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畫鄉,充滿了 江南 的詩情畫意。實景也確不辱其盛名。景區分為古堰和畫鄉兩部分:
「古堰」代表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有建於公元505年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有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 樟樹 群,形象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 江南 古鎮的美麗風貌。
「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 麗水 巴比松畫派」,建有 麗水 巴比松陳列館、 麗水 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另有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等。
一進景區,就開始瘋狂排隊乘坐遊船到對岸去。短短的五分鐘船程,卻讓我在烈日下排了近1個半小時,真是噗通一聲跪下來。好在呢,在我的前面,有一個超可愛的小朋友呀!是一個迷你表情帝,超萌,吃著胖嘟嘟的手,還時不時打個哈欠。
對著鏡頭泰然自若,小朋友以後很有前途!
可愛的小朋友
可愛的小朋友
到了對岸,有水壩可以拍攝(準備減光鏡)慢門。當然,節假日的人是不少了。
而古堰畫鄉的另一景,便是那八百里甌江,山、水、人、霧和來來往往數不盡的白帆舟影,讓多少遊人駐足。
在岸邊有一小片可以走近甌江,因為帆船都挺近的,所以使用中焦即可,站得離江越近,越有縱深感。拍攝時間以日落前為佳,光比合適,帆也通透。
我這拍照運一向不佳。拍甌江帆影的時候,沒有太陽。也就無法拍出帆的通透和斑駁。但仍舊被這景象給迷住了。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船工們整齊劃一地撒網,這一瞬間就能聽到相機們咔咔咔的聲響(仿佛快門不要錢?)。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看看慢鏡頭下的撒網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而在撒網後,就會看到帆影,兼具浪漫與市井氣息。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霧氣中,像是歷史畫面一般。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山和水雲和梯田
浙江 省 麗水 市 雲和 縣崇頭鎮
日出時分,還能走下梯田
最佳拍攝時間是3-6月和9-10月。
要早點過去占機位!不過其實有兩三層,也不會太擠。非節假日應該不用擔心。
鏡頭建議中焦和長焦(拍攝遠處村落和梯田線條);可以攜帶三腳架和漸變鏡拍攝日出。
中國 的梯田有很多,而 雲和梯田 是其中的佼佼者。
雲和梯田 海拔跨度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個地質景觀帶,最多有700多層,是華東最大的梯田群。
水霧煙雨常籠罩其間,鏡頭一拍攝,就是仙境圖。梯田層層疊疊次第鋪開,遠處的山峰也是若影若現。
早早到了觀景台等待,日出還有些時間。等太陽冒上山頭,已經挺晚了。因為不制止遊人下梯田,所以照片里總是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人頭(哭暈)。
因為灌了水,所以日出時分,紅色的朝霞和小小的藍天白雲倒映在 田中 ,層層疊疊的,宛如油畫。
等到太陽完全升起後,便能沿著階梯下到梯 田中 。走到窄窄的,兩人過得費些功夫。
雲和梯田
日出全紀錄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走在梯 田中 ,還會有小鴨子咧~
雲和梯田
打個岔,在 雲和 的時候吃了一家雲禾小吃,蠶豆飯還不錯呢,灌湯包真的超小!我一個人就吃了這兩樣,非常非常撐。
山和水鼎湖峰
浙江 省 麗水 市 縉雲 縣仙都鼎湖峰村口
早晨的水面上會有飄飄而來的霧氣,日出時分的鼎湖峰與水面與橋構成了絕美的畫面。
鼎湖峰日出
拍日出的話可以稍早過去,岸邊都能拍(中焦即可)。岸邊有一座亭子,是正對鼎湖峰(中焦+長焦)。濾鏡的話漸變鏡拍攝日出。
仙都,你看這名字,是多大的口氣,敢自稱仙都呢。
可到了這邊一看,嚯,是仙都是仙都,一點兒都沒錯。
這裡是《花千骨》中的長留仙境,是《道士下山》里的萬畝荷塘,是雲霧繚繞的仙都。
而鼎湖峰是仙都的核心。鼎湖峰,又稱「 天柱 峰」,高約160米,位於正中且直插雲天,有「天下第一筍」的美稱。鼎湖峰正前是「仙堤」,常有村民牽牛走過。再走遠一些,有個亭子,是取景的佳地,正對鼎湖峰,建議用長焦。其餘位置,用中焦即可。
在拍攝日出的前一晚,先踩點拍攝了星空。又是沒有看到銀河的一天!不過以仙堤為前景,也是挺有味道的。
鼎湖峰
鼎湖峰
鼎湖峰
次日清晨,再次扛上設備,前往拍攝日出景象。
取名為仙都,是因為傳說中曾有神仙住過的。在90年代,著名攝影師吳品禾在此地拍攝了一張照片,由此變把這個人間仙境帶到了眾人眼前。從此,在每一個仙都的清晨,都會有全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前來拍攝。
所以咯,當老農牽著牛走在仙堤上時,如果有遊客「不知好歹」上了仙堤,便會聽到攝影師們的咆哮:下去!
整個場面還真的是很有意思呀,老法師們非常執著!
