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還沒結束,國內暑期檔電影就頻頻傳來好消息。
截至22日,2023年暑期檔票房已突破100億元(含預售實時)。每一個檔期上映的電影,都交出了讓人驚嘆的答卷。
今天,青石想和大家聊聊一部很特別的暑期檔電影,《長安三萬里》。
儘管已經上映超過2周,但一到周末,《長安三萬里》的上座率和票房成績還是讓人驚嘆。
24日,《長安三萬里》票房突破12.3億,觀影人次突破3000萬,超過《尋夢環遊記》,正式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五名。
超強的票房「續航能力」,越來越好的口碑,持續發酵的觀影熱潮,讓我們對《長安三萬里》越發好奇。
如今,趁著電影正式躋身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TOP5,《長安三萬里》身上的三個「謎團」,也是時候揭開了。
第一、從5億到20億,《長安三萬里》有多火?
如今再看《長安三萬里》,它已經毫無疑問成為暑期檔爆款。
事實上,在電影上映之初,媒體對它並不看好。
在貓眼平台的票房預測里,預估總票房也不過是5億左右。
可隨著電影的正式上映,在無數自來水的安利下口碑一波波發酵,豆瓣評分也從開分的8.0漲到了如今的8.2。
隨觀影熱潮一起上漲的,還有貓眼平台上的預估總票房。
從5億到10億再到15億,截至7月24日,平台上的預估總票房調整為19.4億,直接翻了近兩番。
票房大漲的同時,《長安三萬里》的「爆」還是全方位的。
早在7月4日,官媒新華社就已經發過文章,點名表揚《長安三萬里》。
之後更是多次發文,從主創到劇情,從台前到幕後,還有過七次點贊。
而且不僅新華社一家官媒對它稱讚有加,人民日報、半月談、新華網、央視新聞、央視文藝、光明日報、中新網等數十家央媒也爭相報道。
就連國家最高學習平台學習強國上,也有《長安三萬里》的專門版塊。
央視頻道還專門花了9分鐘,詳細介紹了這部電影。
中國電影頻道進行了多次報道。
央視新聞也留了25分鐘給它,讓主創和觀眾近距離交流。
在央視新聞主播說聯播里,更是給出了權威認證,稱:
《長安三萬里》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讓億萬中國人「血脈覺醒」。
最能直接證明這「血脈覺醒」的,是電影引發了全民COS角色熱。
從「姑姑」李若彤以李白的形象包場為電影打call,到車保羅模仿李白,再到武大靖的搞笑回應,《長安三萬里》是真的火透了。
光光是車保羅那個「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視頻,就收穫了近1000萬的點贊。
吳京看完电影後心潮澎湃,為此專門錄了一段《將進酒》。
更重要的是,不僅有明星藝人,還有普通的觀眾也都帶來了長安三萬里的cos秀。
從李白杜甫到玉真公主、裴十二,再到歌姬、舞姬,在觀眾眼中,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是主角,都是明星。
官媒強推,全民追「星」,《長安三萬里》甚至在帶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上,也有突出貢獻。
自7月8日正式上映以來,西安成為了今年暑期的最熱門的「網紅」城市。
飲食方面,省外遊客到店餐飲堂食訂單量同比增長387%。
住宿方面,外省來西安的酒店和民宿訂單量同比增長339%。
門票方面,省外遊客的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8倍。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長恨歌等熱門景區及演出更是一票難求。
造成西安這般熱鬧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觀眾在看完《長安三萬里》後,就想迫不及待地去到李白詩里寫的地方。
「商街的繁華盛況真是讓人驚嘆,和電影《長安三萬里》裡面的大唐盛世一模一樣,古人誠不欺我!」
第二、逆風翻盤的《長安三萬里》,究竟好在哪兒?
