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談戀愛嗎?」「想」

2022-06-15     簡單心理

原標題:「還想談戀愛嗎?」「想」

人們好像越來越不願意談戀愛了。社交媒體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

不要靠近男人,會變得不幸。

戀愛腦。

脫單和搞錢,當然選搞錢。

為什麼要談戀愛?是外賣不好吃,還是遊戲不好玩?

豆瓣「你為什麼不想談戀愛了」話題,有1501萬瀏覽,6824個人分享了他們的理由:

「不想失望」「怕選錯」「怕累」「考慮車、房、家庭背景,卻唯獨不再考慮愛情。」

在這種語境下,親密關係還有它的不可替代性嗎?上周,我們發起一項徵集:親密關係給你帶來過哪些不可替代的體驗?試圖從大家的分享中找答案。

一起來看看吧。

01

在這份關係里,我感覺到「我」的存在了

@文七

不是特別的事情,是每一天日常的相處。不是狂喜不是興奮不是恐懼, 不是討好不是熟悉的被控制被要求,是讓我超越了原生家庭模式、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對我的意義就是:從這份關係中,我感覺到「我」的存在了。

@思思

讓我感受到「我是重要的。」

我被蚊子咬了,我說沒事兒沒事兒,我被同事欺負了,我說沒事兒沒事兒,我感冒生病了,我說沒事兒沒事兒……

諸如此類的事情,從小到大我經歷太多了。

不過,我遇見的這位,ta會告訴我,不許再說沒事兒了,我在你身邊,我會心疼。(對方原話不是這樣兒,但我感受到是這樣兒啦~)

還有一次,我說,我對物質的需求很低。

對方說,可以高些。

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安全基地。對於這份好當然會患得患失。不過,也學會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更加堅定「我是值得的,我正在被愛著」。

@林卿

讓我體驗到了自己的需求是可以被別人平靜地尊重的。

有一次我和男朋友生氣,當時我狀態特別不好,但我不想對他發脾氣,我就跟他說:「我現在情緒很糟糕,你可不可以先離開?」當時他二話不說,直接開門就走了。當時實在狀態太差了,我立刻就睡著了,休息得特別好。

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我又覺得很恐慌,那時候我們才談戀愛只有一個月,我因為一點小事直接把他趕走,他會不會就覺得我很事兒,想和我分手了呢?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他還是很自然地給我送了早餐。

後來我問他,當時我趕你走,你是怎麼想的?

他說,你一定有你的理由,我留在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不如給你空間。我相信你解決好之後,會恢復平常的狀態的。

我的很多需求和想法,很少被別人看到過,更別提能被人尊重了。那一次他給了我特別大的信心和勇氣,讓我知道我也是可以被平等對待的。現在我越來越能平靜、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了。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

02

那是我第一次,在一個人面前完全展露脆弱

@匿名

因為原生家庭的一些問題,我很難向別人表露脆弱,不願意相信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高冷很兇,連我自己的家人都覺得我個性太強,沒人敢要。直到遇見我的男朋友。

他是第一個跟我說在他身邊我可以安心做個小女孩的人,我當時沒把他說的話當回事,可是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真的被他的愛、理解和包容一點一點治癒著,好像在他那裡我才終於可以卸掉自己堅硬的外殼,讓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也能呼吸到新鮮空氣。

今年我爸爸查出胃癌,我一直都很理智地處理各種事情,即使覺得胸口像被重物壓著喘不過氣,即使在取報告單的時候感覺自己隨時會暈倒,即使家人們都哭成一團,我也從未掉過一滴淚,從未讓家人和親戚看到我的脆弱。但回到家,見到我男朋友的一瞬間,我哭到整個人都癱軟在地上。

當時他其實也很驚慌失措,面對這樣的事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我,但我能感覺到他極力壓抑自己不好的情緒,儘量在我面前表現得不慌張。那一刻,能看到他,能被他溫暖地抱著,足矣。像是在茫茫大海中飄了很久的孤舟,終於靠住了什麼。雖然我不敢保證一定會和男朋友有什麼結果,但我相信,即便我們分開了,我也會被這段經歷和這份愛治癒著。

