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賣的技術,烏克蘭都賣,向我國輸出1500多項關鍵技術

2019-10-19     春秋史館

新中國成立不過70年,就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擁有完整工業體系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工業強國 ,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和印度對比一下就知道,我國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多麼不容易。這其中有我國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有引進外來技術的功勞,否則也不可能這麼快地從一無所有發展到自主研發。

我國工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3年-1960年,蘇聯對我國進行了系統援助,幫助我國完成了工業基本框架的搭建;第二階段是1960年-1980年,蘇聯停止了對華援助,西方也對我國進行了嚴厲的封鎖,我國在這個階段只能邊偷師邊摸索;第三階段是1980年-1990年,我國從西方引進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技術;90年代後,中美關係再次僵化,我國恢復了與蘇聯的正常邦交關係,再次引進蘇聯的軍事技術。

沒過幾年,蘇聯解體了,俄羅斯為了振興經濟,向我國輸出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技術,但對一些高精尖武器和技術卻不肯輸出,比如蘇-33艦載機。無奈之下,我國選擇與烏克蘭合作。烏克蘭是前蘇聯的主要重工業基地,重工業產能占全國的30%,蘇聯解體後繼承了3000多家軍工企業以及成套的軍事技術,其中不乏核潛艇、航母、核武器、彈道飛彈這樣的戰略重器。

最關鍵的是,烏克蘭獨立後進行了社會改制,但在西方的干擾下失敗,國家陷入財政危機中,大批軍工企業面臨倒閉,急需通過出口軍備扭轉局勢。在當時,有需要且有實力大規模引進軍工技術的只有我國,烏克蘭不顧西方的阻撓,向我國輸出大量前蘇聯先進的裝備技術,我國軍工技術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從90年代至今,我國從烏克蘭引進的技術多達1500多項,其中包括052艦使用的DA-80燃氣輪機、坦克發動機6TD-2E、蘇-33艦載機原型機等等。總之,從俄羅斯買不到的技術,在烏克蘭一定能買到,只有我國不要的,沒有烏克蘭不賣的。烏克蘭深陷「顏色革命」,經濟幾乎停滯發展,仍然能苦撐不倒,與我國引進軍事技術有很大關係,對兩國來說也算是雙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Lyp5W0BMH2_cNUgCE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