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盯得夠遠,才能沿著直線走下去。」
阿維塔11鴻蒙版上市,譚本宏用了「亮劍」這個詞。
以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的身份,掌舵阿維塔的一年多時間裡,譚本宏首次用這樣銳意的詞彙闡明觀點,這與阿維塔品牌誕生、11上市發布時的心態明顯不同。
這種心態,就是底氣。在阿維塔11鴻蒙版上市隔天的採訪中,譚本宏言談里也體現出「阿維塔要去做一個智能車時代領跑者」。
「第一步、第二步做什麼很重要。」
產品優勢在哪,品牌特色怎麼立?
這中間的邏輯,通過阿維塔11的市場反饋再到鴻蒙版車型的上市,譚本宏已經想得很清楚。他知道,只有搞明白第一步和第二步怎麼做,才能真正走向「以智能駕駛引領汽車產業變革」。
阿維塔做了兩件事
阿維塔並不是從鴻蒙版車型上市才明白第一步和第二步怎麼做的,這是從品牌誕生就已經很清楚的事。
有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三家巨頭做實力背書的阿維塔,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與造車新勢力相比,少了「摸著石頭過河」找方向的懵懂,和傳統車企的蹣跚轉型相比,又多了一份三方實力加持的篤定。
從品牌誕生開始,阿維塔手裡就握著兩張牌,一張是科技,一張是製造資源。作為掌舵人,譚本宏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這兩張牌融會貫通,打出特色。
還記得當初,在阿維塔11車型亮相的時候,阿維塔放出三個關鍵詞作為品牌調性,「高端、智能、情感」。當時最大的質疑,來自於「情感」的表達。
很多人認為「情感智能」的定調,是「空虛」的詞,很難觸摸。無論是阿維塔還是譚本宏,面臨的壓力都非常大,壓力在於如何在科技創新中讓情感的訴求變成「可觸摸」,變得實在。
此落點必然在阿維塔11的身上。
阿維塔11,這款車型承載著阿維塔提出的「出行即生活方式」的理念,是站在一個超越技術維度來重新審視智能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打造這款車型的時候,阿維塔堅持了一個安身立命的理念,用產品硬實力把智能刻在品牌基因里。
在阿維塔看來,做好高階智駕很難,不僅是產品技術難,而是全鏈路難,怎麼做好並沒有先例。阿維塔怎麼做好這個先例呢?譚本宏認為有兩點,「作業系統能不能夠有足夠的生態接入,阿維塔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他一直強調產品和品牌特色,用了一個比喻來闡釋,「奔馳就是奔馳,寶馬就是寶馬,寶馬不得志的那幾年,依然不會說要去做奔馳,這個世界的奇妙點就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
正是基於這個堅持,阿維塔11帶來了多方位的驚喜,在35萬元的價格區間做到了每月交付1500輛到2000輛,阿維塔正式交車是今年1月1日,到現在差不多交了1.2萬輛。「這符合我的底線式預期。」譚本宏說。
「底線式預期」,就意味著他的預期上限和阿維塔11的銷量走勢,還有著巨大的潛力。為了發揮這一潛力,阿維塔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把品牌理念的落點更加具體。在今年上海車展推出「情感智能,悅己而行」新品牌理念,前面四個字根植於產品,後四個字根植於品牌價值觀。譚本宏認為,產品和品牌在企業發展中占據的資源應該是8:2的關係,但最後的落點都是「用極智美學,打造悅己出行」。
「如果把品牌落在了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些具像化的點上,是很危險的,也是不明智的,儘管一時火熱,可能走不遠。」譚本宏說,阿維塔是依靠悅己來奔赴長期主義,「只有你盯得夠遠,才能沿著直線走下去。」
第二件事,基於悅己出行的主張,阿維塔11升級了鴻蒙版車型。配備了深度定製的鴻蒙座艙、華為高階智駕系統ADS 2.0,針對外觀、內飾、續航都進行了升級,以全面進階的產品力競爭30萬元級豪華純電市場。
在阿維塔11鴻蒙版上,阿維塔所努力的「懂你的智慧化身」,這個理想正在奔赴現實。
車機、智駕雙天花板
從阿維塔11到鴻蒙版車型的上市,深度體現了譚本宏說的那句,「阿維塔不捲別人,也不怕別人卷」。
在鴻蒙版車型上市之前,阿維塔11已經將科技這張牌打出了口碑,在行業內甚至被認為「阿維塔智駕可能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在被問及阿維塔的智駕是如何做到有口皆碑的,譚本宏了三個點。
第一個點是,高階功能實際上車的速度和競爭是有優勢的,比如說NCA、AVP,目前市場上好像還沒有第二家真正量產AVP的,這是阿維塔的機遇,也是挑戰。
第二個點在於平衡,性能、舒適、安全之間的平衡優勢。智駕,如果單純去揪一個點,比如要特別安全或者特別激進都不難,難的是有很高的通行效率,還能夠確保安全,這個點必須去平衡。
第三點是用戶的運營有自己的特色。譚本宏認為,如果消費者對智駕有了解,但又沒有實時去更新知識,容易會有一個負面印象,認為輔助駕駛就是很雞肋的東西。因此,在阿維塔看來,需要花精力讓用戶明白,高階智能駕駛已經不是印象中的輔助駕駛性能和質量了。