鼎湖峰
鼎湖峰
里可以看出水面的水汽。
鼎湖峰
拍完鼎湖峰和仙堤,老農和牛便到了岸邊,在雲霧中,在 日光 下,陽光透過樹葉縫隙落下,也是有種仙境感了。
鼎湖峰
鼎湖峰
鼎湖峰
三都-下田村
三都 古村落是參觀土屋的絕佳地。這裡的民居都是使用泥土搭建的,而此處又是紅壤,因而民居整體顏色質樸,並且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由此便成為了攝影師們最愛的拍攝地之一了。
至於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下田村地處黃毛尖山腳下,因為在梯田山塢之下,便定下了「下田」這一名字。
看照片,非常淳樸。
下田村
小女孩在石階上坐著,等待著正在洗衣服的媽媽。
看到有人拍她,小朋友也很淡定。
下田村
牆壁上的字,非常有年代感了。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要自省!
酉田村
村子裡處處是這樣的場景。
下田村
三都-酉田村
從下田村到酉田村的 盤山 公路上,會經過一個觀景台,這裡望過去便能看到酉田村的全景。
酉田村
在村中,有一棵數百年的迎客松。
酉田村
酉田村的房子也是很中規中矩,紅色的夯土泥牆、小青瓦覆頂。多數是泥木結構的二層樓房。
房屋基本是三合院,因此很適合人像攝影。
酉田村
有可愛的狗狗,到處溜達。
酉田村
偶遇村民。
酉田村
酉田村
走到村莊盡頭,一位老奶奶正在剝筍。
酉田村
離開的時候,在近處,仰視發現村民在聊天。藍天白雲,黑瓦紅牆。
酉田村
三都-楊家堂
楊家堂村是這次我所經過的 三都 古村落中,最為精彩的一站。
該村建於1655年前後,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順治12年,宋顯昆最早定居到楊家堂。對於村名的來歷, 松陽 縣地名志中稱: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 樟樹 ,故最早叫樟交堂,後改為楊家堂。
世界上蹭布達拉宮名號的地方有很多,而楊家堂村則是被《 中國 國家地理》譽為「金色的布達拉宮」。
紅色泥牆,在日落餘暉下散發著金色光芒,便有了這個說法。
牆體是斑駁的黃色,青瓦覆頂,馬頭牆古樸高聳。
楊家堂村
在村裡的鵝卵石小路上,會有老農牽著牛經過,村裡的大 樟樹 默默無聞的注視著每個經過的人。
老農、牛、古 樟樹 和紅色的土屋,靜靜的譜寫著這個村落的煙火氣息。
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
這頭牛特別溫順,但是走多了它便有些腳痛,畢竟石子路不容易呀。
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
四都寨頭
松陽 縣四都鄉位於 松陽 縣四都鄉境內,這裡有高山上的千年雲霧古村落寨頭。 建議清晨拍攝,尤其是雨後更佳。
當然,我的運氣又不怎麼好了。
早早起床,披星戴月到了寨頭,打算拍日出的光輝景象,結果emmm,太陽沒出來了!躲在雲里了啊!怎麼能這樣嘛。
如果有 日光 ,有雲彩,與地景搭配,想必是美如畫了。
四都寨頭村
沒有拍到好景色,湊合咔嚓兩張吧~
四都寨頭村
陳家鋪
這是一個煙火味特別濃郁的村莊,因此我也格外喜歡。
清晨進入村莊,就能看到村民們來來往往,有挑著扁擔的,有在曬秋的,有相互之間打招呼的,也有睡眼惺忪剛剛打開家門的。
下圖便是村民在曬青菜。
陳家鋪村
村子坐落在三座綿延的山岡上,可以俯瞰到二十多公里之外的松古盆地。這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陳家鋪村,村民並不姓陳,而是鮑姓的宗族村。這些陳家鋪先人們,把樓房牢牢嵌進懸崖和山坡,還搭建了極有韻味的美人靠,閒適的很。
陳家鋪村
陳家鋪村全村不到200戶人家,自然風光旖旎秀麗,常年雲霧繚繞,路邊地里都是長長高高的筍,也常見村民在兜售筍乾和梅乾菜。
陳家鋪村
陳家鋪村
走到半山腰的時候,遇到一隻小狗,帶領我們進了主人家,於是我們就買了蔥油餅,哈哈。飢腸轆轆下,覺得真香!
陳家鋪村
又到一個老奶奶家裡做客(當然得是買點梅乾菜和筍乾才行),邀請她做模特啦!
