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鬥士星矢》慘遭好萊塢的「毒手」,真人版全盤西化,不倫不類

2023-07-12     青石電影

原標題:《聖鬥士星矢》慘遭好萊塢的「毒手」,真人版全盤西化,不倫不類

說起80後、90後一代的童年記憶,「聖鬥士星矢」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那時候每逢課間,相信你一定能看到如今看來十分中二的場景——

有人嘴裡大喊「天馬流星拳」的口號,然後像星矢一樣快速揮拳,表情霸氣而自豪。

儘管有些場面回想起來非常中二,但並不能掩蓋這部動畫的先鋒之處。

比如,王者榮耀遊戲中的青銅、白銀、黃金、最強王者等出自希臘神話的段位等級,《聖鬥士星矢》動畫版二十年前就玩爛了。

可以說,星矢是一代人的英雄啟蒙,是一代人最為珍貴的童年回憶。

但就在最近,好萊塢整出了一個么蛾子,硬生生把這部經典動畫改成了「四不像」真人版大電影。

該片投入了81億日元(約合6000萬美元),這比過去聖鬥士星矢IP的製作總和還要多,可謂鈔能力驚人。

但在北美公映後,票房口碑雙輸,連製作成本的1%都沒收回來。

很多人可能會問,怎麼沒看過這部電影的相關信息呢?

因為實在太爛了,爛到粉絲都無力罵的地步,爛到撲街無人知的程度。

國內評分3.3,國外爛番茄新鮮度23%……

這下,夠直觀了吧。

看看評價,網友們的憤怒呼之欲出——

「稀里嘩啦小魔仙」

「不僅過時、老套,還很低幼,真人版聖鬥士的違和感被無限網大」

「別看,會後悔。應該立法禁止美國人翻拍日本動漫IP」

看完這些評論,我的好奇心更重了。

前有經典IP打底,後有好萊塢鈔能力在手,真人版到底能爛到哪裡?

嗯,一口氣看完後,我只能說:不要觀看!不要觀看!不要觀看!

01、劇情魔改,人物故事一塌糊塗,槽多無口

《聖鬥士星矢》IP將希臘神話作為主要背景,主角人物如雅典娜、星矢、冰河、瞬等都與星座、希臘諸神息息相關。

故事則以升級打鬥作為主線劇情,涉及北歐篇、教皇篇等背景。

可以說,聖鬥士的宇宙人物眾多,包羅萬象,想像瑰麗。

它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星矢、瞬、紫龍等五個聖鬥士的戰友之情。

五人始終作為一個團隊,精誠合作,不畏艱險,配合作戰。

紫龍曾為了贏得勝利,救出其他聖鬥士,不惜冒著雙眼盡毀的風險與敵人作戰。

等級較低的星矢遇上武力值碾壓自己的黃金聖鬥士,也沒有輕言放棄,一次次從泥沼中站起來,最終創造了奇蹟。

這些生動的情節,深深刻在了一代觀眾的腦海中。

但到了這部真人版,角色大幅削減,劇情大為簡化。

有一說一,聖鬥士宇宙過於龐大,將其濃縮進時長有限的電影版的確是難以下手。

但劇版改影版,最基本的操作就是恰當修剪支線,讓主線更明晰。

好萊塢來了個省力版,把原本五個聖鬥士守衛雅典娜的故事主線,硬是簡化成了星矢一個人的覺醒之路。

咱們先從真人版故事說起。

這裡的星矢叫賽亞,他從小居無定所,靠在八角籠中打黑拳為生。

這次,賽亞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勁對手,對戰中他始終處於下風。

就在對手打算一招制敵之際,賽亞卻有如神助,腳下生風,反敗為勝。

走出八角籠,一個神秘人找到了賽亞,希望他能歸入自己麾下。

獨來獨往的賽亞對這個提議並不感冒,但沒想到在放鬆警惕時,被神秘人打暈帶到了秘密基地。

等賽亞醒來,神秘人說出了自己守護雅典娜的計劃,並希望賽亞加入其中。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小夥伴和賽亞一樣迷糊,雅典娜哪裡來的?這和賽亞有什麼關係?

原來,多年前還是嬰兒的雅典娜遇襲,被神秘人所救。

長大後,雅典娜體內的神力越來越不穩定,只有找到聖鬥士守護雅典娜,才能約束神力,避免地球毀滅。

賽亞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聖鬥士。

但此時賽亞只是一個普通人,為了完成守護使命,賽亞開始了神力覺醒之路。

除了劇情主線和人物簡化外,人物轉變不能讓人信服,角色也不討喜。

好萊塢科幻電影拍英雄崛起,也有拍的不錯的。

比如,前兩年維倫紐瓦根據科幻巨著改編的《沙丘》第一部,甜茶飾演的男主角從青澀懵懂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經歷了漫長的自我懷疑和心理重建過程。

