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薪「慣壞」的年輕人:離開大廠,從降薪開始?

2022-06-20     每日人物

原標題:被高薪「慣壞」的年輕人:離開大廠,從降薪開始?

跳槽就漲薪,仿佛不靈了

文 | 唐亞華

編輯 | 沐風

來源 | 深燃(ID:shenrancaijing)

近日,拉勾網CEO許單單在社交平台講述,「一大廠被裁員工找工作時要求漲薪30%,簡直是被行業慣壞了」。在他看來,網際網路工資比其他行業高很多,不是因為個人能力強,而是因為大量資本投進來,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的紅利已經到頂,網際網路高薪泡沫要破了。

此話一出,加入討論的網友很多。有人認為,許單單說的話雖然難聽,卻是實話,網際網路行業工資高不代表能力強。「特定的年代總會有一兩個代表時代的產物,過去這些年恰好是網際網路和在線教育站在了風口浪尖,享受到了行業紅利。」

有人則激烈地反對這一說法,「網際網路本來就是靠技術,技術都是人開發出來的,大的支出肯定在人員工資上」。還有人喊話:「網際網路行業壓力大、任務重、突發情況多,人家那是拿996換來的。」

不過,眾多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求職者確實在最近的面試中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按照慣例,對換工作的預期是好則漲薪30%,差則平薪。但在實際中,非大廠的僱主們對他們的薪資要求大多不能接受。離開大廠的員工,感到不適的,不止是錢包,還有心態。

過去多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確實用高薪吸引了大量人才,也贏得了自身的飛速發展。如今,大廠高薪依舊存在,所剩席位卻已不多。對求職者來說,過去拿高薪理所應當,未來能否持續,還要看市場的出價。

離開大廠,從降薪開始

前網際網路教育從業者倩倩過去一年來受盡了從大廠到小公司的落差。

「雙減」前的五年里,倩倩都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前半段在某教育企業的市場崗位,年薪差不多是30萬元。2020年,她跳槽去了另一家頭部在線教育公司,漲了30%的薪水,年薪接近40萬。但「雙減」來了,她所在的整個業務被裁掉。

2021年後半年,她開始找工作。最初她的想法是,至少不能降薪。就因為這個堅持,工作一找就是三個月,「當時整個人都要廢了,狀態越來越差,越不工作越不想去工作了」。

後來,倩倩勉強接受了一份年薪30萬元左右的工作,去了才發現,除了工資下降,整體的福利縮水更是嚴重。「比如我之前公司都給上的是六險一金,不僅社保公積金等都是實繳,還有一個商業保險,可以報銷醫保之外的很大一部分的醫療花費。而新公司社保、公積金是按比較低的標準來交的,以前的那些餐補、話費補助、交通補助、下午茶、加班調休或加班費等都沒有了,逢年過節各種福利也都沒有,但該加班還是要加班。」

在網際網路公司,吃飯大多有食堂,加班打車也能報銷,賺的錢大部分都能攢起來。這一里一外的差距並不小。

最近,倩倩又離職了,在找新工作。她的感受是,求職環境比前幾年差太多了。她之前在網際網路行業換工作,薪資很容易就談妥了,自己還要再看備選公司的研發實力、發展前景。但現在,整體崗位驟減,即便有些公司標出來的薪資並不低,但面試後很難成功。如今,她勉強能接受在30萬年薪的基礎上平薪或20%以內的降薪。

普通的大廠員工要面臨待遇落差,混到中層同樣很難。

郁風從2008年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在阿里,剛轉正的時候一個月5000元,兩三年後離職時月薪不到1萬。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平均兩三年跳一次槽,他之後的幾次跳槽漲薪幅度都很大。第二份工作月薪是2萬元,算是翻倍,加上年終獎有30萬-40萬。第三份工作,郁風的年薪到了60萬左右。再次跳槽,工作7年左右,他就年薪百萬了。

他回憶,當時行業人才比較缺乏,簡歷投出去基本上幾家頭部大廠的Offer都能拿到。但最近換工作,他最大感受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找到一個能夠賞識自己的人,並不那麼容易。

