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影響著一個城市的氣質,生活在 武漢 ,左擁早餐,右抱宵夜,幸福到爆炸,愛吃也會吃,所以 湖北 伢個個都是正宗的「好吃佬」。
但如果要在這早晚兩餐中選擇更有代表性的,在我看來還是過早,大半夜吃得豐富的城市很多,但清晨就需要在吃早餐這件事上犯個選擇恐懼的非 武漢 莫屬了。
武漢 人過早,從粉面到炸物,從糯米到胡椒,玩出了百般花樣。街頭巷尾,坐著的,站著的,走著的,人手一份,或拿或捧,走得生風,吃得盡興,快哉快哉!
一個 湖北 的朋友告訴我,很多 武漢 人都習慣外出過早,因此排在各大有名店鋪前的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也不乏當地人。正逢清明小長假,每個人都為隊伍越排越長出了一份力。
但是喜歡吃東西的人最幸運,跟我念!只要提前做好功課找對時間,再紅的店鋪也能在半小時內解決。
這次把吃過和做了攻略的店都統一做了地圖整理,方便大家看圖過早。
注意比例尺哦地圖上離得近實際還是走蠻遠的, 武漢 真是太太太……大了!
比如 30號和12號之間也有500米的步行距離~
羅氏熱干牛肉麵館
地址: 武漢 市漢陽區玫瑰街279號
推薦:熱乾麵、生燙牛肉寬粉
玫瑰街的羅氏熱乾麵曾獲得 武漢 市第二屆熱乾麵大賽第一名,主打的是生燙牛肉和熱乾麵的結合。因為這裡距離遊客區太遠了,我跨了三個區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接近9點了,隊伍雖然排得長但是不誇張,他家採用的是先排隊,取面後付款的形式,不需要擠到前面去付款還是蠻方便的。雖然是20多人的隊伍,最終還是排了30多分鐘。
原因是排在前面的多是一人排隊買好幾份,而且這家主打的生燙也是同步進行,生燙的面老闆還會親自拌開再鋪上牛肉,因此比普通的熱乾麵還要再慢些。
而本店主打是生燙牛肉熱乾麵,這一事實竟然是我在買完一碗素熱乾麵後才反應過來的,怪不得店員反覆跟我確認「只要一碗素的?」猛拍大腿!!!
算啦,就說面前這碗素熱乾麵吧。其實來這裡的前一天晚上我們住地附近圖近找了三鎮民生甜食館,素熱乾麵同樣是4元一碗,但是芝麻醬苦苦的,不算好吃。
羅氏的優點在於全套工作都在你面前進行,從燙麵到生燙牛肉,面入滾湯快速晃動幾秒即可裝碗,調入每家秘制的芝麻醬汁,而且給你備好了各種小菜自行添加,酸豆角、酸蘿蔔、辣辣的蘿蔔乾隨你喜好。
翻拌麵條,看看芝麻醬是否是稠而不瀉,能將麵條層層包裹,逐步呈現出誘人的狀態。
王師傅豆皮館
地址: 武漢 市江岸區 高雄 路47附4
推薦:牛肉豆皮、蛋酒、灌湯蒸餃
王師傅豆皮館是當地超有名的一家店啦,他家做的是新派豆皮,第一新在他打破了方塊豆皮的局限,煎出一個圓圓的糯米餅;第二新在豆皮不幹,過程中不斷澆入熬好的湯汁,出鍋還得淋上澆頭,保證滋味足足。
面前兩口大鍋同時錯時進行,保證這鍋排不到旁邊馬上跟上。一勺麵漿,轉動大鍋攤餅,抹上雞蛋,為後面脆脆的外皮做好準備。
成熟翻面,胖哥抓起大團的糯米飯均勻鋪上,看得我肚子上的肉都瑟瑟發抖。
三鮮豆皮,餡料是豬肉、豆乾、香菇筍丁。
牛肉豆皮,餡料替換豆乾為切成小丁的醬牛肉。
