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隔離險,尷尬退場

2022-06-13     每日人物

原標題:「網紅」隔離險,尷尬退場

曾被視為行業創新產品的「隔離險」,在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流量後,從「網紅」成為「棄子」。由於缺乏大量數據支撐定價,加之疫情再度爆發,「隔離險」的賠付率被推高,很多保險公司在賺夠了噱頭後,開始變著花樣地拒絕理賠,甚至為了控制風險,正在將這類產品大面積下架。

文 | 史思同

編輯 | 田晏林

來源 | 財經天下周刊(ID: cjtxzk)

「隔離1天能領200元,只要一杯奶茶錢,隔離在家也能躺賺。」2021年12月,由於工作原因出差較頻繁,家住上海浦東的吳蘭被保險銷售喊出的宣傳口號吸引,購買了復星聯合健康的一款名為「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傷害保險」的產品。

該產品保障期限為1年,其中除意外身故、意外傷殘及猝死以外,還擴展了新冠隔離津貼的保障。根據合同,在保險期間內,如果吳蘭因處於中高風險地區,或是為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而被當地防疫部門要求強制隔離的,保險公司承擔吳蘭被強制隔離期間的每日津貼保險金,津貼標準為200元/天。

但近日,吳蘭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前段時間在上海大面積爆發新冠疫情後,她被要求居家隔離超過50天。按照合同規定最高30天賠付計算,她本可以拿到6000元的理賠金,但保險公司卻以「材料不符合要求」為由,拒絕賠償。

考慮到這兩年多發的疫情,吳蘭覺得自己已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想著萬一某天被隔離還能有些經濟補償,但沒想到最後還是被保險公司「坑」了。

「保險公司說我沒有『中高風險地區』的政府隔離文件,之後我提供了浦東新區疫情指揮部的隔離文件,對方還說不行。」吳蘭又氣憤又無奈,因為她的確在上海地區被強制隔離了,現在保險公司居然還跟她玩起了文字遊戲,「真是太過分了!」

圖 / 視覺中國

《財經天下》周刊調查發現,被隔離險「套路」的不止吳蘭一人,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許多消費者普遍反映購買隔離險被拒賠的問題。

曾經,抓住人們對疫情的恐慌情緒,依靠較低的保費和可觀的保額,不少保險公司通過售賣「隔離險」狠狠收割了一波流量,也讓「隔離險」成了保險界的「網紅」。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高峰時期該類相關保險產品一度曾高達60餘款,國壽、平安及人保等各大保險巨頭也紛紛參與其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此類「隔離險」「防疫險」並非單獨的一類險種,大多是意外險的擴展,因保障內容包含「新冠肺炎強制隔離每日津貼保險金」而被統稱為「隔離險」。

但現如今,理賠難、投訴多,風靡一時的「網紅」隔離險,也不得不面臨尷尬的退場境地。

理賠難,投訴多

與吳蘭的遭遇類似,同在上海的陳勇購買了眾惠相互保險的「惠無憂」保險,而其在被隔離後向眾惠保險索賠隔離津貼保險時,也遭到了保險公司拒賠,理由同為「不是中高風險地區」。

《財經天下》周刊在黑貓投訴平台搜索「隔離險」關鍵詞,顯示的結果超過3400條,所涉機構主要包括復星聯合健康、眾惠相互保險、泰康在線等多家保險公司。而在眾多投訴中,多數上海地區被居家隔離的消費者因「非中高風險地區」而被保險公司拒賠;也有不少其他地區因疫情防控或密接等各類情況被居家隔離甚至集中隔離的消費者同樣遭到了拒賠。

由於賠付標準不清晰、評定不合理、拖延賠付等問題,「隔離險」招致不少消費者詬病。有投訴者表示,自己申請保險理賠時被告知「不是密接,不予理賠」,而與自己同小區的朋友提交同樣的證明材料卻能成功獲得理賠;還有人投訴稱,提交材料申請理賠後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多次打電話溝通,對方卻一直推脫。

而隨著相關投訴糾紛頻發,保險行業口碑再度遭受質疑,有網友直言「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只有兩不賠——這不賠,那不賠」。

黑貓投訴截圖。

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時曉騫律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投保人身處地區只要符合國家政策標準所界定的中高風險地區,保險公司就應該依約理賠。

「保險公司在投保人有確實充分證據證明投保人符合『隔離險』賠付條件時,必須依照合同約定進行賠付;如果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合同義務,投保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或者向保險行業協會投訴等方式解決問題。」時曉騫表示。

5月3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向財險行業發布的《關於財險行業紮實推動穩經濟各項政策落地見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各財險公司要認真貫徹落實銀保監會關於規範「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加強和改進隔離險等疫情相關保險理賠工作,提高理賠效率,在合同範圍內實現應賠盡賠,鼓勵保險公司簡化理賠手續和理賠材料,對疫情嚴重地區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做到應賠快賠。