兩三個月過去了,他還沒找到合適的崗位。「換工作,絕對意義上的降薪我是不接受的,那就說明我能力有問題。但公司或業務很有潛力或者有期權除外。」他目前預期的下限是百萬,畢竟自己收入最高的時候接近200萬了,「可以降,但是也有底線,我要尊重你的公司,但是我也得尊重我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能力」。

過去多年來,大廠高薪不是虛假傳聞。

2016年研究生畢業的李立偉告訴深燃,他北漂六年,薪資漲幅529%。他是普通大學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第一份工作月薪8000元,2018年成了團隊Leader,月薪漲到1.2萬,年底雙薪,年薪10萬出頭。2019年,月薪漲到了1.8萬,加上年終獎年薪到了27萬。

薪資的大幅度上漲,是從一次跳槽開始的。2021年,李立偉跳入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月薪2.9萬,年終獎是3個月工資,年薪達到了43.5萬。2022年,他又換了一次工作,這一次漲薪不如之前那麼容易了。「直觀體感就是工作崗位比以前減少了一半以上,可面試的工作就不多,拿到Offer的就更少了,漲薪也沒有了以前的幅度,我最後接了一個微漲的,年薪55萬左右。」

如今,年年漲薪和跳槽漲薪在網際網路人身上仿佛不靈了。

拿高薪,到底是因為行業還是個人?

幾位求職者,在面試非網際網路大廠時,普遍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僱主覺得他們的薪資要求太高。換言之,面試官覺得他們不值對應的錢。

倩倩曾經遇到一位說話很直白的面試官。她和這位面試的業務主管聊得一直很不錯,談到薪資的時候,倩倩提出月薪2.5萬元的期望值,對方一臉驚訝地說:「教育行業都這樣了,你還要這麼高的薪資?」倩倩回應稱,自己覺得薪資跟行業沒有太大關係,要看個人能力。後來這個工作也就沒有了下文。

近年來,倩倩經常受到這樣的拷問。不少僱主覺得,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拿著高薪是因為行業,不是因為個人有多與眾不同。

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也認為,在大廠拿高薪很正常,但確實並不代表這些員工值那個錢,而是因為行業特性。「因為市場和行業紅利原因,網際網路大廠在過去十幾年擁有了超額利潤空間,那他們就要有相應的分配,同行競爭又激烈,不給高薪可能就招不到人才。」

他提到,在大廠裡面干特定的活能拿到3萬元月薪,跳出網際網路圈,換小公司或換一換行業,很多公司就不認了,這些僱主認為多出來的部分是行業差異造成的,而不是個人。這就造成雙方心理預期差異巨大,僱主覺得你要的太離譜,求職者覺得公司太摳門。

獵頭陸海天就接觸過一個大廠技術運營,985院校畢業,在某頭部大廠乾了兩年多時間,年薪大約40萬。最近換工作時找了包括陸海天在內的多位獵頭,最後發現非頭部巨頭都開不起這個薪資給他。「他畢竟只有兩年多的工作經驗,就認為到別的平台上能取得更高的收入、創造更多的價值,顯然是自我認識不足。」

倩倩則認為,網際網路行業確實有一部分人拿著高薪卻能力平平,但不代表所有人都這樣,「有的人是拿著虛高的價錢,因為他是趁著行業東風起來的,在泡沫期,人才和混日子的都進來了」。

郁風則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在他看來,大廠不是傻子,網際網路公司的薪資都是算出來的,公司創造多少產值,平均下來可以招多少人,都經過了精密計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階段,高薪是正常的,因為這些員工共同創造了這個行業。

他補充,大廠高薪招聘來的員工,可能有一些不那麼合適,但是大廠的淘汰機制遠遠比一般的小公司複雜和精準。每個部門招人有預算,有工作指標,有相對科學的方法去驗證成果,有內部機制來動態調整。

「之前因為行業的增長,換工作漲薪30%是思維慣性。至於到現在還合不合理,不是求職者單方面說了算,求職者可以提要求,企業可以評估,也可以去糾偏,但沒有必要攻擊和詆毀求職者。」郁風說。

他還指出,發出這樣疑問的人,無論是僱主還是員工,可能是沒有做好基礎信息調研。因為正規的流程招聘,企業預算是確定好了的,也會初篩簡歷,需求不匹配的雙方大機率不會碰頭。