王師傅豆皮厚厚的像是糯米飯,這也被薄豆皮黨所詬病,不過喜歡糯米的人一定愛到爆炸啦。
切成小塊裝盒,最後還得澆上澆頭才算完成。
德潤福嚴氏燒賣
地址: 武漢 市江漢區雙洞正街48
推薦:重油燒賣、鮮肉大包
德潤福是大哥的店,最初嚴氏二老把店傳給了大哥,把店開在雙洞正街至今,也是三家中最老的一家店。
他的燒賣品類比較多,看牌子就知道除了傳統的香菇豬肉,還有了鮮蝦等等。
除了燒賣還賣大包,早晨長長的隊伍排在大包、花捲面前,甚至超過燒賣,可以說副業發展良好哈哈。
嚴氏重油燒賣
地址: 武漢 市礄口區 中山 大道20號
推薦:重油燒賣、大碗茶
嚴氏重油是二姐的店,位於礄口區 中山 大道,這條路食肆林立,有不少老店網紅店,同樣有名的駿駿牛肉粉和她家就是鄰居。
二姐的店給食客配了大碗茶用於解膩,現在就只賣燒賣,比起兩個兄弟來單調一些。
她家燒賣的皮最薄,可以隱隱透出糯米的褐色,餡料也最稀,像我這樣的外行人,夾起就變兩半。裡面肉量豐富豪爽,我吃到的那顆裡面竟然有三塊肉,小夥伴吃到的就沒啥肉,看來不是特別平均。
嚴老么燒賣
地點: 武漢 市江漢區江漢路商圈自治街240號
推薦:重油燒賣、三鮮豆皮、糊米酒、蛋酒、熱乾麵
嚴老么就是嚴氏三弟,他家的店應該是遊客里三家中最有名的。他家除了燒賣其他早餐也做得出色,像是上面提到的豆皮,還有熱乾麵評價也很高。
遊人眾多,所以來得晚得排超級長的隊伍。
嚴老么的燒賣餡料顏色淺,肉也不算很多,但是嚴老么是我們嘗了三家後一致認為最好吃的。其實差別只是微小的,只覺得他家燒賣入口最舒服,調味口感最好。
所以三家中如果只能選擇一家,個人還是推薦嚴老么啦,還能一次吃到多個品種的早餐,對於趕時間的遊客來說最合適不過了。
『蛋酒』十秒的舞蹈
吃早餐少不了湯湯水水, 武漢 人當然也有配早餐的特色飲品。因此在各個早餐店,你都能看到蛋酒的身影。
其實我本來是不喜歡雞蛋酒釀的,但很驚奇的是師傅們就可以衝出大片狀的蛋花而湯不渾濁,神奇!我在家裡試了幾次都沒 成功 ,總是衝出碎碎的蛋花。
我喝了兩次蛋酒,一次在王師傅,一次在嚴老么,都很好喝,推薦搭配其他早餐來吃,早晨一碗很暖胃。
可惜的是我到那裡已經是晚上,糊米酒已經賣完沒法喝到。
後來在嚴老么喝了一次,嚴老么的糊米酒也超級實在,小圓子占了半杯,多到堵塞吸管,推薦!
也在糧道街的糯米包油條老店昌匯喝了一次,但這個好看不好喝,不知道是不是當天發揮不好,藕粉加得太多了,濃稠拉絲,入口太厚,不夠清爽,不推薦。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
地點: 武漢 武昌區糧道街139號(近武昌區福利院)
推薦:油餅包燒賣
打開所有 武漢 遊記、飲食推薦、網紅點評,趙師傅都穩坐前排,但讓他名聲大震的不是標牌中的熱乾麵,而是全 武漢 只此一家的油餅包燒賣。
全 武漢 小吃最長的隊,估計就在這裡,糧道街的趙師傅門口,日日從早排到下午2點,之後售罄關店,來晚的看官明日請趕早。
人說愛吃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這個人就是我, 比如 進店搶到最後一個位子, 比如 本來不排隊的店人流突然在我身後快速排隊,還 比如 這次我竟然在逛完了黃鶴樓的下午4點買到了原本早該賣完的油餅包燒賣!!!只排隊10多分鐘!!!