陳家鋪村
陳家鋪村
比較驚喜的是,在這麼淳樸的村莊裡,竟然有一家先鋒書店,安靜的在一角,等待遊人們閱覽。
離開村莊後,還能遠眺下。
陳家鋪村
石浦村
在看完梯田後,便搜尋到了這個村莊。知名度沒那麼高,因此人超少超少,整個村莊都很適合做人像攝影。
石浦 村,位於 浙江 省 雲和 縣城北,全村以緊水庫區為依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
雖然遊人很少,但整個村莊可以看出來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有些地 方正 在修建。
河陽古民居
河陽古民居,位於 浙江 省 麗水 市 縉雲 縣 新建 鎮鎮西1.5公里的河陽村。始建於五代末期,為元代古民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0年2月18日,有 浙江 省人民政府公布為「 浙江 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古香古色,原汁原味,千年古村,明清建築。
這個村莊保留完好,現有十大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築群和十五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剎「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門」及「八士門」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賜的石「稀罕」,古代的大橋、農具、家具、壁畫、詩句、匾額、雕刻,還有堪稱 中國 民間藝術一絕的河陽窗花剪紙,以及歷代農民義軍的遺蹟,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動,構成了 江南 罕見的千年文化古村。還有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廟宇,百棟舊弟共1500餘間,乃是明清兩代所建,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 江南 一絕」。弄堂、街道、水系充滿古怠。風火山牆、馬頭牆毅然聳立,磚雕木雕復 雜多 樣,四合院、大天井、磚木結構、屋面雙披,自稱特色。主要院落,宗祠為前廳後堂,雕龍畫棟,名勝古蹟密集。
河陽村民94%姓朱,這裡山清水秀,民風古樸,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讀傳家,為 江南 罕見的古村落活化石。
踏入景區(對嘞,要門票的),就能一眼看穿百年。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築,搭配石板路,在綠蔭下讓人不得不讚嘆。
這裡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隨處可見曬秋,曬棉被,河邊洗衣服等。
古民居外牆建築最有特色的是答樵路,在這條路上有32個馬頭狀的牆頭,遠遠望去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馬頭在仰頭長嘯,氣勢非凡,牆頭因此也叫「馬頭牆」。
來跟著我一起慢悠悠走一走。
河陽古民居
漫步其中
河陽古民居
遊客來來往往,有居民在洗衣服。
河陽古民居
在這裡有一條商業街。有超級超級棒的 縉雲 燒餅!聞名全國的燒餅,在產地吃,真的不一樣。大把的肉、大把的梅乾菜,現場制,現場烘。
河陽古民居
製作過程就在眼前。
來看看新鮮出爐的燒餅啦!真的很好吃,於是買了兩個!
河陽古民居
剛出爐還很燙手
再來看看一碗小餛飩(5元)
河陽古民居
煙火味松陽老街
到了 松陽 的第一站就是這條老街了。聽聞裡面有很多我們年輕人未曾見過的老行當。
松陽 明清古街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是 松陽 歷史最為悠長,文化沉澱最為深厚的街區之一。據說自唐以來,明清一條街就是 松陽 商業貿易的中心,至民國達到鼎盛,號稱五里長街。雖然歷經滄桑和歲月磨礪,古街仍然站著,向南北方敞開,懷抱著這裡的晨昏和人們瑣碎的生活,日日年年。
原本以為老街就那麼一小條,但其實是一片區域,隨意逛下,便會有驚喜。
在鐵器店,師傅一錘一錘落下打鐵,「鐺鐺 鐺」不絕於耳。飛濺的火星出現時,便是絕佳的快門時刻。要打造一件工具,從選料、燒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幾道工序,都很有講究。
松陽老街
這通紅的鐵,我是第一次見到。
松陽老街
道路一拐,就看到了棕綁,哇塞超酷呀。進屋跟老師傅一聊,卻十分難過了。這個手藝後繼無人,沒有學徒。
松陽老街
松陽老街
松陽老街
整條街都是生活氣息。
松陽老街
看到這個布藝店非常驚喜!完完全全小時候的場景。我還記得我又很多衣服,都是這樣一塊布製作而成的。
松陽老街
松陽老街
這類理髮店也是很懷舊了。在塑料桶里放好溫水,再接根水管,就能洗頭了。放現在還真是想像不出。
松陽老街
這位大哥很精神呢,等著理髮。
松陽老街
這位做秤的師傅也很有名氣了,在身後是一排排的秤。
他正在刻刻度。
現在買秤的人還不少,都是買回去做紀念的了。一把小秤不到50元,其實是值得買的。
松陽老街
松陽老街
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七拐八拐找到一家民宿,再往裡走就是一棟老宅了,沒有遊客,大約是明清時代的。
松陽老街
在老街上,比較知名的一家店是佰仙麵館。比較推薦的是酒糟大腸面。此外煎蛋也很棒,不是簡簡單單的荷包蛋。非常有料。
麵條都是手擀麵,非常新鮮。
松陽老街
松陽老街
茶葉市場
離老街不遠就是 浙南 茶葉市場。
松陽 縣有茶園12萬畝,40%人口從事茶產業、50%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農業產值源於茶產業,茶葉已經成為 松陽 人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也有說這裡是「 中國 綠茶第一市」。
才進到市場裡,便迎來了撲鼻的茶香。
大家都在堆茶山和濾茶。
浙南茶葉市場
老闆們達成合作意向,都喜笑顏開。
浙南茶葉市場
捧起茶,好茶!
浙南茶葉市場
最後說兩句咯
在 麗水 這幾天,也是深刻體驗了這處 浙南 仙境。
人不是特別多,因此倒也愜意。
如果有時間,不妨來這裡感受下山清水秀,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