@匿名

以前一直不願意讓別人看到我的瑕疵。他在第一次要求和我視頻通話時,我是不情願的,因為我對鏡頭下的自己沒有自信。在他的軟磨硬泡下,還是「妥協」了,每次通話他都會說我好看,其實我知道他明白我內心所有的自卑和不安。 這一份小小的自卑,被他看見,被他保護,真的是一件很溫暖的事。

@rabbitfox

第一次鬧彆扭之後,本來準備早早睡覺,然後他給我發了好多心路歷程,讓我感受到被在乎和被愛,看到消息的瞬間眼淚掉了下來,也有點驚訝於一個人可以這樣牽動我的情緒。

在父母面前都無法做到完全展露脆弱的一面,會擔心被評判為不夠堅強,但是在他面前我可以完全做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在他面前哭完接著去面對生活。

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

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03

無條件的支持,安撫了我過往的「害怕」

@咩咩米啊嗚

有可能是因為6歲的時候被家長的同事借著叫我開車的藉口在車裡侵犯過,一直很抗拒學車,直到30+才學。

剛開始學車的時候手眼腳總是不協調,開不好很沮喪,然後就對老公發脾氣了,嫌他教的不對。吼完他其實是很內疚的,也害怕會惹他傷心。他已經花好多時間,很有耐心地叫我了,我還是學不會,就很著急。可是他一點沒有嫌我學的慢,跟我說他剛學車的時候也做不好,很正常。然後開始幫我一起分析為什麼會做危險的動作,和我一起想辦法去改掉,陪著我一遍一遍去練習。每次做對了都會很誇張地表揚我。後來終於改掉壞習慣的時候,真的很開心。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到自己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事情。感覺自己又積攢了一點信心去面對未知。知道他會陪著我,會更勇敢,更願意去嘗試曾經害怕做的事。

@天明

和他在一起,我可以不穿內衣出門當個辣妹,也可以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我可以在家躺屍什麼也不幹,也可以突發奇想要考個什麼證書。不能窮盡列舉相關事件,總之,我有了在原生家庭沒有的支持感。

遇到他之前,家裡很消耗,父母吵也和我吵。遇到他之後,慢慢學會少去在乎其他,畢竟我的「重要他人」如此堅定地告訴我「我們會結婚」「我很愛你」。

我感覺自己被充滿了電,找到了自己本身的樣子。有動力自己走餘下的路,不管到底是不是和他走到最後,都已經是一個內心有力量的人。

愛爾蘭電視劇《正常人》

04

一些「不可思議」的情緒

@小z

二十多年了都是普普通通,循規蹈矩,內心也是從未有過波瀾。但就是有那麼一刻,被對方牢牢吸引住,感覺情緒情感瞬間被激活了。

還記得幾個場景,一是對方遠在他國,應該是有時差吧,我們互相通話到北京時間凌晨兩三點才結束,我在宿舍樓外掛掉電話後興奮好久。二是有次我喝醉酒後,興奮得不行又很想對方,就打微信電話給對方,被掛掉就發微信,發了上百條,愣是沒讓對方接上話。

是我第一次體驗心跳加速,瘋狂,離經叛道的感覺,也是第一次感受同性之愛。

@達達

我是一個特別內向又社恐的人,曾經有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會緊張到生理性發不出聲音的情況(沒有誇張)。在高中的時候和同性談戀愛,當時班級有舉行活動,每個月都會給小組過生日的同學表演節目,當時我當著全班同學和班主任的面為她唱了一首《偏愛》。

過了這麼多年,我現在想起來這件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直到現在我都不認為我是一個會做出這樣事情的人。不知道當初的我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勇氣,可能愛真的會讓人突然擁有強大的力量吧,那是我從未體驗過的衝動。

@側耳

分手後才發現,那些用來形容女生分手後的持久痛苦也適用於我。男生也有這麼持久的深情,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果斷。

