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秋風漸起,有些人皮膚容易出現瘙癢,其中有些就是「風瘙癢」患者。什麼是「風瘙癢」?什麼原因會導致出現「風瘙癢」?該如何防治?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今天小編請來專業醫師為大家解答。
正確認識「風瘙癢」
風瘙癢,這是以瘙癢為症狀而無明顯原發皮疹的一類皮膚疾病,其特點是皮膚陣發性瘙癢,搔抓後出現抓痕、血痂等,甚至局部皮膚會因反覆、長時間的搔抓而增厚,如果你已經出現了皮膚乾燥伴瘙癢,並且冬重夏輕的情況的話,就要警惕已經被這惱人的「風」給纏上了,中醫中但凡和「風」有關的疾病,似乎都有著表現多樣,持續反覆的特點,這與「風性輕揚,善行數變,為百病之長」等特點有關係,但是風瘙癢完全是可控可治的一種疾病。
「風瘙癢」為何秋冬易加重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你的皮膚不夠「油」了。正常情況下皮膚會分泌充足的油脂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僅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可以抵禦外界細菌、病毒的侵害。日常過度清潔、熱水刺激、年老失於保養、外用藥物不當、氣候等原因,都會導致油脂不足從而誘發皮膚瘙癢。
如何防治「風瘙癢」
改掉用熱水長時間沖澡的習慣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每次沐浴時間儘量不超過10分鐘,秋冬季每周2-3次即可,如果養成了每日沐浴的習慣,儘量縮短洗澡時間,其次減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數,更不可以用肥皂、硫磺皂等鹼性較強的洗浴產品。
加強保濕
無論是否洗澡,都應該每日使用1-2次身體乳。近年來,隨著皮膚相關研究的進展,皮膚基礎護理越來越被國內外的醫生所重視,基礎保濕甚至列為某些皮膚病治療方案中最為重要的第一步。
為何將小小的保濕看得如此重要?這與我們的皮膚結構有關,我們可以用皮膚界著名的「磚牆結構」做個簡單的解釋。皮膚就像是一堵牆,細胞是磚,充斥在細胞內保持其活性的就好比泥漿,磚和泥漿結合的緊密,皮膚就柔軟又健康,但隨著年齡的增高,皮膚也會出現老化,無法分泌足夠的「泥漿「來滋潤,皮膚之「牆「出現了漏洞,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進而出現瘙癢,瘙癢引起搔抓,甚至有些人會用開水燙、風油精、花露水來塗抹以企圖緩解瘙癢,但這些行為都會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使「牆」的結構進一步破壞,而優質的身體乳則起到非常好的補充「泥漿」的作用,其所含的保濕因子能夠幫助皮膚恢復」活力」。
調整飲食
風瘙癢病人飲食也相當重要,秋冬季多乾燥,應減少進食辛辣食物,忌酒、海鮮河鮮,可適當在飲食中加入堅果類例如芝麻、核桃等富含油脂和維生素E的食材的攝入。另外建議皮膚容易瘙癢的人群無論是內衣或床上用品都宜選用純棉織品,減少毛料及化學纖維品的使用。
如無法緩解,及時至醫院就診
如果做到了上述注意事項,但依然無法使瘙癢得到緩解,那麼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規範治療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瘙癢症,中醫也因其原因不同將其分為風熱、血熱、濕熱及血虛等類型,針對不同類型需要以清熱、涼血、除濕或養血等方案進行對症治療,具體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風瘙癢,還需要醫生進行判斷從而對症處理。病程較長的患者還應去檢查血尿常規、血糖及肝腎功能,排除糖尿病、肝腎疾病、血液病等引發的皮膚瘙癢;外陰及肛周的反覆瘙癢還應檢查真菌、滴蟲、蟯蟲等。
在亞健康和慢性病日益高發的現代社會,如何對健康進行長期有效的控制與管理,是保持高質量生活水平的關鍵。而當中醫調治慢性病的優勢與現代管理學理論方法相結合,將為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中醫健康管理》
本書首次對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及實踐技能操作方法進行系統梳理,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驗證,針對亞健康和9種常見慢病創立了經過多年臨床檢驗的88種中醫調養方法,內容翔實,極具實用性。本書為南北兩位中醫健康管理專家強強聯手編著,歷時十餘年研究實踐與潛心打磨,並由國醫大師路志正老先生擔任主任並提寫書名,國醫大師李佃貴題詞推薦。(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