也有很多人提到,拿到大廠高薪也是要付出對應的代價的。比如進大廠普遍需要211、985或者碩士、博士、海歸,或者之前是某一領域的資深專家。李立偉還舉例,996是網際網路公司提出來並推行的;程式設計師被調侃頭髮少,也是因為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傳統行業很多能一直干到退休,網際網路行業35歲就有年齡歧視了。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批人吃到了企業發展或者是經濟本身發展的紅利,獲得了比平均水平高很多的收入,例如早些年買房、炒股等。拿社會平均工資去和一個發展勢頭最旺的行業比,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李立偉說。

大廠高薪是市場行為,但不一定會持續

關於大廠高薪有沒有慣壞年輕人這一問題,觀點不盡相同。但立場不同的人對於大廠確實高薪,且這個高薪有其成因,達成了共識。

陸海天提到,網際網路行業的年平均薪資遠高於我國城鎮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就意味著收入起點更高。

「原因在於,過去多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有資本的拉動,而且,網際網路公司是為數不多的短期內不用追求盈利的公司,這導致它們一切以效率、發展、增長為先,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公司不會去控制薪資結構,相反會更拚命地去招聘人才,從而實現業績增長。」

根據以往的慣例,大多數進入大廠的應屆生起步年薪可以達到20萬-25萬,三年後升一級,漲薪30%-50%,可能漲到三四十萬,比較優秀的可能五年後又升一級。

不過在陸海天看來,哪怕是年入30萬的運營,也是選拔出來的,是市場定價的結果。求職者換工作按照原基數提要求,屬於正常邏輯。

但問題也在悄然累積。陸海天提到,這些年,中國TMT行業從業者累計人數高達幾千萬,是不少已開發國家的三四倍之多。而且,近年來中國每年約有七八百萬大學生畢業,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流向了網際網路相關行業,無形中增加了勞動力過剩的風險。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內外交困,企業紛紛開始降本增效。網際網路行業容量縮小,離開網際網路的人在求職時便遇到了前文所述的認知鴻溝。

出現如今這樣的情形,不是網際網路開不起高薪了,而是網際網路沒有那麼容易給所有人都高薪了。企業會變得更加理性,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勞動力進行評級給出對應的薪水。網際網路將趨向內卷,工作崗位變得越來越稀缺。

過去,很多人的心態是,房子永遠漲價,收入永遠激增。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普遍的心態是,年年漲薪或換工作要漲薪。但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在換工作的時候,收入不增反降。其實現在只是回歸正常。

給高薪是市場行為,但高薪是不是對應著員工的高價值,陸海天認為二者不能完全劃等號,「資本有時候會高估一個東西,最後一地雞毛。不過,被高估的東西最終一定會面對價值回歸的一天。如果網際網路人的薪資之前有泡沫,總有一天會回到應該的位置。求職者的薪酬,跟所有商品價格一樣,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係影響」。

陸海天判斷,未來網際網路行業規模會縮小,漲薪和晉升變得越來越難,足夠優秀的人,在網際網路行業還能拿到高薪,行業會逐步變得像金融行業。

至於求職者,葛甲提到,根據前人經驗積累下來的一些認知現在不適用了,要重新定位。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是取消餐補、下午茶,並開始裁員,把不該花的錢止住了以後,下一步降薪也是有可能的。「網際網路行業利用技術優勢獲得了較長時期的超額利潤,這個時期要過去了,接下來要往平均利潤的方向去走,企業一定是要降低成本安全運行。作為從業者,只能認清現實。」

對於其他行業來說,看問題要公正,要認識到行業之間的差距,大廠以前願意給出高薪,年輕人在原本的慣性中要求漲薪也是人之常情,招聘本來就是雙向選擇的過程。

可以確定的是,網際網路行業高薪是過去和現在的事,但未來不一定能持續。

倩倩的建議是,認清自己的實力,再看一下外界環境,給自己定一個標準線。「下一份工作,我還是想首選大廠,實在不行的話我會退而求其次,找傳統一點的行業或小一點的企業,降低薪資。」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倩倩、李立偉、郁風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怎麼看待被「慣壞」的大廠年輕人?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深燃(ID:shenrancaiji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971eebf8ec17d074bed36a7ca23d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