電影《傲慢與偏見》

05

一種被充分尊重的自由

@陳竇竇

我有丁克的想法(從初中開始堅定),我的丈夫沒有和我說過他有多想要小孩,但是我知道他心裡是想當爸爸的。他在家人的催促當中,一直很主動地挺身而出擋在我前面,和家裡長輩都是說:「我們夫妻有自己的規劃,有自己的節奏。」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反而是對我說:「順其自然,來了就接受,沒有也不強求,我不想這個成為阻礙我們生活的壓力。」

經過兩年的溝通,最終我還是為了尊重他的生育選擇,答應生育一個孩子(但我心底里還是不想生小孩)。不過因為工作原因我們一直異地,我個人身體也因為激素紊亂一直沒有調養好。眼看我們都30+了,家裡也催得緊,有一天我就問他:「既然你想要小孩,我又不想生小孩,為什麼你不和我離婚然後找別人生呢?」,然後他很快就給了我一個很堅定的答覆:「我愛你遠堅定過要小孩!」看到這個答案的瞬間,我就有體驗到一種無條件被愛的感覺,他用他的愛一直在顧及我的感受,包容我的任性,同時也在默默地幫我扛下了很多家庭的壓力,這讓我很感動。我在他的愛護當中很自由,可以很好地發展自己,共同為我們的生活不懈奮鬥。一句話,他的愛,讓我覺得人間值得!

電影《小婦人》

06

「這是一種幾乎不可能在其他人身上能夠感受到的體驗」

@匿名

對於我自己來說,和伴侶能夠非常自然舒服地一起吃飯、散步、躺在沙發上聊天,聊的內容非常發散,從一些身邊的小事到深入的探討,都是一種幾乎不可能在其他人身上能夠感受到的體驗。

在有親密關係之前,我幾乎沒有多少很認真的朋友。我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和我在某一個方面能聊得來,但在其他方面幾乎不會有什麼太多的聯繫。在家和父母也大多是沒什麼意義的日常溝通。

所以能夠有一段這樣的建立在友情和互相了解基礎上的親密關係,和伴侶無話不談,兩個人在一起幾乎不會感到無聊,我覺得這是一件無法替代的、非常幸運的事情。

@夏鹽

經常會有能給對方支撐和溫暖的抱抱。在我們開始戀愛的時候,我男朋友會經常表達出抱抱親愛的或者想要親愛的來抱抱我,比如,他可能碰到了讓他難過或者不太好的事情,他就會來到我身邊跟我說:「親愛的我不太好,可以抱抱嗎」或者他會看到我進入了不太好的情緒或者遇到了不好的事情會說:「親愛的是不是不太好,抱抱親愛的」,這些讓我感受到了被需要和被接納,是一個非常好的感受,這在之前的親密關係中是很難體驗到的,所以在之後的相處模式中,我們之間的相處會有很多給對方的抱抱!

再比如他會在睡前給我讀書讀文章,雖然我也會給他讀,但沒有他讀的次數多哈哈哈。我覺得這些體驗都基於一個「愛」字,愛我所理解的是「理解與接納」,這些都會讓我感受我是被值得愛的,我還不錯,然後這種好的感受也會反饋到親愛的和這段親密關係中,也讓我學會了去愛對方,去愛人。我覺得這個是我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被理解,尊重,接納,而後愛人!

愛爾蘭電視劇《正常人》

愛是有風險的,被拒絕,分離之苦,得不到回應的失望感……「不想談戀愛」背後,其實是風險意識。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愛欲之死》里把它形容為「他者的侵入」,想像一下,一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空間,突然闖進了一個人,你需要面對很多未知,這確實是挺讓人害怕的。

但這個闖入也會帶來一些好處,它會創造一些你一個人很難體驗到的體驗。這些體驗會讓你驚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原來世界還有這樣的一面」,會修正你對親密關係、對自我的認知。

這是親密關係的意義:它為兩個個體,創造了一種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也許也不一定局限於愛情,也許它存在於任何正向的、支持性的、能讓你感到被看見的關係中。

相愛也許很難。但請仍然讓自己保持一些冒險的能力,和對愛的希望。

英劇《倫敦生活》

編輯:李歪歪

責編:kuma

封面圖來源:電影《小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1daabeef8a993000e2eea5baa5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