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有一種紋眉叫「半永久紋眉」。
由於這樣的紋眉效果可以保持很久,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之後「半永久」這個詞延伸到了娛樂圈,如果一個明星的某個造型驚艷,觀眾就會說,讓這樣的造型半永久吧。
可慢慢的,「半永久」這個詞開始變味。
尤其是在影視劇作品中,很多演員不變的妝容和演技,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
如今是時候深扒一下,國劇圈中的這四種「半永久」現象了,每一種都讓人一言難盡。
第一種:半永久的故事。
近些年,「刷老劇」成為一種慣常現象。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老劇」的正片有效播放為1622億,同比上漲10%。
從數據就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觀眾正在重溫老劇。
而這種現象也折射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下國產劇質量的下滑。
對於一部電視劇好的故事是核心,可很多國產劇故事拉胯,還存在千篇一律的問題。
就拿霸屏的「大女主」題材電視劇來說。
在《甄嬛傳》火爆之後,銀幕上掀起了一股大女主劇浪潮。
最開始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好趨勢,因為通過這些作品讓女性題材受到更多關注,也豐富了國產劇的類型。
可慢慢大女主電視劇被觀眾吐槽,因為這些看似不同名字的大女主作品卻是一個模樣。
故事基本都是以女性成長和崛起為主線,講述女主從卑微走向巔峰。
比如《羋月傳》中的羋月,《楚喬傳》中的楚喬,《燕雲台》中的蕭燕燕,這些角色無一不是如此。
這種故事千篇一律、人物扁平空洞的大女主電視劇,自然也不再打動觀眾。
在仙俠劇中,這些劇情同質化的半永久現象,更是無比突出。
作為中國電視劇特有的一種類型,仙俠劇可謂是出場即巔峰。
當年《仙劍1》的橫空出世,不僅一舉把仙俠劇帶上了巔峰,也捧紅了很多演員。
在這之後仙俠劇成為了收視密碼,無數的仙俠劇出現在銀幕上。
可從某個角度來說,國產仙俠劇在數量崛起的同時,卻也一直在走一條下坡路。
究其原因,就是同質化嚴重。
一個是人設趨同。
如今市面上的仙俠劇,男主幾乎都是高冷的仙師、帝君或上神。
而且他們喜怒不形於色,清一色地無欲無求。
但一朝遇上女主,立馬天雷勾動地火,一顆沉寂多年的心就這樣開始跳動。
《花千骨》中的白子畫、《三生三世》的夜華。
《宸汐緣》的九宸,《沉香如屑》中的應淵,基本都是如此。
而女主要不是身份尊貴。
要不就是開場不懂情愛、身負隱秘身份的仙界菜鳥,然後在戀愛中成長、揭開隱秘身份,最終完成華麗變身。
《香蜜》中,女主看似是個法力低微的果子精,其實是花神和水神的女兒。
《花戎》里,女主出場是粗使丫鬟,真實身份卻是擁有鳳凰力量的太古神姬。
就連配角也基本是固定不變的人設,愛慕女主的男二一定會變成深情溫柔的備胎。
而女二和女配就更加臉譜化了,不僅是一門心思只圍著男主轉。
而且妒忌女主,非要在男主女主的感情路上從中作梗,一般落不得好結局。
《三生三世》中的素錦,對夜華愛而不得,就誣陷女主跳誅仙台,還奪取了素素的雙眼。
《宸汐緣》中的元瞳,為了男主屢次陷害女主,並最終墮入魔道。
《沉香如屑》中的螢燈,利用內心妒忌離間顏淡和芷昔的感情,被貶凡界也是無惡不作。
二是故事套路。
自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火後,它開創的「三生三世」敘事法就成為了通用模板。
《宸汐緣》《千古玦塵》《長月燼明》,全部都是三生三世的愛情。
《遇龍》是四生四世,而《三千鴉殺》《琉璃》更是歷經十生十世。
不僅故事主線相似,很多仙俠劇中的名場面也基本一樣。
《香蜜沉沉燼如霜》錦覓捅旭鳳,《千古玦塵》里後池捅白玦,《與君初相識》里紀雲禾捅長意。
《沉香如屑》更是幾乎把仙俠劇虐戀梗全部用了一遍,又是跳崖又是捅刀。
而這樣千篇一律的故事,讓如今的仙俠劇仿佛變成一座統一的TVB式創作工廠。