因為當天沒有趕早,下午一點坐車經過發現長長的隊伍還是排到了幾個街口之外,暗自規劃第二天一早來吃。逛完往回走竟然接連碰到幾路人馬手捧油餅包燒賣吃得香,趕過去隊伍不長還有得賣。因為並不用先付款拿票,想來可能是小長假的關係加賣了?
難吃的東西各有不同,好吃的東西卻總是密切相連,油餅入鍋膨脹成一個個小氣球,讓我一下想到夏天傍晚的 花蓮 排隊買炸蛋蔥油餅的那個下午。
趙師傅的燒賣比較軟,也許是為了夾在油餅里更好做餡兒,一個個軟趴趴扒在大籠屜上。
幾個阿姨各有分工,收錢的,炸餅的,包燒賣的,一個油餅剝開口子,塞入四個大燒賣,一份主食加主食的組合神奇誕生了!
一定要趁熱吃,油餅香酥,燒賣皮的存在感不高,內餡兒化為了豬肉香菇糯米飯,外脆內軟的組合格外奇妙,怪不得是 武漢 必吃。
但再好的美食排上兩個小時,也得戴上有色眼鏡,所以一定要早來才不影響其他行程啊。
『可頌包燒賣』的混搭派對
有人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人說虎父無犬子。
說的就是趙師傅和其兒子了。
於是更加混搭的可頌包燒賣誕生了,創新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不正咖啡
地址: 武漢 市武昌區 和平 大道萬達SOHO13號樓17樓1703室
推薦:可頌包燒賣、米酒奶蓋、藝術拿鐵
不正咖啡是趙師傅兒子開的店,現在在 武漢 有兩家,推薦位於積玉橋的這家,從環境到菜單都遠勝另一家。
裝修簡單有設計感,六邊形地磚、熱乾麵拼字,連洗手間的九個紙筒都讓人覺得有趣。
不正咖啡積玉橋店靠近江灘,萬達soho中17樓的高度,窗子直面江景。
不得不點的是隱藏菜單可頌包燒賣,原本好像還是有可頌包熱乾麵的,但是現在貌似沒有?外在飲品菜單上並沒有,需要現蒸15分鐘。
其實本來報的是獵奇心態,因為這兩種食物都吃過,覺得無非是好玩。可頌被燒賣擠得滿滿的,但是入口才真的驚艷。
推薦菜單還有必點的是米酒奶蓋。
奶蓋是現打的非常醇厚香甜,冰冰涼的奶蓋搭配下面溫熱的米酒,非常舒服好喝,可以看到設計者的巧思在。
這裡的咖啡獎狀也擺了好多,點了藝術拿鐵,第一次看到拉小鹿出來,拉花小姐姐手藝超棒的。
面對江景,吃得有新意,這家店我給它點贊點贊!
袁大頭包子
地點: 武漢 市江岸區光華路6號
推薦:好像沒有不熱賣的...鮮肉包子、牛肉包子、醬肉包子、魚香包子、腌菜包子、豆沙包、饅頭、花捲
袁大頭賣的八種饅頭包子麵食好像沒有一種不熱賣。排隊期間聽到各種點單率都很高。出於自己的口味和好奇,我們買了牛肉、醬肉、魚香、腌菜。
牛肉包子是麻辣的,紅油浸著麵皮,一片黃澄澄。牛肉很入味但不是那種特別軟爛的。
來這裡買的大多是老食客,讓人驚訝的是隊伍就沒有停止過,我們在旁邊等最後一個魚香包的十分鐘里,隊伍長度始終不變,驚人!
