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下首批新股登台亮相,投資者的考驗來了

2023-04-10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註冊制下首批新股登台亮相,投資者的考驗來了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4月10日,滬深股市主板首批10隻註冊制新股集體上市。

開盤僅3分鐘,N中信金股價較開盤價大漲30%,率先觸發臨時停牌,N陝西能、N登康、N柏誠、N南礦、N海森、N中信金、N江鹽、N中電港、N中重緊隨其後也相繼觸發停牌。開盤僅十分鐘,就有三隻新股觸及臨時停牌。N陝西能觸發二次臨停。截至午間收盤,已有三隻新股盤中漲幅翻一番,分別是N登康、N中電港、N柏誠。

與本次註冊制新股集體上市一併實施的是主板交易制度的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前僅首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優化盤中臨時停牌制度,盤中臨時停牌機制調整為盤中成交價格較當日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各停牌10分鐘,此前是首次上漲或下跌超過10%停牌30分鐘。

不過,交易制度對第6個交易日後的漲跌幅以及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要求未作調整。自新股上市第6個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制繼續保持10%不變;維持主板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不變,對投資者資產、投資經驗等不作限制。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擴大融券券源範圍。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統一不同板塊的包括轉融通證券出藉機制及轉融通市場化約定申報等做法。

01

主板首批註冊制上市股票估值基本符合市場平均水平

和訊信息首席策略投資顧問胡曉輝對 財經表示,主板首批註冊制上市股票,從各自的細分市場估值來看,基本符合市場的平均估值水平,由於設置了臨停機制,融資融券機制以及價格籠子的實施,一改過去新股上市後股價連續漲停的炒作,目前看新機制基本杜絕了非理性的炒作行為,對短線遊資炒作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從定價角度來看,主板首批註冊制股票發行價還是偏保守,上市首日盤中漲幅也不小。站在國際視角上觀察,這種情況會隨著投資者對定價機制的熟悉,對上市公司調研更加細緻,今後首日漲幅將會更加趨於合理。對於第6個交易日起從交易制度設計上,由於主板漲跌幅是10%,價格籠子對交易習慣而言影響會比創業板小,走勢上也會更加連貫。

從創業板來看,價格籠子實施後,明顯出現了一些變化,即普遍漲幅偏小,可以看到漲停板的家數明顯減少,同時漲幅超過5%的個股也明顯減少。這樣的變化,可以斷定過去利用資金優勢,利用信息優勢,利用技術優勢的遊資漲停板戰術壓縮空間已經很小。

經濟學家、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對 財經表示,首批註冊制上市的企業從行業、規模、區域等標準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但此次首批上市的企業只是未來增量的一部分,因此相比更大規模的存量待上市企業而言,首批註冊制上市企業的樣本數量還是相對較少的。所以,用本次上市企業的情況來判斷未來整個增量企業的情況以及全面註冊制市場,可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付立春指出,對於這批企業而言,可能未來市場表現會出現分化。目前這批企業的市場表現,可能會有一些政策紅利預期的影響。另外市場投資者可能還是存在著在過去資本市場上新政策出台時候的投資慣性思維。

付立春建議,投資者要注意,全面註冊制是需要從增量到存量、從局部到整體的過程,因此後期要秉持更加市場化、國際化的投資思路。

圖/IC photo

02

全面註冊制下投資機構化進程或將加快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 財經表示,隨著全面註冊制的推行,股票市場定價會更加客觀,一方面新股成交價會隨著市場供求關係快速響應,另一方面會更加真實反映公司的實際價值情況,市場化程度和博弈程度均會加深,更加考驗投資者的專業能力和風控意識,不能盲目「炒新」。對投資者而言,要樹立相對中長期的價值投資理念,以及對新股的交易制度和個股的價值本身要有充分的認知和分析。

胡曉輝指出,當前市場中各種對沖套利工具逐漸增多,多空策略同步交易,這種交易場景需要投資者具有更高的知識儲備,以及對市場機會與趨勢的把握有較高的準確性。以往追漲殺跌的操作模式已經徹底不適合市場,即使遇到重大事件性驅動,大多數板塊的走勢難以出現連續性趨勢,普通投資者短線炒作將面臨很大的挑戰,越來越難以獲利。

財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劉敏指出,本次全面註冊制改革對主板的影響最大,主板從核准制改革為註冊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發行條件發生重大調整。調整後,主板設置了多元化的發行及上市條件,增加了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包容性。

二級市場方面,全面註冊制下投資機構化進程或將加快。長期以來A股市場一直呈現散戶主導的投資者結構,雖然近兩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我國投資者結構逐步改善,但仍然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機構投資者重倉持有流通市值合計35.46萬億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56.66%,其中一般法人持股比例最大,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43.94%,專業化機構投資者持倉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12.72%,其他主要是散戶,占比高達43.34%。

劉敏認為,全面註冊制下通過專業機構投資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全面註冊制下投資對於研究的要求會逐漸提升,優質公司可能會享有更多的估值溢價,價值投資將成為主流。

相對於散戶投資者,機構投資者資本實力和融資方面有優勢,且具備較強的風控能力和投研能力,更加注重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在市場競爭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因此全面註冊制的落地將成為A股市場機構化進程加速的推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5070d137b7244129189522469803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