不管拍多少部,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第二種、半永久的妝發。
最近鞠婧禕主演的電視劇《花戎》上線,可播出後熱度口碑平平。
之所以這樣,除了俗套的劇情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女主鞠婧禕身上。
劇中鞠婧禕飾演的女主本來是大小姐,家族因父親的離世而失勢,於是淪落為尚書府里的丫鬟。
可作為丫鬟的鞠婧禕,卻皮膚白皙,妝發完整,比府中的小姐們還要精緻。
後期鞠婧禕的造型也更多,可這些造型卻讓人一言難盡。
因為把《花戎》和鞠婧禕主演的其他劇造型放在一起看,不管是妝容還是髮型都十分相似。
這也是該劇最被大家吐槽的,那就是女主萬年不變的半永久妝發。
可以說,從《芸汐傳》到《新白娘子傳奇》《如意芳霏》再到如今的《花戎》。
鞠婧禕的妝發造型幾乎都沒有改變,讓人很難分辨出哪個造型是哪一部劇。
而像鞠婧禕妝容半永久的情況,在國產劇中可謂是數見不鮮。
楊紫演的現代劇,基本是劉海造型「半永久」。
從《歡樂頌》的邱盈盈,到《親愛的熱愛的》,再到近兩年播出的《女心理師》《餘生請多指教》。
儘管人設不同,但劉海都大體相同。
袁泉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劇中的造型也一直沒有變過。
在《精英律師》《相逢時節》《玫瑰之戰》中,清一色都是乾淨利落的短髮。
而在古裝劇中,這些半永久的妝發更是成了重災區。
楊冪《扶搖》和《斛珠夫人》兩部劇中的造型太像,如果單從畫面來看讓人分不清是哪部劇。
古裝劇中女扮男裝時,統一的丸子頭,也是造型師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創意。
男演員同樣如此。
五年前的《花千骨》,霍建華的造型就是束髮冠+披散的長髮+素色衣服。
五年後的《千古玦塵》,許凱的造型一點兒創新都沒有。
忽略兩部劇的濾鏡,說他們是同一部劇里的師徒關係,都會有人信。
龔俊在《安樂傳》里和《山河令》中的造型,基本雷同,就像兩兄弟。
任嘉倫所飾演的角色,凡是與將軍沾邊的,裝造也都是大同小異。
除此外,不同劇中的妝發造型也十分相似。
就拿《三生三世》來說,劇中楊冪梳著中分,披著長發,只用一個簪子點綴,給人一種簡單的別致美。
可後來的仙俠劇似乎都找到了範本,清一色都是八字中分+大平眉,讓人傻傻分不清。
仙俠劇中清一色的「喪葬風」,神仙們大多數都是身穿白衣,造型類似。
之前爆火的《香蜜》中,楊紫大婚選用了白金的流蘇發冠,後來不少仙俠劇都選用了這樣的造型。
《護心》中男女主大婚時的造型更是幾乎是照搬《香蜜》。
趙麗穎的《與鳳行》 中,高挑的馬尾、鲶魚須劉海造型和藍色斗篷長裙。
之前《且試天下》中趙露思也有類似的造型,加之兩人都是圓臉,瞬間感覺就像了起來。
甚至是在同一部劇中,角色造型也存在相似的地方。
同一個角色的造型「一個能頂六個用」,而當同框角色一多,則分不出主配,好像在互相「照鏡子」。
可以說,現在很多國產劇的造型,就像是流水線里批量生產出來的,一點也不考究。
第三種:半永久的配音。
最近一段時間,娛樂圈中的「啞巴演員」被官媒輪番點名。
之所以引起官媒的關注,原因就在於很多影視作品中,演員使用配音的問題太過突出。
根據網友統計,不少演員出道以來,出演的電視劇基本都是配音。
比如任嘉倫、徐凱,他們主演的古裝劇,全部採用配音,原聲率為0。
女演員中的迪麗熱巴和鞠婧禕同樣如此,出演的古裝劇也基本為配音。
同時一個配音演員也為很多不同的角色進行配音。
正因如此網上出現了一種說法,現在看電視並非是看演員如何演戲,而是看配音演員怎樣在劇中戀愛、扛起國產劇的大旗。
可是就算配音演員再刻意把聲音說得不一樣,依舊會讓觀眾聽出很多角色是由一個人配音的情況。
但更可怕的是,影視劇大量採用配音,間接讓很多演員直接躺平,選擇不再背台詞。
早在2016年金星就在節目中爆料。
如今演藝圈一個很火的女孩子,演戲時不對台詞,拍戲時就用一二三四五來代替,後期再拿去配音。
金星的爆料不是空穴來風,很多演員都在片場遇見過「數字小姐」和「數字先生」。
鄭嘉穎在一次拍戲時,對方的台詞明明有很多,結果卻用「1234567」來代替。
段奕宏在拍《驪姬傳奇》時,遇見和自己對戲的演員念數字台詞。
陳偉霆在採訪中被問到,在某部劇里印象最深的台詞是什麼?
