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槍口下救過彭德懷的命,「靠邊站」時的毛主席握著他的手面授機宜

2024-10-19     無風卻起念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其中,李聚奎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的故事卻同樣精彩,令人敬佩。

他不僅曾在槍口下救下了後來成為元帥的彭德懷,還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在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毛主席親自點名李聚奎,並交給他一個特殊的任務。毛主席對李聚奎說:「行動由你決定,不要等指示。」

這位一生戎馬的將軍,是如何在這2次關鍵時刻逆轉局面的呢?

開國上將李聚奎

「平江起義」後,起義部隊被國民黨軍隊瘋狂圍剿,形勢十分危急。就在這個時候,有些人選擇了叛變投敵,甚至連一個大隊的大隊長都帶著部隊投敵了。

這給剩下的官兵們帶來了巨大壓力,恐慌蔓延開來。當時,彭德懷決定集合大家講話,試圖穩定軍心。

清晨的霧氣還未散去,彭德懷站在前排講話,氣氛沉重。然而,就在彭德懷講話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大隊長雷振球突然衝上前,一把奪過了彭德懷警衛員手中的駁殼槍,企圖開槍射殺彭德懷。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人們措手不及,甚至彭德懷本人也沒有時間閃避。

就在這一瞬間,站在部隊前排的李聚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撲向雷振球。李聚奎的身形並不算高大,但那一撲帶著強大的慣性,竟然把雷振球硬生生地撲倒在地。

與此同時,黃雲橋從側面迅速開槍,結束了雷的生命。彭德懷的命,就這麼被救了下來。事後,彭德懷盯著李聚奎,足足看了好一會兒。雖然他沒有當面表揚,但他記住了這個勇敢的小老鄉。

其實,李聚奎與彭德懷的交情從那時便開始了。之後的許多年裡,彭德懷雖然成了共和國的元帥,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那個在生死關頭救了他一命的戰友。有人說,正是李聚奎的那一撲,讓我們多了一個元帥。

1928年,李聚奎跟隨彭德懷的部隊,與井岡山的「朱毛紅軍」會師。那時的李聚奎還只是一個中隊長,但他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場景,至今都記憶猶新。

他記得,毛主席穿著一件有些髒的中山裝,沒有戴帽子,邊講話邊抽煙,語氣隨意,帶著長沙口音,講了許多革命的道理,尤其是聯合工農兵打遍天下的思想,給李聚奎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那時起,李聚奎就認定,跟著毛主席一定不會錯。

1930年冬,李聚奎所在的紅三軍團參與了第一次反圍剿。當時的紅軍按照毛主席的游擊戰術,採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最終成功圍剿了張輝瓚的部隊。

在這場激戰中,李聚奎指揮的部隊處於伏擊圈的主陣地。儘管敵人頑強抵抗,但在李聚奎的帶領下,紅軍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戰鬥中,李聚奎也受了傷。

當他被擔架抬下戰場,途經紅軍指揮部時,毛主席正站在山頭上觀看戰況。看到李聚奎被抬下來,毛主席關切地問:「他們敢放倒我一個小老鄉呀?」得知李聚奎的傷情後,毛主席囑咐他好好休養。這一幕讓李聚奎至今難忘,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名普通戰士,已經贏得了毛主席的認可。

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勝利之後,李聚奎被授予了紅星獎章。這是當時紅軍中極高的榮譽,而李聚奎卻對這枚獎章並不在意。他隨手把獎章塞進通訊員的包里,轉身就倒在床上閉目養神。對他而言,戰鬥和休息一樣重要,打仗時拼盡全力,休息時就要全身心地恢復。

然而,真正讓李聚奎與毛主席的命運緊緊相連的,是紅軍長征中的一次關鍵任務。那時,紅一師被賦予了開路先鋒的重任,掩護中央機關和其他部隊向西轉移。

面對敵人的阻截,毛主席親自握著李聚奎的手,重重地捏了一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這個任務很艱巨,行動要快,不要把後面的部隊堵住了。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小路不通就翻山過河。」

這一瞬間,李聚奎感受到了毛主席對他的信任,也明白了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從此,他帶領紅一師如同尖刀一般,衝破敵軍的重重包圍,成功將部隊帶到了遵義。這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的成功,更是紅軍能夠召開遵義會議的基礎。

遵義會議後,毛主席重新掌握了紅軍的指揮權,而李聚奎的部隊繼續擔任前衛部隊,開路向前。他們衝破婁山關,渡過赤水河,幾次在險境中逆轉局勢,每一戰都堪稱驚天動地。

有人說,李聚奎是紅軍的「孫猴子」,因為他總能在關鍵時刻打破局面,帶領部隊衝出重圍。而毛主席則對他充滿信任,每當李聚奎出現在前線,毛主席總是會心一笑,仿佛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86adaa707eb7236adccc0875f0c8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