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民國以前,四面環山,其形如洞的羊樓洞都是十分熱鬧的。街道甚至顯得過於窄了,人潮也顯得過於嘈雜了。那些茶商推著兩輪雞公車將街道圍得連只蚊子都鑽不進......
每個導遊在開始羊樓洞的講解前,都會說:羊樓洞可不是那個洞。
那是哪個洞?
其實是鎮里有座山,鎮叫赤壁鎮,山叫松峰山,山上種著滿山茶葉。清乾隆時期,有個商人在羊樓洞開了個茶莊,賣的是松峰山的茶,用觀音泉的水製作成青磚茶,第一塊青磚茶出世的時候,就被人稱為洞磚。因觀音座駕為蓮花,故所產茶磚「以蓮花為案,以洞莊二字為識」。
之後,在羊樓洞開設的洞磚茶莊從一家迅速拓展到200多家,甚至匯聚了日本、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精英商賈,形成一個人口近四萬的中國大茶市。
現在你明白了,羊樓洞的洞其實指的是洞磚茶,也叫青磚茶。明清時期,羊樓洞是中國有名的萬里茶馬古道,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之地,甚至被人稱為「小漢口」。
1861年,漢口開放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俄商深入羊樓洞創辦磚茶工廠,由此製造了中國第一塊機制磚茶,從那時起,青磚茶主要在羊樓洞加工生產,米磚茶則同時在漢口和羊樓洞生產。至1890,中國出口的茶葉壟斷了世界茶葉的86%,而漢口出口的茶葉占中國出口總數的60%,這其中,又以易於運輸和保存的青磚茶占比最多,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茶經濟。
真正的羊樓洞有5條主街,街上商鋪林立,還有書院、郵局、錢莊、醫館......如今,幾百年過去了,5條主街道僅剩下1條寬4米長2200米的主街,並伴有數條丁字小巷,建築面積0.7平方公里。變了的不止主街,就連主街上的青石板路也早已被幾代人磨得光可鑑人......
相比於明清時期的熱鬧,現在的羊樓洞顯然寧靜不少,倒更加舒服了。時間像一陣龍捲風,捲走了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他們的故事源遠流長。
商鋪里依然在賣著青磚茶、米磚茶和紅茶,還有那一座座古建築,依然有史可載,人們似乎還記得他們主人的名字。
比如聚興順,是一位來自山西的張老闆用8萬元在1925年建的茶廠,當年茶廠的工人最多時有300多人,年制茶4000箱,產值12萬元。
比如巨盛川,也是由一位山西茶商創建,主要用來收茶壓磚,將加工的茶葉銷往邊疆及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假如他能活到現在,大概已經200多歲了。
還有那位阜昌茶莊的創辦人巴提耶夫......
時光過去了很久很久,人們一日也沒有忘記羊樓洞的高光時刻,那深深的車輪印,好像刻在樹幹上的年輪,無論過去多久,都不會消磨掉......
旅遊貼士:
羊樓洞地址:湖北省咸寧市赤壁鎮趙李橋鎮羊樓洞明清石板街
門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