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一直不認為特斯拉是豪華品牌,相反其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想要降低產品價格,通過更低的價格連結更多的消費者,以此來均攤生產成本、放大市場占有率。
不久前,馬斯克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特斯拉還會努力降低產品價格。
理由是,馬斯克認為目前的產品價格還是高,人們消費汽車的購買成本還有降低空間,特斯拉必須要更便宜,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買得起。
大概四年前,馬斯克表示要生產一台2.5萬美金的特斯拉,目前Model 3經過多年的銷售之後,國內市場的定價已經離這一目標只有8000美元的下降空間。
特斯拉在國內其實已經遇到了增量壓力,只是目前還沒有真正凸顯出來。
按照馬斯克的規劃,特斯拉要成為一家年銷量千萬級的電動化企業,其重要的跳板就是國內市場, 但很遺憾的是,國內市場的競爭對手增多,今年特斯拉的增量並不明顯。
相比於去年同期,今年不斷下調產品價格的特斯拉銷量僅僅增長了1.9萬台,而國內又是全球層面電動化接受度最高的市場,這樣的銷量對於特斯拉來說已經非常疲軟。
原因很簡單,雖然購買電動化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但特斯拉的吸引力卻在不斷減弱,一方面中國電動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30萬以內的車型無論是設計、科技感、尺寸還是舒適度,都要比特斯拉更好。
另一方面,特斯拉長期沒有全新車型推出,最新的車型Model Y也已經上市兩年,今年雖然Model 3迎來了改款,但本質上屬於中期車型,升級過後的Model Y在核心產品力上也沒有巨大的升級。
這讓消費者在選擇時降低了考慮特斯拉的力度。
在特斯拉的規劃中,雖然有皮卡車型,但因為全新的生產技術和4680電池的停滯不前,無法推動全新皮卡的上市,沒有全新車型登陸的特斯拉即便科技感、質量、三電技術再出色,但終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從本質上來說,特斯拉並不是傳統汽車品牌,所以用價格來定義市場高度並不合理。
早年的特斯拉的確價格高昂,但也是因為生產成本高,Model S距離今天已經有十年時間,十年前Model S的生產、研發投入非常高,但伴隨著技術的相對成熟、基礎建設的相對完善,Model 3以及Model Y的價格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
雖然目前最便宜的Model 3依然需要25萬,從價格方面還是進入到了豪華陣營範疇,但對於馬斯克來說這不是特斯拉最終的發展目標。
25萬的Model 3隻是特斯拉階段性發展的產物,未來按照計劃還會有兩萬美金的特斯拉登場,放在北美、歐洲市場,2萬-3萬美金的產品根本談不上豪華,反而是工薪階層選擇最多的產品。
目前,北美市場的Model Y已經超過了豐田熱銷車型,銷量上直接逼近福特F系,這也間接證明了特斯拉品牌根本和豪華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未來還會有更小尺寸的特斯拉登場,那麼其將會重新擁有巨大的增速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間軸不能拉的太長,否則中國品牌穩固之後,將會讓特斯拉失去更多的潛在用戶群體。
畢竟,在電動化市場,特斯拉的地位正在被中國品牌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