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慢病大會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2023-05-26     學會之聲

原標題:2023慢病大會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目前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如果您是糖友中的一分子,如何面對、管理這個「甜蜜負擔」呢。

日前,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金奎教授做客「健康大家談」直播間,帶大家了解如何管理好糖尿病。

聽說大肚子、小細腿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楊金奎:大肚子、小細腿的身材被稱之為腹型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因。在人類還需要以狩獵為生時,這種身材的人是有優勢的。大肚子相當於駱駝的駝峰,是儲存能量的,因此這種身材的人在食物匱乏(飢餓)的環境下更容易生存。但進入現代社會後,人類不需要與動物對抗、搏鬥去獲取食物了,優勢就變成了劣勢。能量長時間過多地儲存在體內,容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糖是萬惡之源嗎?

楊金奎:這裡的「糖」指的是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和雙糖(如蔗糖、麥芽糖、乳糖等),它們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從而使體內血糖快速升高。糖不是導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我們攝入的任何食物最終都會轉化成糖,為人體提供熱量,維持生命。因此,不要覺得糖是萬惡之源。之所以不提倡糖尿病病人攝入單糖和雙糖是怕血糖快速升高對身體產生損害。但血糖升高的快慢也與攝入量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如果是一杯糖水,讓糖尿病病人每次喝一小口,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喝完,對血糖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為什麼糖尿病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如此嚴重的損害?

楊金奎:糖尿病對身體的損害可以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如果你把一個新鮮的蘋果放在清水裡,這個蘋果可能不會有什麼變化,但如果你把這個蘋果放在糖水裡,它可能就會變成蜜餞。同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含糖量高,會對全身都產生損害,首當其衝的就是血管,出現諸如心腦血管疾病(腦梗、心梗)、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足等大血管併發症。除大血管併發症外,糖尿病還會導致微血管併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

管理糖尿病的「三條腿」,是哪三條?

楊金奎:運動、飲食、藥物就像是管理糖尿病的「三條腿」的桌子,保持血糖平穩。這「三條腿」配合好才能真正的管理好糖尿病。有些患者得了糖尿病後會很沮喪,覺得什麼都不能吃,人生很灰暗。其實,不是這樣的。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什麼都可以吃。我們倡導的是健康飲食,這裡的「健康」指的是均衡飲食,食物種類多樣。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三條腿」如何配合好?

楊金奎:糖尿病患者要做到運動、飲食、藥物這三方面的合拍,一個變,另外兩個要跟著變。這要靠醫生指導和患者自己摸索的經驗,每名患者都是不一樣的。

運動方面 運動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評估患者是否適合運動。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運動,更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高強度的運動。因此,不能過度強調運動的效果,盲目運動帶來的後果可能弊大於利。

最近,天氣變冷,有名糖尿病患者在跳廣場舞的時候突發心梗去世了。因此,特別提醒,中等強度的運動不適合有心梗風險的患者。中等強度運動的標準是:運動時出微汗或者運動時心率維持在170-年齡所得的數值,持續30分鐘。這就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有效的運動量。如果今天攝入的食物較多,那就多運動一會,一般情況下運動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飲食方面 有的患者會說我多運動了,是不是就可以多吃一點。這是一定的。運動會消耗熱量,若不多攝入食物會導致低血糖的出現。我有名患者,血糖控制的很好,嚴格按照醫生為他制定的標準執行。但他有時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嚴格,有一次他游完泳,沒有及時補充能量,發生了低血糖,暈了過去。

總的來說,對於普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的控制飲食。因為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體型都偏胖,醫生會叮囑其少吃一點。但對於體型較瘦的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我們鼓勵患者多吃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因此在用胰島素的同時,建議患者多吃。當然多吃也不是隨便吃,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比其他人偏高的食物攝入量。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差異很大,對於飲食的控制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自身的運動情況來調節。

服藥方面 有些患者會自己調節藥量,認為自己這頓吃多了就吃藥,下頓吃少了就不吃藥了。這是不對的,定期服藥對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不規律用藥會造成血糖波動,而血糖波動會造成機體器官的損害,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還有哪些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楊金奎:很多人會問,我有糖尿病,我的孩子會不會得糖尿病。其實,糖尿病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遺傳病,只是有遺傳傾向。除遺傳因素外,還有以下危險因素。

1.肥胖。

2.上班一坐一整天,下班一躺一整天。

3.年齡超過50歲。

4.巨大兒或出生體重過低。

5.多囊卵巢綜合症

6.妊娠糖尿病。

我國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是由於增齡、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想要遠離糖尿病,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多關注自身的情況(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體檢時關注一下自己的血糖)。

健康中國關乎整個國家、社會和我們每一個人。健康中國戰略要動員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形成合力,每個人參與其中,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今年,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技術指導的「2023中國老年慢病大會」將於6月30日在上海召開。大會以「科學防治慢病,助力老齡健康」為主題,在為期三天的日程中,設有開幕式、主旨論壇和十餘個專題論壇。開幕式上還將舉行教育培訓發布與簽約儀式,發布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新指南和團體標準。同時還會對大會組織徵集的優秀論文頒發優秀論文證書,部分獲獎論文作者將在大會上分享學術成果、交流經驗心得。

文章來源:健康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0d221b19f65886919184fdd5c2607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