『魚糊粉』和油條的好CP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專供外地遊客的美食街, 武漢 的這條街叫做戶部巷。
今年 武漢 要舉辦軍運會賽事,全城都在各種改造,現在的戶部巷長這樣。
但完全擋不住吃貨遊客的熱情啊,清明期間給擠得水泄不通。
戶部巷雖是遊客街,其中有一家店還是可吃的,是徐嫂糊湯粉。
徐嫂糊湯粉
地址: 武漢 市武昌區戶部巷38號
推薦:魚糊粉+油條
門口的大鍋在熬糊,魚糊粉的美味就來自湯糊,以活鮮魚為主料,加入米燉成糊狀,成為底湯。
吃的時候不僅是現撈米粉,還得配上油條,不禁感嘆 武漢 人民可真會吃。
但是熱乎乎又辣辣的感覺真的太好了。這一碗如果是冬天吃一定超級幸福。
其實我在高中時就吃過糊湯粉,高中門口的小路進去,雖只吃過一次但清楚記得4塊一碗,加油條5塊,當時跟著同學去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但覺得好好吃。
三胖腰子粉
地點: 武漢 市武昌區中華路楚才巷都景園1層4號靠西一半
推薦:全家福腰子粉、滷味
提到腰子,可能很多人搖搖頭說太腥了。
但吃過三胖家的人評價都是一點都不腥,還滑滑嫩嫩。
掌勺的大哥動作龍飛鳳舞,先燙米粉,裝碗待用。
再滑腰片,因為底味兒都已經調好,一分鐘左右就可出鍋直接澆在米粉上,保證腰啊肝啊滑嫩嫩。
看這動作,那叫一個一氣呵成。
調味就我來說吃得很合適,微微咸,所有的配料成熟度完美!
再看這粉,由於腌料中下了澱粉,所以整個被濃稠的芡汁包裹,滑滑滑,入口超順。
店裡的滷味同樣賣得很好,滷蛋鹵藕鹵豬腳,都透著油亮亮的 光澤 。
來上一個美滋滋。
劉記三狗牛肉麵館
地點: 武漢 市江岸區蘭陵路86號
推薦:牛肉炒麵/炒粉
蘭陵路上有好幾家特色的老店,劉記三狗以牛肉炒麵最為出名。
等待的時候我就學了前面的老顧客,排到自己直接喊「炒麵微辣」,比起後面的遊客粉面和放辣雙重糾結,給自己點贊!
旁邊的小桌上擱點蘿蔔丁和蔥花就可以大快朵頤。
不得不說三狗家的醬牛肉超級大片,吃都吃不完,麵條是鹼面,很筋道。炒麵沒什麼湯,是干香那種味道,微微辣也把我辣了個夠嗆,猛吹一瓶水。不能吃辣星人還是點一杯綠豆湯來搭配吧。
蔣婆抄手
地點: 武漢 市 中山 大道路口蘭陵路94號
王記生燙牛肉麵館
地點:蘭陵路89號
『苕面窩』念對名字再來吃
苕面窩,跟我念,shao面窩。
苕,指的是紅苕,也就是紅薯。
苕面窩聽說現在越來越少,相比面窩,它的確更加難找,但街頭還是有很多家店在炸的。
苕面窩沒有中間的孔洞了,紅苕切塊,裹面炸成一整個,撒上白芝麻,像個小藝術品。
湖北 的紅苕全身都是寶,吃起來甜甜糯糯,和面窩又不是一個口感了。
一個下去有點撐,甜甜的炸物都更適合分食,不然會太膩了。
紅苕還可以做很多美食,苕粉就是紅薯粉,這家泡蛋苕粉很有名,離著三鎮民生甜品館和劉記三狗牛肉麵非常近,不過聽說辣辣的,喜歡辣和紅薯粉可以去吃吃這個。
『酥餃』不是餃
湖北 的酥餃雖然帶著一個「餃」字,卻不是餃,並沒有內餡兒。
糯米粉和團油炸,出鍋裹上白糖粉,是個甜蜜蜜的食物。
水塔街也是一條美食街,家家都排滿了遊客。
李氏酥餃就在這裡了。
李氏酥餃
地點: 武漢 市江漢區前進五路38號(鞠氏黑芝麻糊隔壁,近水塔美食街)
推薦:白粉子酥餃、桂花味酥餃
旁邊的油鍋不斷炸出新鮮的酥餃,炸的過程有點像炸油條,成品也是。
因為太喜歡桂花,我還是拋棄白粉子,要了桂花味的。
應該是包裹了桂花、芝麻和黃豆粉?
