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吃飯、休息無間隔,日常中最常見的傷胃腸行為

2022-07-29     小狐狸的寵物家

原標題:運動、吃飯、休息無間隔,日常中最常見的傷胃腸行為

我爸常跟我說一句話:

人要是從80歲往1歲活,都能活得明明白白

。我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好比我要是先學醫了,很多小時候傷害自己身體的事情就不會做出來。

上學那會兒,因為貪玩和不懂得健康生活,我把自己的胃作得可不輕。今天吳醫生就把高中的自己當做一回患者,來帶大家好好分析分析這胃腸健康和生活習慣之間的關係吧。

吃完睡,被嗆醒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校是「半強制」地要求大家中午要睡一會兒的。不過作為熱血青年,為了能有時間運動一下,我和幾個同學自以為聰明地選擇了「錯峰」打球(等吃完飯再玩就沒場地了)——先打球再吃午飯。所以每次都是

歡快打球,匆匆吃飯,踩點進班,趴桌子就睡

。這看起來很瀟洒,然而很快我就遭了報應。

(我們高中,下面就是籃球場)

「錯峰」玩耍的最初幾天,我睡醒之後總感覺胃不是很舒服,不過很快也就好了。又過了兩天,就感覺胃和胸口都火辣辣的,後來知道這就是燒心,也沒在意。等又過了幾天,我睡著睡著竟然被一口酸水給嗆醒了,難受得要死。

好吧,故事回顧到這裡,常看我科普的朋友應該猜到問題所在了。大家可以先不看下文,在評論區留言說說我這是怎麼了,再幫我數一數,就這麼一個」錯峰打球,飯後睡覺「,我都犯了哪些生活方式上的錯誤吧。

(高中時候去北京的照片,那個時候怎麼吃都不胖,現在看來還是消化吸收不好,營養不均衡所致的...)

症狀典型,藥到病除

咱們繼續把故事講完。

午睡被嗆醒可給我嚇壞了,到了校醫那一問,人家啥檢查都沒做就告訴我:「你這個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加消化不良,注意調節生活飲食習慣,吃點藥就好了。「說完就給我開了幾片奧美拉唑,讓我吃一粒,留著幾顆明後天吃。吃完也就那麼一會兒吧,反酸燒心那股勁還真就減輕了,現在想想,這不就是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麼。這也是我和奧美拉唑的第一次相遇,誰成想在十年後,我成為了一名醫生,幾乎天天跟這個藥打交道。

所以說,對於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胃食管反流來說,在我沒學醫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抑制胃酸嘛(真的好用啊)。

別讓植物神經自己打架

回顧高中生活,我這親身經歷至少是犯了兩個胃腸健康的大忌,下面就分析一下,大家也看看猜對沒有。

首先,飲食、睡眠和運動不宜間隔太短。

無論這三者如何排列順序,只要沒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都是對我們的胃腸健康有害的。這裡面的道理就要用到以前我給大家講植物神經的理論基礎了:

人體植物神經大致有兩套運行系統,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他們是」正負相對「的(雖然有時候也會一起干一件事)。

當人處於運動、興奮、緊張的時候,瞳孔散大,呼吸加快,心跳亢進,主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加倍(面紅耳赤)等等這些表現,都是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

與此同時,植物神經的另一位,副交感神經(有時也會被稱為迷走神經,但它倆並不是一回事)則保持沉默,這讓人體的消化、排便、排尿等一系列其他的活動都被抑制,讓身體全身心地投入緊張的氣氛中去,提高身體機能。而在恢復平靜的日常生活後,比如飯後、睡覺時,副交感神經才會出來主持局面,讓身體進入到營養吸收和機能修復的狀態中去。

而如果我們「一心二用」,就會引起一些不太好的情況出現,比如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會導致本該興奮的副交感神經被交感神經影響,胃腸功能運行不暢,出現消化不良等問題。

所以如果像高中時期的我那樣,剛打完球就馬上進食,肯定會存在引起消化不良的隱患。

因為此時交感神經正處於亢奮狀態,副交感被抑制,進食後胃腸蠕動和胃酸分泌都不是最佳狀態,食糜無法得到有效分解和吸收,自然就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有其他胃病發生的可能。

那麼第一個問題咱們就解決了:運動和飲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所主導的神經系統也分兩派,如果想讓生活健康有序,那麼就不要讓兩個系統同時都想干點啥,別讓他們自己先打起來。

