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今年沒搞到錢?該怎麼搞錢?

2022-05-07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為啥今年沒搞到錢?該怎麼搞錢?

第一次聽到「搞錢」這個詞,是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晉級賽上,廣東小伙大雄在台上表演。

大雄說,現在深圳會講粵語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忙著搞錢,沒時間學習。你要讓深圳人非得學習一門新語言,他肯定選C++和java(計算機程式語言),能搞錢的肯定是首選。

這雖然是脫口秀表演,但其中不乏道出了廣東人務實求真的一種生活態度。有人在網上拿上海人和廣東人做對比,得出的結論是:在上海你分不出誰是窮人,在廣東你分不出誰是富人。因為在上海,就算是剛畢業參加工作、蝸居在十平米出租房的小伙子,在外面也是一身名牌,光鮮靚麗;而在廣東,一個穿著大褲叉和背心,拖著一雙人字拖的大爺,可能是十幾套房子的戶主,身價過億。

如果,你有一個投胎的機會選擇去上海窮小伙或廣東大爺家,你會選哪家?當然是去廣東老頭家。

股票投資大概也是這麼回事。選哪只股票,關鍵是看上市公司能不能搞錢。

1

為啥買比亞迪今年沒搞到錢

今年的股市太不給力,此前被市場一致看好的新能源板塊跌得連親媽都不認得了。投資者的心碎得跟二維碼似的,如果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可能還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傷心流淚的視頻。

很多人鬧不明白是咋回事,依我看其實就是上市公司搞錢沒搞好。

我們來看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比亞迪,從2021年10月份最高點333元,一路下跌至最低的209元,不到六個月跌去了40%。比亞迪不香嗎?當然不是。比亞迪今年一季度電動汽車銷售28.63萬輛,同比上漲416.96%,直逼特斯拉(一季度為31萬輛)。要知道,造車新勢力小鵬、理想、哪吒、蔚來、零跑五家公司,一季度合計電動汽車交付量不過14.36萬輛,只有比亞迪的一半。另外,比亞迪手握刀片鋰電池技術,上游布局鋰礦,下游布局鋰電池回收,電動公交車已在英國等歐洲國家打開市場。但為何它還是跌跌不休呢?

翻開2021年年報,就會發現比亞迪搞錢的能力不咋地呀。公司2021年營收2161億元,同比上升38%;凈利潤只有30.45億元,同比下降28%。

做一個橫向對比,交通銀行2021年營收2693億元,和比亞迪在同一個檔次;但盈利卻達到875億元,是比亞迪的約29倍。比亞迪當前總市值7074億元,交通銀行總市值為3772億元,前者是後者的1.87倍。

大家可能會說,交通銀行是傳統行業,沒什麼增長空間,沒有想像空間。不像比亞迪,未來增長前途無量,就像上海的窮小伙,說不定就是下一個郭廣昌或劉強東。的確,比亞迪現在搞不到錢,有可能是戰略性的,一旦市場占有率站穩腳跟,大幅盈利是分分鐘的事。你看,比亞迪今年一季度就盈利了8.08多億元,同比增240%。

但你想想,比亞迪要想趕上交通銀行的盈利水平,得在現有的基礎上增長28倍。我們假設比亞迪每年都能保持凈利潤100%的增長速度,按復合增長計算,估計要到第五個年頭,它才能超過現有的交通銀行的盈利水平。而且,這還得需要交通銀行配合,這五年內盈利水平不能有增長;但凡交通銀行每年有個2%的增長,比亞迪五年內還是追不上交通銀行。而實際上,交通銀行2022年凈利潤增長率是11.89%,2018年-202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4.85%、4.95%和1.28%。

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2021-2035年規劃,目標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0%,以現在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增速(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28.2%),保不定五年內滲透率目標就提前完成了,那時比亞迪的增長空間在哪裡?

