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乃是一年當中暑氣最盛的時節。
一個字:太熱!
三伏天炎熱多雨,因此陽燥盛行於外、陰濕潛伏於內。
而脾主肌膚,如果體內濕氣很重,皮膚就會有所反映。
昏昏欲睡,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所以,暑熱最盛的三伏天,正是祛濕養脾的大好時機。
1、含糖多的食物
中醫講「甘助濕」,日常的瓜果以及常見的熱帶水果,如芒果、菠蘿、榴槤等含糖量都很高 ,這些食物會讓濕氣集聚在體內,所以要少吃。
此外,含澱粉多的食物也易生濕,要注意吃法,適量很重要。
2、冷飲、生果蔬
寒涼傷脾,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傷了脾,脾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了,濕氣也就更容易產生。
夏天備受喜愛的冰啤酒、雪糕、冰激凌等等,都是濕氣的來源。
而且夏天很多人喜歡涼拌菜,但是這對中老年人並不好,會產生一定的濕氣。
3、煎炸、燒烤食物
火鍋、燒烤、油炸食物等比較油膩的食物,熱量很高不容易消化,食用過多會給脾胃增加負擔,影響脾胃的運化,使身體內更容易產生濕氣。
1、紅豆水
紅豆富含鐵質、葉酸等,具有利尿、消水腫、排水、補血等作用。之前也有很多明星經常喝紅豆水,說對皮膚好,是有一定作用的。
如果想要祛濕效果好,中醫建議搭配薏仁,因為薏仁含有酵素、膳食纖維、維生素B、抗氧化物質等,可以幫助排水、利尿,甚至使皮膚透亮光滑。
此外,紅豆的纖維質含量也十分豐富,能刺激腸胃蠕動,在減肥期間,可以適當吃紅豆減少便秘。
2、薏米
薏米是大家都熟悉的祛濕食材,但要注意,薏米偏涼,更適合濕熱體質的人群,寒濕體質的人群最好把薏米炒一下再用。
炒薏米的做法:薏米放入鍋中後開火,小火炒至微微變黃,盛出來晾涼即可使用。
夏天燥熱,很多人不喜歡喝粥,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喝一些薏米茶。
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能食療則不藥補,祛濕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濕為主。
取紅豆薏仁,再搭配芡實、大麥、茯苓、橘皮、梔子、甘草這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製成茶包,熱水沖泡5分鐘,每天一杯,趕走濕氣。
除了食療的方法,人體還有很多隱秘的「排污口」,這3個地方,平時大家可以拍一拍打一打,趕走濕氣很輕鬆。
1、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導心經鬱火,趕走濕氣很簡單。
2、肘窩
肘窩外側的曲池穴,是人體關鍵的「排污口」,經常按揉,能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3、膕窩
膝蓋後面同樣有一個窩,叫「膕窩」,是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之處。
膕窩中心的委中穴,也是一個重要的「排污口」。刺激這裡,能夠緩解腰背、下肢關節疼痛,還可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
經常感覺睏倦,精神萎靡、四肢無力,有的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你可能被濕氣「困」住了!現在正是排濕的好時候,大家學會了嗎?
#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