相關產品接連下架

近日,一位北京消費者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因近期疫情反覆,想買份「隔離險」為自己添一份保障,但在購買時卻發現市面上可選的隔離險產品非常少,「之前身邊有朋友買的時候說有很多隔離險產品都挑花眼了,現在不知道怎麼回事基本沒了,尤其是能保障居家隔離的保險更是難找」。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監管部門就對「隔離險」做出了規範。2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簡稱《緊急通知》),明確要求保險公司端正經營理念,規範產品設計、銷售誤導及條款不明確、無故拒賠等行為。

據了解,上述復星聯合健康及眾惠相互保險的兩款隔離險產品已在2月、3月份先後下架。自3月份疫情出現多發態勢以來,大波熱銷的隔離險紛紛迎來下架的命運,目前市面上仍在銷售的相關產品已所剩無幾。

圖 / 視覺中國

《財經天下》周刊查閱部分保險公司的官方平台及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等平台發現,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在售的產品中已難見隔離險的蹤跡。「現在市面上的隔離險非常稀缺」,泰康在線的保險代理人表示,該公司的一款隔離津貼險也在數日前剛剛被下架。

「因為疫情反覆爆發導致隔離的情況較多,理賠量大幅上升,保險公司虧損較為嚴重,很多隔離險都下架了。」據行業人士分析,相關產品紛紛下架,一方面是由於新一波疫情帶來大量的理賠報案,保險機構面臨較大的賠付壓力;同時,對於隔離條件、理賠材料解讀不一致等因素成為隔離險引發理賠糾紛的重點,相關投訴量居高不下。

但若往下深究,隔離險在前期設計方面存在的較大漏洞,也使保險公司不得不將這類產品儘快下架。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隔離險作為創新產品,保險公司在保險條款的設計上需要更加嚴謹,此前由於缺乏大量數據支撐定價,加之疫情再度爆發推高了賠付率,保險公司賠付壓力劇增,而當下實際情況顯然與前期產品設計時的風控相差甚遠。

隨著相關數據得以積累,保險公司開始優化精算假設,對隔離險產品優化升級。

從目前可尋到的隔離險來看,人保財險、華泰財險、泰康在線等個別保險公司仍有在售涵蓋隔離津貼的保險產品,而這僅剩的幾個隔離險也將保障內容做了改動,明確了不可賠付的條件,降低理賠中潛在的糾紛風險。

其中,人保財險旗下的「安疫保(含新冠隔離)」顯示,該產品保障計劃僅包含集中隔離自費損失津貼,明確表明不含居家隔離。華泰財險旗下的「華泰新冠隔離保障險」保障的新冠疫情隔離津貼,不僅不含居家隔離,還標明了僅承保由於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導致疑似感染或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被強制集中隔離的被保險人,並且不含無症狀感染者。

而泰康在線的「特定傳染病保險」的隔離津貼,則是僅保障因疑似感染特定傳染病而被強制隔離的被保險人,明確表示密切接觸者及居家隔離不在保障範圍內。

保險創新應回歸本質

隨著疫情反覆,不少區域被封控,相關保險的賠付也越來越多。2021年末,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保險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與經驗》顯示,2020年保險業疫情專屬保險理賠金額已達4.9億元。

其實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而言,此次創新開發隔離險的出發點旨在補償被保險人因疫情隔離所受的損失。然而在隔離險橫空出世,一躍成為「網紅險」之後,卻把消費者「隔離」在了賠付的門外,在頻繁的投訴聲中,尷尬離場。

「作為一種獲客型產品,隔離險在當下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切口。」有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作為一類創新型產品,隔離險憑藉著低價優勢及「隔離獲賠」的猛烈宣傳,成功在各大平台收穫無數流量,進一步拉近了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的距離,但由於產品設計及運營等方面不夠精細化,疫情的反覆直接帶來大量的理賠報案,面對陡增的賠付率,保險公司壓力倍增。

圖 / 視覺中

在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保險公司的創新能力備受考驗。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比如此前開發的退貨險,隨著電商崛起成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而基於低碳理念的UBI車險也頗受關注。但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基礎上,保險公司仍需做好系統性風險的防範、持續優化產品設計,這也在考驗保險公司自身的風控能力。」

關於保險產品的設計問題,監管部門也同樣重視。今年2月份,銀保監會發布的《緊急通知》中,明確指出,保險公司在開發設計保險產品過程中,應切實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基礎,在綜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風險程度的情況下,依法依規開發產品,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事件對保險行業也是一個教訓。」他認為,保險的費率取決於事故發生的機率,但是遇到突發事件或者疫情,它的發生機率很難測定,因此保險公司的研發風險非常高,需要謹慎考慮保險產品的費率和定價問題。

這些年來,保險行業在產品設計、銷售渠道和風險管控等方面都在不斷創新,然而在創新的同時,行業也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如何在保護市場創新活力和加強行業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全行業思考的重點。業界的共識是,無論是「隔離險」還是其他產品,創新不能脫離保險的本質,切莫讓噱頭蓋過實際價值。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吳蘭、陳勇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買過「隔離險」嗎?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財經天下周刊(id: cjtxz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18fc2506136d1e621219687b7fbd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