門口電視上循環播放著記者採訪,一個老大爺說我每天都來買一個,大爺你不會糖攝入過多嗎
不過大爺咬一口拉絲的樣子還是饞死人,所以排隊者眾多。
我吃的到沒拉絲,不過和炸年糕不同的是內餡真的非常軟糯,不會出現糯米炸後那種粘牙感,外面的糖衣真是酥餃的靈魂,雖然很甜,但是意外和油炸糯米的味道搭配。
塗記油酥餅
地點:江漢區江漢三路52號(地鐵2號線循禮門站)
油酥餅其實就是 四川 的鍋盔,條條油酥面盤城圈圈圓圓。
雖然排隊時間很長,但不得不說這個油酥餅真是好吃,外殼酥脆,是那種硬脆掉皮的,內餡熱燙豐富,可選甜選咸,我們要了麻辣牛肉的,非常好吃,有點像 北京 牛街我吃到的牛肉餡餅。剛吃了兩個包子半個酥餃,我還是能吃一整個。
『糯米雞』里沒有雞
說起糯米雞,我們好像更熟悉的是廣式糯米雞,雞肉、香菇、叉燒、糯米一起蒸製,有的還特意包上荷葉。
祖國廣大,派別不同,看,這不就有 湖北 糯米雞啦。
武漢 的糯米雞裡面並沒有雞,而是香菇豆乾糯米飯一起團成團,裹上面糊油炸。
油炸表皮凹凸不平,形似雞皮,故曰糯米雞。
糯米雞同樣是街頭小攤油鍋炸制,口味鮮咸,很對我的口味啦。
胡胖子熱干牛肉麵粉
地址:礄口區 寶豐 路19號
這家糯米雞是老字號了,一定得早去,好像不到6點就開始炸了,9點多就賣完。
『歡喜坨』以名取勝
同樣是一小小的球狀,歡喜坨這個名字同樣有趣。
歡喜坨其實就是北方的麻球,外面裹著一層芝麻,金黃喜人。
但看看人家的名字,聽著就心生歡喜,怎能不買個嘗嘗呢?
吃起來跟麻球並沒有什麼不同,有的歡喜坨裡面會加上豆沙。想起自己喜歡吃麻球的那個年齡,早餐攤上選擇很多,但一定央求著爸爸買個麻球給我,因為大人貌似吃得少,顯得它像小孩子的專屬,吃過麻球才覺得自己在早餐上被全家人寵愛了。正如現在歡喜坨好像也越來越少見,的確,因為愛吃它的人們都長大了,如果有一天這些都只存在於記憶之中,那麼早就過了被寵愛的年紀了吧。
小屋滷肉大餅
地點: 武漢 市江漢區江漢北路73附1號
推薦:牛肚火腿滷肉雞蛋餅
這裡的特色是牛肚火腿滷肉雞蛋餅,價格很公道,開了好些年。
也因為就在我們酒店樓下,得天獨厚,經過幾次,沒有不排隊的時候。
幾個阿姨配合默契,一口油鍋炸所有,一雙巧手餅都有,最後一把包起全都有。
餅皮是韌韌的那種,炸蛋很脆,紅腸甜甜的,牛肚很多,比較驚喜的是刷的竟然是甜麵醬,加上蔥絲,硬是吃出了老 北京 雞肉卷的味道。
一元路怪味燒餅
地址:江岸區一元路4號
這家排隊人也超多的,聽說好吃,可以試試
『功夫蛋』蔓延在『豆絲』上
排隊糧道街的時候不妨擎著東西先吃吃,油餅包燒賣旁邊一條小路走進去,幾百米就有一家小店,叫做豆絲王。
豆絲王
地點: 武漢 市武昌區候補街英坊小區旁
推薦:牛肉豆絲(煎/炒)、功夫蛋
豆絲王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我們到達時,下午才剛剛營業,老闆大哥大姐態度都超好。
在大哥推薦下點了招牌的牛肉炒豆絲。
豆絲是 武漢 市 黃陂 區三大特產之一, 武漢 八 大名 吃之一,是綠豆和大米製成的,口感很像我們吃的河粉,製作的工藝也 大同 小異。
喜歡吃乾的還推薦枯的煎豆絲,完全不一樣,是乾乾脆脆的,像零食。