結果他語出驚人,讓記者去問配音演員,因為聲音又不是我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半永久的配音正在成為很多演員不背台詞、不敬業的理由。
第四種:半永久的演員。
今年一部懸疑劇《漫長的季節》成功出圈,贏得了觀眾一致稱讚。
劇中飾演男主的范偉也憑藉精湛的演技讓人折服。
劇中范偉的演技已經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不是演角色而是讓人覺得那就是他。
但更讓青石佩服的是,如今這個60多歲的老戲骨,依舊不斷地挑戰和突破自己。
直言年齡越大,越想嘗試複雜的角色,走上了演員的另一條大道。
但和范偉相比,娛樂圈中的一些演員卻不思進取,他們不斷演著重複的角色,角色臉譜化嚴重。
比如靳東,一部《我的前半生》讓靳東的名氣更上一層樓,成了收視保證。
但之後靳東便陷入了模式化戲路的怪圈,所有的角色都是清一色的「中年精英」。
這些角色不管是外形人設基本都一個模式,相似到如果你打開電視剛好看到靳東的場景,不看劇名都不知道是哪一部劇。
就如金星吐槽的,我對我最喜歡的演員靳東最失望,角色太雷同了。
如果說靳東是男版精英專業戶,那劉濤絕對是女版精英專業戶。
演完《歡樂頌》後,劉濤仿佛就被貼上了「安迪」的標籤,出演了一系列類似的女精英的角色。
黃景瑜自從參演了《紅海行動》之後,出演了各種軍事題材作品。
從《破冰行動》《王牌部隊》到《愛上特種兵》,基本都是軍人角色。
因此被網友調侃:是來娛樂圈服兵役的。
還有黃磊。
早期的他拍電影、演電視劇、排話劇、出唱片,是個名副其實的全能藝人。
可如今黃磊的角色定位就沒變過,《小別離》《小歡喜》《小敏家》中演的都是中年父親。
佟大為同樣如此,《虎媽貓爸》後仿佛找對戲路,一發不可收拾。
這兩年佟大為在《小捨得》《我們的婚姻》裡面的角色,可以說毫無分別,都是好丈夫好爸爸類型。
而當同類的角色演多了,演員也不再去研究演技,演技也開始固化。
甚至有些演員在演不同劇、不同角色時也使用同一套模板,把所有角色演成了一個樣子。
趙思露出演的電視劇,不管是是現代劇還是古裝劇,不管是活潑還是內斂人設。
她的演技都是清一色的瞪眼,表現自己情緒時也都是同樣的模式。
張翰也是一樣,雖然他演過的角色人設不一,但都是統一的霸總演技。
就算演抗戰劇,也是小西裝大翻領,戰火激烈的戰場上也不忘慢鏡頭擺個耍帥的POSE。
《愛情公寓》之後,陳赫出演的作品中演技一成不變,演啥都像「曾小賢」。
甚至有些老戲骨,也演技固化。
張鐵林自從演過《還珠格格》之後,再沒有什麼代表性的角色了,因為演什麼角色都一個樣。
他的同學張豐毅曾表示,張鐵林除了會瞪眼睛不會別的。
主持人沈凌也曾吐槽,張鐵林演戲只有三招吹鬍子、瞪眼睛和梗脖子。
演員的本職是演繹萬千人生,而這些演員的演藝路線卻越來越單一。
趨同的人設、萬年不變的演技,這種半永久演員,也讓觀眾逐漸反感。
以上就是國劇圈中的四種「半永久」現象,每一個都讓人無語 。
正式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國產劇的質量良莠不齊,所以是時候該管管了。
別讓這4種「半永久」,成了國劇圈裡的「毒瘤」,成了內娛難以迴避的痛。
那如何改變?有三點建議。
一是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
對於演員過度使用配音、服化道雷同等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大治理力度,做到嚴查嚴懲,從根源上凈化整個行業。
二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眾所周知,當下的影視行業投資人和平台的話語權過大,為了獲取短時間的利益。
在一個劇集火爆後,投資人就會在短時間內推出一系列相似的故事,甚至變相改劇本來迎合市場。
而好的影視劇市場應該是各司其職,只有把寫故事的權力還給編劇,國產劇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是要勇於求變走出舒適區。
不管是國產劇的編劇還是演員,都不應該只躺在「半永久」這個舒適圈。
要嘗試寫作或出演多元化的故事和角色,走出這個舒適圈才能有新的改變。
所以希望國產劇的主創們,清醒一點兒吧。
只有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國產劇才能迎來良性發展,變得越來越好。
青石電影|小豬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