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房地產行業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家庭都有適宜居住的住宅

2019-12-01     昌達財經課堂
我們認為,房地產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社會保障和長期穩定的基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目標,應當是讓每一個家庭都有適宜居住的住宅。這一目標意味著,我們開發商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環保、適於居住和交流的優質住宅。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做到「三個統一」:增長質量與數量的統一,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開發商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的統一。 ——2004年萬科集團20周年慶典王石發言

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要想帶領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就需要具備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首先,企業管理者需要做好的是平衡企業內部利益。

防止企業管理者背離企業所有者利益的另一個方法是採用激勵報酬計劃,讓企業管理者也能分享到企業增加的財富,鼓勵他們為企業最大利益而工作。

例如,企業盈利率提高或股票價格提高後,給企業管理者以現金、股票獎勵。支付報酬的方式和數量大小,有多種選擇。

報酬過低,不足以激勵企業管理者,所有者不能獲得最大利益;報酬過高,所有者付出的激勵成本過大,也不能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所以,要做好多方面的利益權衡,才可以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企業管理者的另外一項任務,是在衝突發生時權衡當前的和長期的利益,協調當前的和長期的要求。即使不能把這兩個方面協調起來,至少也必須使之取得平衡。

團隊領導者必須計算為了當前利益而修改團隊目標所做出的犧牲,以及為了既定目標而修改團隊努力方向所做出的犧牲。團隊領導者必須使這兩方面的犧牲降到最低,而且必須儘可能快地彌補這些損失。

其次,企業管理者需要平衡企業利益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

現代企業在塑造企業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企業利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獲取最大的利潤,這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企業利潤的獲得,企業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但是,追求利潤並非企業的最終目的,企業的最終目的在於依靠發展事業來提升人民生活的水準,促進社會的進步。

企業只有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會取得長足的發展。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利益的實現,還要關注自身之外的社會利益,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提高自身利潤的同時,對保護和增加整個社會福利方面所承擔的責任,即對社會長遠目標所承擔的責任,既包括強制的法律責任,也包括自覺的道義責任。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可能損害企業的短期利益,但它有助於企業的長遠利益。另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較高的員工士氣,就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有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與企業社會責任相聯繫的一種企業精神。它是指在組織企業經濟運營過程中,關心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社會多做貢獻的精神境界。

企業只有堅持公眾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眾的好評,使自己獲得更大的、更長遠的利益。這就要求企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支持文化、教育、社會福利、公共服務設施等事業。通過這些活動,在社會公眾中樹立企業注重社會責任的形象,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強化企業的道德責任感。

綜上所述,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時候要有整體觀念,在考慮實施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時,要做到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結合。

例如,在估計達到目標的方案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在權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時,既要考慮到有利無害、有利有害和有害無利三種情況,也要考慮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於害、利害相當、利小於害三種狀況,以及在有害無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iuQwG4BMH2_cNUgXX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