追光動畫一直是以技術聞名,在《長安三萬里》里也是一樣。
藉助追光頂級的動畫技術,這部以唐代歷史為背景的動畫電影,將大唐多地的盛景還原。
煙花水都的揚州,氣勢恢宏的黃鶴樓,繁華如夢的長安,大漠孤煙的塞外,三百里的梁園。
幾乎摳書式的人物建模,勾勒出一幅「大唐群星閃耀時」的詩意畫卷。
李白、高適、杜甫、王維、賀知章、王昌齡......他們的詩歌、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都在電影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現。
幾乎一比一還原的服裝細節,描繪出讓人心馳神往的大唐盛世,滿足了我們對於大唐浪漫主義的全部幻想。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中國動畫不僅勝在了形上,更贏在了「魂」里。
《長安三萬里》以李白和高適的友情為主線,通過大唐詩人們互相交錯的人生和創作軌跡,展現了一幅貫穿大唐盛極而衰數十年的歷史畫卷。
電影168分鐘的時長,既有佳句也有佳章。
在電影里,我們看到了那個所有人都在追尋的大唐的浪漫和殘酷。
大唐的浪漫,在李白和高適的年少相識里。
兩個在在廣闊的天地間策馬狂奔,對著大鵬高呼自己的抱負。
你我身當如此盛世,當為大鵬。
大唐的浪漫,在巍峨壯觀的黃鶴樓里。
當他們在崔顥的詩板前,念著「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時,配合追光精緻夢幻的畫面,恍然如夢。
大唐的浪漫,在旖旎如夢的揚州里。
這裡有舞姬驚艷眾人的柘枝舞,有石橋上打鬧的摘花女子,還有文人們的聚會。
大唐的浪漫,還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裡,高適恬靜的梁園生活里。
高倚半天的黃鶴樓,黃雲白草的邊塞驛站,不管繁華還是蕭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詩亭,就會有詩板。
通過隨處可見的詩板,我們得以窺見那個「人人都會寫詩」的大唐。
《長安三萬里》的片名有著一層寓意:
「長安」是大唐群星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則是他們與心中理想的距離。
但大唐也是殘酷的,李白的豪情與才氣,卻無施展之地。
幾次努力,最終卻還是沒能如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帶著醉意的李白舉杯吟出《將進酒》,和好友高適、杜甫、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齊駕著仙鶴飛越銀河之上。
是「謫仙人」的洒脫,也是「失意人」的無可奈何。
高適的一身武藝,到長安只能用作表演,連博美人一笑都做不到。
到邊塞看似有用武之地,到頭來,也只能憤然寫下《燕歌行》
裴十二的一身武藝,也受限於她女子的身份,報國無門。
就連她的父親,也只能將上陣殺敵的劍法藏於供人賞玩的舞劍里。
而只有寥寥數筆的哥舒翰,也讓人印象深刻。
特別是電影里巧妙地設計了讓他本人念出那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的詩句。
這句話一出,讓人瞬間淚目。
我們雖然看的是動畫,是電影,但體會到的卻是歷史所帶來的厚重感。
形神兼備,有骨有肉,這樣的「中國魂」電影,難得!
第三、最後一問,我們為什麼需要《長安三萬里》?
《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十年之作,也是追光的全新系列「新文化系列」的開篇之作。
這是一部文學性相當高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影片,用48首經典詩句串起整個故事。
上映前,很多人擔心它曲高和寡,票房失利。
如今電影的票房成績說明了一點:
越來越多中國人願意為有誠意的作品買單,因為我們對中國自身的文化越來越認可。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國內都缺少用符合本民族精神的方式去呈現大唐詩人故事的影視作品。
但《長安三萬里》做到了。
這是一部各個年齡層看了都會有不同感觸的一部電影。
孩子們看完《長安三萬里》,「得到」很多。
從過去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也讓孩子們獲得了「學古詩」、學習傳統文化的正確姿勢。
電影熱映的同時,還引發研學熱潮,推出的官方同款暑期研學線路已累計銷售超1200萬元。
成年人看完《長安三萬里》,更多的是流淚,光是結尾一個畫面就能讓人「破防」。
有人在看到李白念出「輕舟已過萬重山」時,突然明白,原來漫長的鬱郁不得志的一生,才是那萬重山。
有人說,原來小時候背過的詩,都是長大後才懂的人生。
《長安三萬里》的大火,也引起了我們對岸台灣同胞的熱議,他們覺得能從這部電影里找到寄託,這就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基因。
在中國台灣網友的社媒上,很多台灣網友都在力薦這部電影,有人表示讀書時候背得很辛苦,看電影卻看得熱淚盈眶
更有網友表示:希望電影能在台灣上映。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唐朝詩詞文化,一向是連接華夏兒女精神世界的紐帶,也是傳承中華民族根與魂的文字載體。
兩岸網友的共同反饋,讓我突然意識到《長安三萬里》竟喚醒了華夏兒女的民族基因,這不僅是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也是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體內的血液,更是能夠代代相傳的民族基因。
從文字到音律,從韻味到內涵,唐詩是國人的文化記憶,更是我們的精神故鄉。
在這部《長安三萬里》中,我們在通過精美的畫面領略盛唐風貌的同時,也藉由李白、杜甫、賀知章等歷史人物的口,感受著唐詩背後所寄託、讓無數華夏兒女觸動的民族情懷。
不僅在中華大地,也是時候讓世界傾聽中國人的浪漫詩意了。
事實上,《長安三萬里》早就走出國門了。
《環球時報》說,這部電影激發了人們對唐朝詩人的興趣。
電影正式上映前,韓國媒體也專門報道了這部電影,還預測這部電影必會爆。
以我們對韓國方面「過往經歷」的了解,李白申遺、端午節申遺、孔子變韓國人、象棋變韓國「傳統」,瓷器也成了「韓國」的等韓媒報道歷歷在目,更讓人嗅到了一絲不太好的氣息。
這就更讓我們意識到,如果中國人不拍,或許來「折騰」的就是外國人,我們的文化高地就會被搶占。
更何況,唐詩的浪漫也只有中國人拍的出來。
就像監製於洲說的,電影《長安三萬里》不只是一部電影,它還是獻給大唐的一曲頌歌,也是寫給今人的一封家書。
這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拍出來的「浪漫電影」,這是一部讀懂就能有更多感悟的中國電影。
這是一部文化底蘊深厚,餘韻悠長的電影,這是一部別人偷不走的電影,也是一部值得載入史冊的電影,值得一刷二刷N刷的電影。
青石電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