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個柔軟的圓|當我開始愛自己

2022-06-03     簡單心理

原標題:「自己」是一個柔軟的圓|當我開始愛自己

1.越長大越不自信,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會喜歡我嗎?

2.朋友只是隨口吐槽,我卻因為擔心失去朋友而不敢反駁;

3.想對自己好一點,於是幾個月的工資都沒了,不停買買買;

4.不想卷了,躺平算不算愛自己?

5.總是別人的需求先於自己,總委屈自己,該怎麼辦?

……

以上5個場景和問題,有幾個戳中你?大家覺得什麼樣叫做愛自己呢?

5月25日是全國心理健康節, 簡單心理&簡單森林發起525《當我開始愛自己》系列公益直播,邀請了4位簡單心理、簡單森林的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連續4周的主題直播,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於「愛自己」給出更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第一場直播中, 簡單森林高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諮詢師周正朗向我們介紹了 「如何開始愛自己」

01

可以愛自己,

也可以選擇不愛

為什麼要愛自己?

心理諮詢中比較少問來訪者「為什麼」,避免質疑一件事情或一種狀態的正常性。但在「如何開始愛自己」的主題下討論「為什麼」,目的是希望在一開始置入一個前提: 「愛自己」無論好或不好,不是一個必然要求,而是一種選擇。

圖片來源:《出租什麼都不做的人》

思考「為什麼」,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我非做這個事情不可」的壓力——在一個好像普遍倡導大家愛自己的環境中,我也選擇可以不愛。

02

「自己」離「我」更遠

當我們在講「我是什麼」的時候,好像能夠嵌入所講述的故事,比如說「我要去喝水」、「我特別喜歡…」、「我不喜歡…」、「我要去做…」時,我們容易感到所講述的這些故事和「我」是融為一體的。

而「 自己」似乎離「我」要稍微遠一點,可能指代著身體、想法、情緒、關係。

「我」今天吃東西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舌頭——好像把「我」和「自己」看作了主客體。

有時我們內部會分裂出兩個自己對話:一個說「餓了?點份炸雞」,另外一個說「你又重了知道不?」——哪個是「自己」?

我們會說「自己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自己」來代表一些關係,劃定一個邊界。

媽媽會說「照顧自己的孩子辛苦但是也值得」——一部分的「自己」感覺到「我」很辛苦,另一部分的「自己」是覺得照顧自己的孩子是「我」願意做的,就好像某一部分的辛苦被消解掉。

……

可以留意一下,當我們在其他情景下提到「自己」這個詞的時候,是不是也和「我」不一樣,而有更多的空間?

圖片來源:《突如其來的假期》

03

「自己」是一個柔軟的圓

「自己」好像是一個以「我」為圓心,半徑不一定相等,畫出的一個圓。這個圓是柔軟的,可能根據不同的情形、狀態發生形變。

邀請大家花一分鐘時間,做一個小體驗:

感受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比如我們的手指——和視覺聽覺嗅覺不太一樣,「觸覺」是需要我們主動才能獲得的感受。

當你不去看它,也不用它按壓的時候,它會有什麼感覺?

靜靜摸它一會兒,是涼還是熱?

按壓它,是脹還是麻,或者其他感受?

按壓旁邊的手指,這個手指還有感覺嗎?

在這個體驗中,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感覺,恰恰表明 我們以為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明確的邊界,實際上它並不那麼清晰。

圖片來源:pixabay

其他關於自己的部分對每個人來說也未必一樣,有些人若有似無,有些人覺得模模糊糊,有些人非常清楚,有些人則擁有「鬆緊帶」。 在這個邊界上發生的交互,是我們體驗到「自己」的時機。

04

「愛自己」是狀態回調

「愛」是很有情緒能量的詞,當我們說到讓自己開心,接納自己的事情和想法,好像總會提到一些行動式的字眼。 「愛自己」的過程有狀態的調整,好像要從一個狀態到另外一個狀態。

如果說「愛自己」是一種狀態回調, 一個平穩狀態就是我們「愛自己」的前提參照。去尋找一個平穩的狀態,知道自己怎麼樣是舒服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對每個人來講都很重要。

正念是一種我們可以用來找到平穩狀態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閱讀,或藉助別人的經驗比對自己,或尋求專業的心理服務。

圖片來源:《出租什麼都不做的人》

了解自己可持續的、穩定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有一定的幸福感,但又不是太嗨的那種狀態——這可能是愛自己的基礎。