另外這家不得不提的還有功夫蛋,菜單上是兩個起點,我倆開始都沒看到括號內,就跟大哥說我們一路吃了太多實在吃不下要一個就好。大哥沒說什麼就給我們只點了一個,後來看菜單才發現,不禁感嘆大哥人太好,不推薦都不行。
功夫蛋其實就是煎蛋,但這家煎的超級嫩,連底面都是白嫩嫩的沒有焦痕,太佩服了,果然是要下功夫的。戳破蛋黃,配上店家調好的醬汁,不能更贊了。
『晴天』和『芝士』的幸福
武漢 過早很早就開始,若是起得晚了就得排長隊。
現在年輕人流行的是咖啡館、brunch。
那最後再推一家咖啡吧~
蒹葭藝術咖啡
地點: 武漢 市江岸區珞珈山街14號
推薦:晴天、西漠芝士
蒹葭是洛珈山街數一數二的網紅店,位於小樓三層,需要先上長長的小樓梯。
這裡主打的是藝術於咖啡的結合,裝修舒適有個性,最主要的是飲品甜品咖啡外加老闆都超級好~
前台的這句話有打動我。
晴天氣泡水。
非常有趣的一款,在我喝過的這些中排前列,底層是乳酸菌,頂層的藍橙+青檸,整體式酸酸甜甜的伴著奶味,讓人想到海洋調的香水,乳酸菌太妙,攪拌升騰如雲,怪不得叫晴天。
忍不住想哼So La Si Si Si Si La Si La So
看,我把它擺出小朵晴天的花。
招牌甜品西漠芝士。
有些咖啡店的芝士蛋糕只是切好的,剛從冰箱拿出沒有靈魂的小三角。
吃到一款有特別搭配的還是感動的。
蛋糕體層次分明,底層的餅乾底,中層的芝士加了杏仁片和葡萄乾,潤潤的不知道是不是酒漬,上層應該是杏仁蛋糕體,表層黃油酥粒。
因為自己也做烘焙,知道這麼多層耗費的力氣,真的很用心啦。
擺盤也很用心,不過覺得不用搭配巧克力醬,如果是檸檬凝乳這樣的會不會更好些?
餐具個頂個的好看,這隻跟我在 景德鎮 買的好像呀~
如何吃得像個當地人
寫美食文的時候,總會有朋友問我是怎麼樣來找美食店的呢?
其實還是把自己的身份從遊客轉化為當地人吧。
試想你的生活中是如何找尋自己城市好吃之所呢?
我的話,途徑無外乎這幾個。
1.遊記推薦
外地朋友來 青島 ,吃的店其中一半自己都沒吃過,這樣的事是常態。有些「老店」更加網紅,存在於遊記而非當地人的生活中,來的是遊客而非當地人。但這不代表網紅店不可取,我一直認為成為網紅必有獨特之處,所以這樣的店是可以去試試的。選擇的時候還是選擇那種網紅的老店,應該會更不容易踩雷。
2.結合當地生活類美食類節目、微博、公眾號
我的生活中,有很多家店是電視節目上探來的,吃過之後發現合口味便列入愛吃list。當地的推薦往往比網上更加貼近當地人生活,所以這類信息會更能幫助你發現一些隱藏店鋪。微博是個好渠道,不僅看最受歡迎,也看最新,可以掌握店鋪最新動態。挑好的店家可以在微博搜名字,看看食客反應。
3.當地朋友推薦
現在各地吃東西一大助攻就是各地的美食博朋友們,感謝網絡一線牽,讓我們這些愛吃者聚到一起。愛吃的當地人推薦的當地店,能不好吃麼?!
當地朋友推薦的很多是日常店,不一定有名,但一定好吃的。
這次做攻略, 武漢 的小夥伴小喵跟我這樣說。
所以,吃得像個當地人的最佳方式還是找一個當地的朋友,讓他,帶你去他家樓下吧!
祝大家吃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