所以,話說回來,只有上市公司搞到錢了,股民才能搞到錢。

2

看看巴菲特怎麼從蘋果搞錢

在全球範圍內,最能從股市裡搞錢的人無疑是巴菲特。前幾天伯克夏爾的股東大會,聚集了全球4萬多投資人到奧瑪哈「朝聖」。92歲的巴老再次給大家灌輸了他的價值投資理念。

價值投資是什麼?我的理解是,上市公司先搞到錢了,然後投資者也搞到錢了,就叫價值投資(股價漲在公司盈利之後);投資者先搞到錢了,然後上市公司也搞到錢,就叫作成長投資(股價漲在公司盈利之前);但在成長投資中,如果上市公司後來沒搞到錢,那就只能叫投資失敗了(股價漲了公司盈利沒跟上)。

眾所周知,在早先的很多年,巴菲特說不會碰科技股,因為看不懂。但後來老頭子失言了,他大舉買入蘋果。蘋果成為伯克夏爾的第一重倉股,幫助巴菲特搞了很多錢。

為什麼在喬布斯時代蘋果接連不斷給全世界驚喜的時候,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置若罔聞;而在喬布斯去世後,庫克掌管蘋果,全世界都在喊蘋果手機越來越平庸的時候,巴菲特卻果斷出手,重倉買入蘋果呢?

我們先來看看巴菲特買入蘋果的過程。喬布斯是2011年10月去世的,而巴菲特從2016年才開始買入蘋果公司,當年投入67.47億美元,持有蘋果約1.1%的股份;2017年,累計投入209億美元,持有蘋果3.3%的股份;2018年,累計投入360億美元,持有蘋果5.4%的股份;截至到2021年9月披露的數據,巴菲特持有蘋果約8.87億股,持倉市值約1255億美元,占投資組合比例為43%。

再來看看蘋果過去15年的盈利情況,大家可能就很容易理解巴菲特選擇買入蘋果的時間點:

2010年蘋果盈利首次超過100億美元,達到140億美元;2011年-2015年,蘋果盈利都超過250億美元,2015年更是達到533億美元。巴菲特是確定了蘋果持續高盈利的時候,才開始大筆買入蘋果股票的。而之後的幾年中,蘋果每年盈利都在500億美元左右,2021年盈利更是達到946億美元。而2016年以後蘋果在特別能搞錢的時間段里,也幫著巴菲特搞到很多錢。

再來看看在美股中的另一家科技巨頭——特斯拉,過去10年其盈利能力和股價上漲的情況:

2020年之前,特斯拉都是虧損的,其股價除了2013年漲幅344%,其他年份有漲有跌,表現平平;但2020年特斯拉扭虧為盈,股價上漲了743%;2021年公司盈利55億美元,股價再漲49%。

事實再一次證明,上市公司搞到錢了,投資者才能搞到錢。

3

從最能搞錢的公司身上搞錢

A股上市公司中,誰最能搞錢?

沒錯,是銀行!上市銀行不生產錢,它們是錢的搬運工。有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銀行是怎麼搞錢的: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我們家開銀行不生產物品,又不賣商品,是怎麼賺錢的?

銀行家說:兒子,你去把冰箱裡的肉拿過來。

銀行家的兒子照做了。

銀行家又說:你把肉再送回冰箱。

兒子雖然不明所以,但依舊照做了。

銀行家這時對兒子說:你看,冰箱裡的肉還在那,但你手上已沾滿了油。

中國含H股在內共有44家上市銀行,其中A股上市的有42家。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家家都是搞錢高手。

根據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44家上市銀行的整體凈利潤同比增長13.06%至1.83萬億元(平均每家盈利415億元)。

上市銀行不僅搞錢能力特強,股價還便宜。42家A股銀行中,只有三家市盈率(動態)超過10倍,40家市盈率10倍以下的銀行中,民生銀行最低,只有2.95倍;3-4倍的有11家。

上市銀行不僅股價便宜,分紅還特別大方。在這裡隨便挑兩家來說。上海銀行2021年每股收益每股收益1.48元,分配方案為10派4元,按當前6.49元的股價計算,股息率為6.16%,超過大多數理財產品;北京銀行2021年每股收益1.02元,分配方案為10派3.05元,按當前4.57元計算,股息率為6.67%。

上市銀行不僅分紅大方,還特別能堅持。上海銀行2016年-2020年的每10股分別派發紅利5元、5元、4.5元、4元、4元;北京銀行2016年-2020年的每10股分別派發紅利2.5元(同時送2股)、2.67元、2.86元、3.05元、3元。

其他銀行,盈利能力、估值和分紅水平,大概都在這個水平上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ceb9cf4ff71811ecadcb867b1be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