05

遇到「障礙」才能感覺到反作用力

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忽然和自己說要愛自己。 就像遇到障礙才感覺到反作用力;有東西打斷了自己之前安全、穩定、平靜的存在狀態時,狀態才需要回調。

如果說一個人的情緒像一個正態波狀圖,線上面是開心的狀態,線下面的是一些負面的狀態,我們常常是在下面的狀態時,會想要往上走。就是這時,我們會想一點辦法,或者至少把這個口號喊出來——我要開始「愛自己」了。

例如,疫情的大環境和我們自己發生交互,產生了狀態的變化時;我們拖延任務時;在減肥這種對自我要求無法達成的時;與其他人相處發生衝突時……這些情況下我們都會有相當多負面的感受,需要一個回調到安全、平穩狀態的過程。

圖片來源:《布魯克林》

06

可以說「不」,

「是」才有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身體的邊界、關係的邊界。我們也有改善自己的體驗的方式、回到安全平穩狀態的方法,每個人都是專家。

周老師分享了個人常用的5個方式,大家可以試試看:

1. 正念

除了上文提到的幫助我們找到「平穩狀態」,正念還能幫助我們感知自己當下的感受,感知自己的身體。「在此時此刻我的感受到底是什麼?」 觀察、體驗「自己」,但又不嵌入、不評判,其實在日常生活較少有這樣的契機。

2. 自傳寫作

不是名人同樣可以寫自傳,它可以幫助我們 構建個人敘事,在這個過程中去理解「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我」,跳出當下或以前的情境去「看見」我自己,再去感受「我為什麼會有後來的行為和成長」,理解「我是什麼樣」。在理解的基礎上,會多一些對自己的同情、抱持和慈悲心。

圖片來源:pixabay

從自己最能接受的小步驟開始,每天寫多少字讓你感覺到壓力最小,就寫多少字, 不必用很嚴格的框架把自己框住。

工具不限,可以用手機,在等地鐵的時候寫一寫;亦可以用語音轉文字。每一個人表述的狀態不一樣, 無論是寫下來還是說出來,希望能給自己去創造一個輸出時感覺到最放鬆的狀態,感覺到沒有壓力的去開始。

如果有條件,推薦在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下,給自己一個空間去回應。

可以以團體的形式進行, 和能讓你感到安全、可靠的小夥伴一起,可能更容易起步,也多一個機會知道在別人的眼裡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可以採用共享文檔,互相能看到對方寫的內容,但 做評價,僅表述自己的感受。

3. 擼貓

「無條件的愛」是我們追求的,有時讓我們覺得遙遠,有時又覺得寵物就能夠為我們提供。「我自己過了三年,不如我養狗養半個月」,當感受到我對它、它對我是很有意義的, 我們自己作為「船」在世界上漂泊,小動物們成為了我們的「錨」——也許覺得自己晃晃悠悠,但是知道錨就固定在那裡。

圖片來源:pixabay

4. 找小夥伴吐槽

吐槽可以釋放我們的 「情緒的蓄水池」,預防或者舒緩情緒之水漫溢出來,而不是直接粗暴地壓抑。在這一點上,吐槽不是一個沒有意義的過程,能夠幫助 保持對自己情緒的感受力,而不會失去享受喜怒哀懼甚至是愛自己的能力。

5.運動

哪怕是下樓散散步,抬頭看看天,嘗試規律地運動, 在承認「自己」這個圓的有限性下,儘可能地過好每一個當下。

歡迎和簡單森林分享更多「愛自己」的方式。 如果打算開始嘗試新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回調狀態,建議大家小步走,慢慢切入。

圖片來源:《愛你,西蒙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可以說「不」時,「是」才有意義(Carl Ransom Rogers)不管是多好的東西、多動聽的道理到你面前,你始終都有拒絕它的權利,這也是對於「如何開始愛自己」的另外一種同意。

如果你錯過了 525《當我開始愛自己》系列的前兩場直播,可以下載 【簡單心理APP】觀看獨家回放。

接下來的兩場直播歡迎到 【簡單心理視頻號】預約觀看:

第三場:

時間:6月8日(周三)晚20:15

主講: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侯琦寧老師

主題:《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更好的相愛》

第四場:

時間: 6月15日(周三) 晚20:15

主講:簡單森林諮詢主管朱春雄一老師

主題:《愛自己從了解自己開始-MBTI專場》

如果你需要更多方法「開始愛自己」

「簡單森林」可以為你提供專業幫助

科學評估·循證有效·專業團隊·隱私保障

關注服務號了解或預約線下心理健康服務

「閱讀原文」立即領取 150元心理評估優惠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1fe7d405dc9bdba42ecc400359f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