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從化第二大古村落全村姓歐陽,近800年歷史,有人盼拆遷?

2022-04-18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州從化第二大古村落全村姓歐陽,近800年歷史,有人盼拆遷?

我記得有一種說法,說廣府人其實最早是居住在從化和增城的,這可能也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從化有那麼多的古村落。

鳳院村,是廣州從化第二大古村落,現居住人口約 6000 多人,據說,最多時有上萬人。

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歐陽這個姓氏平時很難遇到,但在鳳院村,整村人全部都姓歐陽。

宋朝末期,江西吉安(古稱廬陵) 歐陽姓人南遷至廣州從化,開創了鳳院村。

我們開車自駕到鳳院村的時候,根據導航,導進的是一片片布局整齊的2-3層高樓,馬路不寬,但足夠通車。但從房屋巷子的空隙可以看到原來的舊屋。

大約在 1980 年左右,鳳院村老一輩的人便搬出了原來的瓦房,住進了與舊屋沒什麼距離感的新樓。 現在,舊居新屋形成鮮明對比,好像時空交錯。

車可以一直開到池塘前面的空地上,這裡原本是一片無人打理的雜草地,後來,村委將舊房子維修了一通,這片空地也變成了藍球場,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這裡打藍球。

池塘一面是舊屋,一面是田地,遠方約 20 公里之外輪廓不怎麼分明的山叫雙鳳山。 鳳院村原來的名字叫圍面村 ,明朝時期,有一位縣令來村子考察,看到池塘里倒映著雙鳳山,從此,圍面村便改名為鳳院村。

雙鳳朝陽,是池塘倒映雙鳳山的奇觀。

鳳院村的舊屋基本都坐北朝南,最前面的房屋外表最光鮮,一看就是經過用心維修過的,這一排有 5 座祠堂。 時不時見有村民過來放鞭炮點香祭祖。

5 座祠堂大約均始建於清代,其中雲麓公祠和雲林公祠最豪華氣派。 5 座祠堂各有千秋,木雕和檐畫很有特色,屋頂兩側還雕有鯉魚。 有的前面還立有旗杆夾,想必古時鳳院村曾出過什麼大人物。

後來,我查過一些資料,鳳院村在明代時期,曾有村民考取過恩科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

與祠堂相連的是一些門樓,有的破舊,有的經過維修,我數了數,大約有 7 座還能認出來的門樓,名字都很吉祥,諸如: 福壽里、源隆里、太和里等等。

從門樓進去,是一條直直的巷道,巷道兩側為房屋。 這些巷道長度大約為 135 米,各巷道之間並沒有橫向通道相連。

房屋有的經過維修,有的已經倒塌,屋裡的雜草和樹木占據了一堵堵牆。 曾有村民說,這一片老屋空置著似乎有些浪費,言下之意,是想盼著拆遷。

鳳院村的老屋,除了村委維修過的房屋、巷道和圍牆,大部分房屋已經成了危房。不過,還是有一些房屋甚至還貼著春聯,正堂供著香。偶爾有人經過,給這片老村舊屋帶來一線生機。

據說鳳院村最大的看點是博雅別墅,不過此行並沒有有緣見到。 如上所說,鳳院村的巷道里,有諸多看起來很危險的房屋,而房屋又盤踞著比人還高的雜草,要想進入裡面仔細欣賞,還是有些忌諱的。

雖然,有的村民認為這些老屋占據著如此大的面積,應該好好利用拆掉重建,但是,這些老屋卻是鳳院村的記憶。 如果這片老屋不在了,那鳳院村還能是鳳院村嗎 ?

老屋是村子的記憶和符號,承載著鳳院村將近 800 年的歷史。 可是,村民說的也不無道理。 鳳院村與諸多從化古村落一樣,它們未來的命運會如何呢 ? 現在,誰也不知道。

旅遊貼士:

鳳院古村地址: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道鳳院村

門票:無

停車:導航鳳院村,沿著道路一直走,村裡池塘前(藍球場和村委前)就是停車場

交通:除自駕外,還可以乘坐廣州地鐵14號線到從化客運站A口下車,再乘坐公交車從11路,從14路,從19路,從2路到鳳院路口站下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cf59301fc07ab6d5da5f481e1400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