飯後趴桌午睡,反流大忌

如果僅僅是打球和吃飯間隔時間短也就罷了,在這之後馬上回班裡趴桌子睡覺更是把自己作出了反流性食管炎。我們第二個要說的」大忌「就是這個」趴桌子午睡「。

說到這,其實不光是中學生,很多現在上班的職場人士也都會選擇中午趴桌子午睡那麼一會兒。飯後就困也是有科學道理的,主要還是上面說到的植物神經機制。從我們吃飯時植物神經的副交感神經就開始興奮,引導身體機能向胃腸功能傾斜,無論是血液供應還是注意力分配,都優先胃腸道組織器官。因此飯後胃腸道占據了能量消耗的優先級,大腦扔處於放鬆狀態,自然就會感到睏倦了。

但是吃完就睡,那萬萬不可,尤其是還趴在桌子上睡。

我們知道,胃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除了胃壁、腸壁上的肌肉通過蠕動產生的推力以外,食物殘渣受重力從上而下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吃完就睡,會產生兩種損傷胃腸的情況出現:

如果是平躺著睡,食物在胃中就很難繼續通過幽門進入小腸,引起消化不良,時間長了胃粘膜也會因此受損引起胃病。這就好比誰都不會把飲水機的桶橫過來打水,雖然能出水,但效果有限,還可能在出水口形成水垢。

而如果是趴著睡,就可能會引起胃食管反流。因為雖然這個姿態有了重力的加成,但因為趴著而產生的高腹壓反而會導致食糜混合著胃酸對抗重力向食管返流。如果此時食管下段括約肌失守,就會引起反酸燒心的症狀出現。而我剛才說到趴著睡被嗆醒,實際上就是部分反流都已經反到咽喉部,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了。

所以在這裡吳醫生以個人經歷提醒大家,雖然午睡是個好習慣,不過如果不注意方式還是會引發很多問題的。

胃腸健康就在生活點點滴滴

好在那時候我是一個身體健康、活力旺盛的小伙子,自從改善了生活習慣以後,反酸燒心的事兒就很少再出現了。在我成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以後,我更是對胃腸健康和生活調理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無論是門診看病還是網上問診,很多被胃腸病困擾的朋友們都可能有那麼一點點類似的生活習慣:比如三餐不定時、作息不規律、飲食營養搭配不均或長期精神心理壓力大。這些人往往在生活不順利的同時還伴隨著慢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腸易激綜合徵或其他功能性胃腸病等一系列消化疾病。要說這些病重不重?如果跟那些要了命的疾病來說這些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它們對於我們正常生活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我接觸了很多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他們非常寄希望於能夠通過一些」神藥「來馬上改善症狀,但殊不知這劑神藥就在於他們自己本身。就像是我不再飯前打球,飯後馬上睡覺一樣,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改善了紊亂的作息和飲食之後(比如很多白領從此不再吃宵夜),情況也都有所緩解,至少不用天天回家被反流折磨得睡不著覺了。

所以我們可以大致這麼理解,胃腸道功能相關的疾病,跟我們自身的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往往有的時候藥物治療都是輔助的,改善自身,生活調理才是關鍵。

健康生活,我們共勉

所以如果有一天」15年前「的自己來到我的診室看病,我會給出這樣的建議:

首先,

飯前飯後半小時不要有劇烈運動,這樣會影響消化吸收,輕者消化不良,重者會引起胃腸器質性病變;

其次,

飯後不要馬上睡覺,無論是平躺還是趴桌子,都不利於消化系統的運轉,會引起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的發生;

最後,

建議飯後,尤其是想運動、睡覺或工作,先散步15~30分鐘。這樣既促進消化系統的運轉,提高之後活動的效率。

在文章的最後,我給大家羅列一些涉及胃腸道的健康生活原則,跟大家一起共勉:

1.規律作息,每天按時起床、睡覺;

2.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飽一頓飢一頓,晚上20:00後儘量不再進食;

3.構建豐富的營養飲食結構,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避免長期高鹽、高脂飲食;

4.戒煙,避免酗酒,避免長期大量飲用濃茶、咖啡;

5.保持良好心情,避免過勞、壓力過大或長期抑鬱、煩躁等負面情緒;

6.勞逸結合,工作之餘要記得鍛鍊身體,做有氧運動;

7.在運動、飲食、工作學習之間要留有間隔,避免直接轉入另一個狀態。

希望大家能通過我自己切身的經歷來體會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我們胃腸功能是多麼的重要,這下應該也沒人再說我」站著科普,不嫌腰疼了吧「。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c7618420a15c2a713db1d9b2fffb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