在媳婦與老媽產生隔閡時,本該充當溝通橋樑的他,卻在關鍵時刻秒慫。
那副裝鴕鳥的姿態,令人看著真的很生氣。
即使跳出婆媳關係,倪俊也是這副不擔當姿態。
與同事聚餐遇到送外賣的父親時,他甚至會裝作不認識。
這樣沒有擔當的倪俊,連演員本人也發文吐槽。
最後一位,則是宋丹丹飾演的倪家大嫂。
她的氣人之處,則在於充滿小心思的「市儈」。
言行舉止、眼神體態里,都看得到她的「小算盤」。
面對家產分配問題,她會催促老實的丈夫去盡力爭取,也會在家宴上暗自敲打小姑子早點搬出老宅。
就連與街坊四鄰的相處中,也能看出她不願受屈的強勢性格。
而在與兒媳婦關係的處理上,她的「小算盤」也很明顯。
在親家母用大半生積蓄為女兒買房子後,倪家大嫂卻認為對方是想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
一場本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卻以大嫂的甩臉離開而告終。
而後續,一向精明她也一度裹挾兒子,讓兒媳婦在房本上寫上兒子的名字。
而耳根子軟的倪俊這番照做,無疑又讓網友的血壓飆高了。
從網友反饋來看,宋丹丹這番充滿小心思的「中年婦女」形象演得很鮮活。
換個角度來講,觀眾看得一肚子火,也是演員演技精湛的寫照。
02、夠暖心,家庭溫情內核處處顯現
客觀來說,《熟年》的氣人情節很有話題性。
但這部作品之所以有人氣」,卻不只因為它「氣人」。
劇情內核上,導演組有更長遠的想法。
表面上雞毛蒜皮的家庭生活背後,溫情的內核更加觸動人心。
以家為紐帶,老倪家的故事中更多的是觸動人心的溫情畫面。
觸動人心的,有倪老太與二嫂的婆媳情;
兩人不是親母女卻勝似親母女的關係,令人動容。
在二哥提出離婚後,倪老太毫不猶豫地站到兒媳一邊,並召集全家對老二批鬥。
即便兒子「離意已決」,倪老太的一句「我永遠當你為女兒」深深溫暖著兒媳。
而二嫂更是對婆婆付出了無限的真心和耐心。
在婆婆被送去敬老院後,放心不下的二嫂哭著將婆婆接回家。
儘管已與二哥離婚,但她仍堅持要照顧婆婆,還自掏腰包為老太太請了保姆。
這對教科書級別的「中國好婆媳」,令人無比動容。
觸動人心的,還有倪老太「不拖累孩子」的慈母心;
前期劇情里,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為不給子女增加負擔,而一度住到敬老院。
但面對大兒子的苦勸,老太太卻以看似強硬實則暖心的話語回絕:
你就死了這條心吧,媽不會跟你回去的。
媽不能成為你的累贅,我不給你添麻煩,就是最大的貢獻。
倪老太的一番深情發言,大兒子不由得眼眶濕潤,只能低著頭不讓母親發現。
這段母子的溫情對話,也打動了不少網友。
更有網友發彈幕表示,這一幕看哭了41歲的自己。
這部劇觸動人心的地方,還在於部分角色的自我反省。
即便前文提到的氣人角色,也會為了家庭而做出改變。
宋丹丹飾演的「氣人大嫂」,就是典型。
在因房子問題導致兒子兒媳吵架、甚至鬧到要離婚後,意識到自己問題的大嫂主動找到兒媳談心,甚至向對方道歉。
在聽聞親家母患癌症後,一向精明的她直接拿出自己的一萬塊交給兒媳救急,還表態願意幫忙照顧。
家裡家外雖然瑣事不斷,但角色骨子裡的善良在這一瞬間盡數體現。
捎帶一提,雖然宋丹丹在劇里角色不夠討喜,但這次,我想為演員說說話。
在脫稿也能演的情況,她對「市井中年婦女」的詮釋真的很精準。
即便不看劇本只靠即興發揮,她依舊能自如拿捏角色特點,不愧是央視評價的「台詞達人」。
而如此真實逼真的表演,也讓無數網友折服了:
將市井人物演活了,有我媽的即視感了!
演得很真實,雖然愛占便宜也愛嘮叨,但本性善良。
宋丹丹老師值得五星,太棒了!
03、夠寫實,照出最真實的社會群像
翻開《熟年》評論區,青石被這樣一句評論吸引——這部作品都可以算紀錄片了。
誠如網友所言,該片對社會群像的刻畫確實很真實。
倪家貫穿三代人的不同年齡層生活,讓我們可以輕鬆找到生活中的影子。
倪家老大一家,直面工薪家庭的煩惱。
受經濟條件限制,他們不得不一家四口擠在一起,甚至房間裡還出現了「上下鋪」。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倪家大哥起早貪黑送外賣、大嫂斤斤計較的性格,也讓人有所理解。
而關於婚房、生娃等與家庭成本息息相關的問題,也會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家庭。
倪家老二一家,則讓不少中年夫妻產生思考。
外表相敬如賓的他們,卻因感情關係中「付出比重過度失調」而產生問題。
一個是無保留的一味付出,另一個卻感到「被控制」,兩人的圍城困境令人深思。
王鷗飾演的三妹,則讓人感受當代年輕人的新型婚姻觀。
雖然單身多年,但在遇到心動的人選後,她勇於邁入婚姻的姿態令人觸動。
此外,在倪家老太患阿爾茨海默症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觸發人們關於老年人贍養議題的討論。
圍繞著劇中角色的困境,不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隨之而來。
主線劇情里,角色關於生活成本、婚姻關係等煩惱始終存在,沒有一鍵清除麻煩的金手指劇情。
導演沒有刻意讓故事往美好或悲傷的方向走,而是更真實、更貼近生活。
倪家人在鏡頭前的辛酸苦辣,也是現實中你我他的真實寫照。
在不可避免的雞毛蒜皮的同時,倪家人在互相取暖,在一次次的問題中不斷成長。
這樣的風格,用「溫暖現實主義」形容再合適不過。
把最真實的家庭生活拍給你看,但基調卻不會讓你喪失希望,這樣的設計可謂恰到好處。
如今,隨著播放周期的深入,《熟年》的熱度已逐漸走高。
無論是開分破8的成績還是搶眼的收視數據,都顯現著它的爆款屬性。
而這也彰顯著國產劇舞台百花齊放的2023年,家庭題材也沒有落下腳步。
這部《熟年》,也藉由家庭劇的外殼,帶給我們最溫暖的親情味。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