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部門入職了一個廣東姑娘,揚言要把廣東美食滲透給我們這些北方人。
她第一個拿出來說的就是生腌,表示自己差不多每周都吃上一次。
明知道吃完有長蟲風險,但就不想虧了嘴,大不了吃完再吃打蟲藥。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可我不得不潑盆涼水,肚裡長蟲大部分人吃藥治療沒啥事,卻也不排除有生命危險:
那從不吃生食,是不是就不用擔心感染寄生蟲,更不用考慮打蟲?
還真不是,因為:
1、不止生鮮,我們常吃的蔬菜也要警惕寄生蟲
2、體內有蟲就得打,不看吃啥
具體為啥,接下來科大大給你們好好說說!
一般來說,蔬菜並不是寄生蟲傳播的一環,但在種植過程中,難免會沾染上寄生蟲,尤其是這幾種常見蔬菜:
1、生菜
很多人喜歡生吃生菜,殊不知它幾乎是貼著土壤長大的,有些寄生蟲會在注入施肥的時候,沾到葉片上,肉眼很難看到。
假如清洗不到位,就可能被人吃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西蘭花
網上曾流傳著「吃一朵西蘭花,相當於吃了10條蟲」的說法。
主要因為西蘭花的形狀是顆粒狀的,寄生蟲或蟲卵在縫隙里及不好察覺。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空心菜
空心菜特別適合寄生蟲生長,我們平時在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時,也會經常看到葉面上有很多黑色的寄生斑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4、水生植物
像菱角、茭白、荸薺、藕這些生長在湖裡的植物,本就容易感染寄生蟲。
再加上很多地方還用糞便做肥料,就更會將蟲卵或者中間體帶入水中了,比如薑片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此之外,生熟菜板混用、衛生習慣不好也會容易感染寄生蟲。
聽起來圍繞在孩子身邊的寄生蟲還真不少,那到底需不需要年年給孩子吃打蟲藥打蟲呢?
首先,來給大家說三個誤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現在的衛生和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沒有必要草木皆兵、過度焦慮。
2014-2016年,第三次全國寄生蟲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蛔蟲的感染率僅有1.36%;
2017年,大部分城市孩子的蛔蟲感染率低於1/1000。
也就是說,現在孩子感染寄生蟲的機率很低了,不再需要年年進行常規打蟲了。
除非真的有以下兩種情況:
1、在孩子嘔吐物、便便里看到了蟲
2、孩子肛門總是瘙癢,並在周圍看到了小蟲子
才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打蟲藥。
同時給寶寶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蘋果、香蕉、梨等,一般2-4天就會看到有蟲體排出了。
打蟲結束後,就不能再放任寶寶的壞習慣了,要多多注意衛生問題,比如:
1、勤剪指甲、勤洗手
2、不給孩子吃生食、喝生水
3、少吃路邊攤
4、勤換衣服、晾曬床單
5、定期給寵物驅蟲......
不給寄生蟲接近寶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