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窮國家:美國廢奴後遣返黑人所建,窮到報紙都買不起

2019-10-13     行走在陌路

敦煌莫高窟內藏有一份千年前手寫的《進奏院狀》,被認定為是最早的報紙類刊物。首次印刷出版的報紙則出現於1493年的羅馬,從此以廉價和時效性被廣為沿用,被稱為世界上漲價幅度最低的消費品之一。然而,地球上仍有一個國家的國民窮到連報紙都買不起。

2000年5月,西非國家賴比瑞亞已經持續了14年內戰,超過25萬人在內戰中死亡,百萬平民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在當時的賴比瑞亞,電視和收音機是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的奢侈品,因此誕生了街頭黑板報《Daily Talk(每日談話)》。

記者阿爾弗雷德·瑟利夫創立《每日談話》的初衷很簡單,讓更多買不起報紙的人能接收到最新資訊,至少也能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了什麼大事。沒想到的是,一時興起的黑板報卻大受歡迎,沒怎麼考慮就辭職成為職業的板報編輯,當然,一切都是免費的。

第一次與瑟利夫見面就在板報後面的小工作室里,當天的新聞被分為西方和中國兩大板塊。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內容很明顯是在諷美贊中,為了更直觀形象的精簡內容,約瑟夫還貼上了自己列印的照片,看起來圖文並茂極易吸收。

短暫交談就能了解《每日談話》背後的付出:每天早上天剛亮,約瑟夫就已經帶回六份還撒發著墨香的報紙,仔細閱讀後挑選出最有價值、與賴比瑞亞人息息相關的內容,逐一寫在黑板上,路過的人只要花上兩分鐘就能讀完。

十多年的堅持讓約瑟夫名利雙收,各種美譽和廣告費接踵而來,但他卻開心不起來,因為賴比瑞亞太窮,窮到基建醫療、工業農業全球倒數,連糧食禽蛋都要從中國進口,接受國際援助已超百億美元,首都最熱鬧的街區還是上個世紀修建的。

這是個窮到多數人都買不起報紙的國家,也是全球唯一在海岸設立貧民窟的國家。在他們眼裡,5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一文不值,因為買不起船也造不了船。所以,賴比瑞亞乾脆把捕魚權賣掉,連資源開採證都賣了二十多張。

在美國發起廢奴運動前,這裡到處都是歐美殖民者,雖說他們在全力掠奪財富和資源,倒也保全了各個部落的獨立。廢奴後,數萬在美出生的黑人被遣回賴比瑞亞,他們與各部落爭戰了二十年,終於成立了非洲第一個共和國。

賴比瑞亞這個國名是美國殖民協會起的,首都名蒙羅維亞也是為了紀念門羅總統。更誇張的是,當時共有8個美國州的殖民協會在這裡設立移民區(遣返區),最後合併為聯邦,目的是為了統一砍伐並販賣賴比瑞亞的木材。

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是1980年,一位軍士長帶著17名士兵推翻了103年的美裔統治史。但內戰也隨之爆發,一打就是14年,直至2003年聯合國維和部隊接管才結束。按照聯合國官員的話說:當時的賴比瑞亞除了人,什麼都缺

在維和部隊的幫助下,賴比瑞亞於2005年進行了第一次全民統計:350萬人口中有120萬無家可歸,平均每三人就有一個難民;人均GDP僅129美元,實際可支配收入低於50美元;除首都尚存小部分水電設施外,其他地區全部廢掉。別說機場和火車站,就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

禍不單行的是,當一切都在朝著美好逐步轉變的時候,伊波拉病毒爆發了,這對於每10萬人才匹配一名醫生的賴比瑞亞而言,是幾近絕望的摧殘,所有工農業設備全部停擺,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經濟在病毒爆發的兩年里,足足倒退了20年

​2019年,當西非其他國家已經基本消滅難民時,賴比瑞亞仍有30-50萬國民日均消費低於1美元,這還是大量出口鑽石和橡膠、咖啡的前提下。如今人均GDP仍然只有600多美元,依舊在聯合國公布的非洲最窮國家名單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YKJxm0BMH2_cNUg8M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