「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去溝通,要有這個耐性,通過十次、一百次、一千次的溝通,不斷深化悅己概念」。譚本宏覺得,做品牌就是一條漫長的路。
而且,用戶的需求千變萬化,需要精準的把握。譚本宏也承認,用戶的標準和期望不是能被定義的,「但是我可以管理。」這個管理的過程,是阿維塔智駕不斷優化的過程,也是譚本宏帶領的團隊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阿維塔11鴻蒙版就是優化的結果。「鴻蒙座艙給阿維塔11帶來了更智慧、更便捷的車機交互體驗。」譚本宏說。
阿維塔11鴻蒙版全系搭載華為ADS2.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標配 3 個雷射雷達,共 34 個傳感器,實現了三大亮點升級,這不僅是智駕的進步,也是對用戶需求掌握的尺度更為精準。
首先,搭載鴻蒙座艙,實現零層級操作。首次適配副駕屏,支持自動亮屏/熄屏、三指副駕屏滑屏,還新增小塔隨屏走,副駕語音指令優先控制副屏應用。零層級操作邏輯與手機保持高度一致,幾乎無學習成本。
其次,升級了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S 2.0,新增新增智駕主動安全功能,進一步降低對高精地圖的依賴,覆蓋高速、城區、泊車全場景,原本已經是「最好沒有之一」的體驗感受,再次實現了新的飛躍。
比如,NCA開啟後,車輛變道邏輯更完善,可自主駛入ETC車道並完成加減速控制。比如,通過傳感器實時獲取道路信息,準確進行導航及駕駛輔助,新增特殊車道智能通行功能等等,再比如,通用障礙物檢測AEB功能,能輕鬆攻克路口掉頭、環島通行、施工場景等智駕難題。
據介紹,阿維塔 ADS 2.0 智駕功能可覆蓋 90% 城區用車場景。2023年內第一批上線15城的城區NCA,第二批城區NCA上線城市將於年內拓展至45城。
第三,鴻蒙版還新增曜黑車色搭配運動套件及Brembo高性能黃色剎車卡鉗等,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讓整車變得更加運動,官方號稱 "黑的更來電"。
除了車機、智駕雙天花板,阿維塔11鴻蒙版全系標配寧德時代CTP 2.0電池組,能量密度以及峰值功率都相比競品有一定優勢,從三電到智能化,阿維塔11鴻蒙版的硬實力,在30萬級豪華純電市場具備強悍的競爭力。
「人的需求一定不是激進的技術,而是越級的體驗,同樣的技術在不同的產品上體驗是不一樣的。」譚本宏認為,通過全方位的升級,阿維塔11鴻蒙版能夠給到用戶更悅己的出行體驗。
「需求方是我們,我們要提需求」
阿維塔11鴻蒙版上市之後,業內的評價分為兩種。
一種是驚喜的,有標題這樣寫到,「車機天花板」如期而至,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S 2.0搭配30萬元的價格,競爭力不言而喻。另一個是擔憂的,用戶想到阿維塔的時候,第一個標籤就是科技,會被認為華為在科技上的加持,蓋掉了阿維塔其他的特色。
這一擔憂的立基點,在於鴻蒙系統聲勢做得不錯,用戶聲音正向,但是鴻蒙系統在其他品牌車型上也有,阿維塔做出特色不易。對於這一擔憂,譚本宏不以為意,「華為肯定是助力,可能會成為用戶最終去選擇阿維塔的必要條件。」
但是,車價賣到30萬元、40萬元,並不僅僅是智駕一個標籤就能撐得起來的,必須是全方位的,設計、品牌和製造都必不可少。「如果背後只有長安汽車要賣三四十萬元,可能會對此打個大問號,再加上華為的技術加持,這件事情就成了。」
回到特色,譚本宏強調,有了華為的加持,阿維塔的化學反應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華為和深藍,華為和阿維塔,定位不一樣,「如果十幾萬的車都能夠配三雷射雷達,都能配高算力平台,我覺得那也沒有阿維塔的事情了。所以,要相信多大錢辦多大的事。」
阿維塔11鴻蒙版發布後,譚本宏發了一條微博,「鴻蒙座艙落地阿維塔11,余總和華為兄弟付出很多」。這個付出,言外之意是阿維塔做主導。「需求方是我們,我們要提需求。」
譚本宏舉了一些「提要求」的例子。比如說情景模式,華為說情景模式是調動車裡所有功能,包括空調、座椅、音響、門窗各個方面的東西,但大燈他們做不了,必須接入阿維塔的想法,阿維塔就用API應用接口。
「有些時候,華為也不知道我們的需求在哪裡,用戶的點在哪裡,因此需要我們協同,深度融合。」譚本宏給自己定了一個硬性指標,他道阿維塔本身可以做什麼,華為可以做什麼,但是阿維塔的品牌必須要自己經營,必須要1加1大於2。
目前看來,確實完成了1+1大於2。憑藉華為的加持,阿維塔的智駕科技不斷升級,憑藉長安強大的資源和供應鏈支持,阿維塔並沒有像其他新勢力一樣有銷量的焦慮,和利潤的焦慮。
在當下這個圈子裡,阿維塔左手長安,右手華為,拿的都是優勢。探索市場一年多之後,阿維塔具備了足夠的底氣和勇氣往前走。「至於這次亮劍,完全是為了更高的目標奮進。」譚本宏表示,既然阿維塔有這樣的優勢,就應該往前走得更為從容。
正是源於從容的心態,阿維塔在內卷時代抽絲剝繭,越來越懂得如何造一輛讓用戶更契合的車。阿維塔的堅持,是以用戶向、多元化、全周期,滿足甚至引領用戶微妙的內在情感需求,讓車從交通工具真正變成一種風格態度和生活方式。
當一個品牌能夠與用戶在情感深處進行交融碰撞,這是品牌真正的魅力,也是一個新豪華品牌必需的能力。
阿維塔擁有這一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