但賽亞呢,從打黑拳的小伙子到被告知守護雅典娜,一陣震驚過後就去做任務了,根本看不出他心中有任何惶惑、疑問和掙扎。

找到師父魔鈴,沒多久就開始練功。

沒多久,體內的小宇宙就覺醒了,與反派一輝作戰。

至於為什麼要放棄原本的生活保護素不相識的雅典娜,影片也沒給出答案。

於是整部電影中,賽亞套著聖鬥士的外殼四處亂打,就像毫無靈魂的紙片人一樣無聊乏味。

動漫中充滿智慧、溫柔大氣的雅典娜,變成了電影版中舉止浮誇、自戀的少女,網友直呼辣眼睛。

追殺雅典娜的反派是收養她的母親這種bug就不說了,結尾她要噶了雅典娜時,竟然反悔了。

但最令人失望的,還在後面。

02、好萊塢「代工廠」,製作全盤西化,不倫不類

很多觀眾說真人版爛到家是好萊塢的鍋,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其實,整部電影是手握IP的日本東映公司出資,好萊塢只是拿錢辦事的「代工廠」。

顯然,這個代工廠加工出的是聖鬥士的低級仿製品,其中處處充斥著敷衍和廉價的味道。

首先,整部電影全盤西化,失去了多種文化融合的天馬行空。

雖然聖鬥士以希臘神話為主體背景,但其中融入了中國、印度以及日本等多種文化。

比如,聖鬥士紫龍使用必殺技廬山升龍霸時,背後有力的龍圖騰以及驚人的出拳速度,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紫龍還有一個師父名叫童虎,靈感取自《道德經》中的「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意思是甘願坐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便由此回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

正是這些各異的設定和文化背景,才讓每一個聖鬥士擁有獨特的秉性和故事。

但到了真人版電影中,星矢開始在八角籠中打黑拳,雅典娜的父親成了美國富商,母親擁有半機器人軍隊。

主演除了新田真劍佑外,其他主演都是《X戰警》《權力的遊戲》等美劇面孔。

一切都很好萊塢,但可惜這不是我們童年中的聖鬥士。

第二,電影版打戲非常敷衍,特效十分拉胯。

要知道該片的動作設計指導是成家班成員,指導過《暮光之城》等電影,本來很讓人期待。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賽亞戰力升級,對敵人交手,上去就是一拳,也未免太老套無趣了。

賽亞和反派打鬥廝殺時的關鍵場面,全靠慢動作和特效。

但有一說一,這特效也太五毛了。

沒有恢弘的希臘神殿,取而代之的是幾根石柱子和荒山;

星矢穿上戰衣,天馬座顯形,這個特效還不如遊戲精美呢。

正反派交手,使出的神招全靠辣眼的CG光代替。

招式一點沒看清,因為特效很晃眼。

不得不說,和這幾年的國產武俠劇的敷衍有一拼。

最被人詬病的,還是劇中的服化道。

動漫中聖衣的材質是金屬材質,不論是包裹性還是視覺呈現來說,都非常美觀舒適。

但到了真人版則變成了皮革材質,很多人辣評「江南皮革廠製作」。

包裹面積小不說,也毫無光芒可言。

要看五大聖鬥士合體,沒有。

要看故事深度,沒有。

特效和打戲,逼真的服化道,全都沒有。

燒了6000萬美元的製作費,就拍出了這玩意??

03、原著作者盲目自信,失掉了重要內核

過去我們見了不少魔改之作,也從中吸取了不少慘痛教訓,那就是:不要讓非原著作者染指經典。

但是,《聖鬥士星矢》真人版的撲街告訴我們,讓原著作者來改可能更慘!

沒錯,這部真人版的編劇真是原著作者車田正美!

本來好萊塢製作團隊想一比一還原星矢身上的聖衣,但車田正美有自己的想法。

他認為不要照搬原著,堅持參考古希臘鎧甲的設計,於是將金屬戰衣改為了皮革戰衣。

原著作者都開口了,製作團隊沒辦法,只能請設計師又打造了一套。

沒想到,這個改動卻被粉絲罵得最慘。

也許這是車田正美想超越自己,但奈何他的認知已遠遠落後於時代,他的野心遠遠大於他的能力。

一直以來,日漫改編成真人影視劇都是一場驚險的跳躍,一場豪賭。

要想成功,尊重原著的內核是最基本的底線。

反面例子有2012年上映的《七龍珠》真人版,評分只有5.3。

而正面例子有《浪客劍心》,因其高度還原原著,一度被稱為「最好的漫改電影」。

對《聖鬥士星矢》來說,聖鬥士的必殺技、戰衣設計以及五人團體作戰等設定,就是整個IP的靈魂。

從選角到服化道、特效,都要為核心內容服務。

做好了這個,才能談對原著的超越。

但車田正美過於自信了,本末倒置地想要創新、表達自我,但最後出來的卻是一團漿糊。

不僅僅是車田正美,參與真人版製作的主創團隊們也沒有對IP的敬畏之心。

試想,好萊塢工業體系下製作了不少票房口碑雙收的漫威作品,為何講不好一個英雄崛起的故事?

整個團隊拿著6000萬美元的高額製作經費,拍出來一個評分只有3.3的垃圾電影。

至於原因,主創團隊們最清楚。

但最可惜、最令人心痛的,還是粉絲們對聖鬥士星矢IP的熱情和期待被狠狠澆了冷水。

只是希望後來人,不要再繼續透支粉絲們的信任了。

青石電影 | 魚山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41993910dd708e9476e09ff48ed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