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不出結果為哪般?

2020-03-31     檢驗視界網

作者:徐奕勝

單位: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案例經過

3.10號中班同事接到一血常規標本,患者,女,78歲,臨床診斷:昏迷。血球儀竟然不出結果,是一個結果都沒有,就像做了一個空白對照一樣,如圖1。於是問我該如何處理。

圖1

大致情況:EDTA抗凝全血,血量足夠2mL;sysmex XN--1000不出結果,報警信息:標本量不足。馬上電聯臨床,得知標本為股動脈血(猜測應該是與血氣分析一起抽取的),且臨床護士在測快速血糖時,發現患者手指擠出來的血液像水一樣。

考慮無法看到全自動的XN--1000血球儀採樣針的進針深度,建議同事用半自動的sysmex XS--800i 測試,結果還是不出結果,報警信息亦是標本量不足。

排除了採樣針的進針深度問題,當時自己考慮剩下的就是標本問題,是否血液中有干擾物質?建議同事進行前稀釋(也叫預稀釋、體外稀釋)模式,將血細胞、血漿在細胞稀釋鞘液(CELL PACK)中混勻,即便血漿有干擾物質、血細胞表面上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抗原決定簇,在1:7的比例(1份抗凝全血+6份細胞稀釋鞘液)稀釋下,也會變得很弱的影響。

這一次,終於有結果了:WBC 4.46×10^9/L,RBC 0.71×10^12/L,HGB 21g/L(達危急值),MCV 132.4 fL,RDW--SD和RDW--CV無結果,PLT 45×10^9/L,NRBC 2.5%,如圖2

圖2,預稀釋1:7

結合圖1、2信息:圖1散點圖還是有的,只是儀器就是不出結果。圖2報警信息:有核紅細胞,未成熟粒細胞,貧血,低色素性,大細胞性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直方圖信息:紅細胞直方圖前部有一段明顯的下降,小細胞?紅細胞碎片?巨大血小板?血小板直方圖低平,未見後端翹尾;DIFF直方圖:中性粒細胞圖形上方存在一些血影細胞的點;WNR圖形見有核紅細胞散點。

所以,可以得出信息:1、排除巨大血小板,紅細胞有問題 2、存在有核紅細胞 3、未成熟粒細胞。推片染色,鏡下一目了然的紅細胞緡錢狀排列,且有球形紅細胞,如圖3

圖3

生化結果顯示:TP 74.1 g/L,ALB 23.0 g/L,GLB 51.1 g/L。根據臨床反饋信息,患者既往有多發性骨髓瘤病史。這也符合鏡下所見形態和生化結果。但困惑自己的是,為什麼全自動、半自動的血球儀都會認為標本量不足?難道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球蛋白所致?血液中是否還有其他什麼物質在干擾?

下午有同事嘗試將血常規管離心,置換生理鹽水,血球儀依舊無法得出結果。晚上自己接班後,由於患者和標本的特殊性,自己也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在干擾。

由於血常規管已被置換成生理鹽水,無法還原當時情景,只能退而求其次,將離心過的凝血管混勻上機測試,看儀器給出的報警,如圖6,自己就馬上明白怎麼回事了。

圖6

儀器提示:如果血液量充足但無凝固,可能是血紅蛋白值過低。請禁用血液吸樣傳感器並進行手動測試。自己將傳感器點掉關閉後,終於凝血管在XN--1000上改為手動測試也出結果了,RBC 0.66×1012/L,HGB為21 g/L。

圖7,凝血管,手動測試

一切都恍然大悟,原來是血紅蛋白過低導致,水一樣的血液,血球儀的血液吸樣傳感器不識別標本。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儀器報警信息,同事應該看到了,是不會設置關閉傳感器?很大原因跟我們進入工作崗位後,定崗導致,如臨檢組不是很懂免疫組的定標具體設置,生化免疫組不太清楚臨檢的細胞形態鏡檢。儘管當時可能培訓過,有過印象,但由於定崗,長期不在其他組工作,逐漸遺忘、生疏。

案例分析

1、既然是動脈血標本,為何不退回,以不合格標本處理?這是因為:患者昏迷入院,臨床緊急做了快速血糖測試,並做血氣分析,抽取了股動脈的血,一併把檢驗科的血也抽了。

事後發現血常規一直不出結果,電聯臨床諮詢,才得知:靜脈輸液通道已經建立起來了,其他設備的干預(雖然不知道名字)也進行了。無法再進行抽取靜脈血,畢竟輸液已經上去了,對結果的影響會更大。只能備註動脈血,告知臨床有部分結果或為不可信,如凝血普遍偏高、C02值等。

2、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為什麼非常稀的血液,血球儀就不識別呢?這是由於採樣針的液位傳感器所決定的。如圖8

圖8,sysmex採樣針部位,圖片來源於網絡

血球儀測試所需要的血量只要20微升,其中白細胞樣本需11微升,紅細胞/血紅蛋白樣本需4微升,那剩下的5微升哪去了呢?看圖可知,Top end discard portion(頂端丟棄部分)和Tail end discard portion(尾部丟棄部分)也是需要血液的。

而這兩個部分的血液是非常關鍵,也是決定血球儀會不會繼續做標本的前提。當採樣針吸取到血液後,頂端丟棄部分的血液和尾部丟棄部分的血液,會進行血色素的比較(具體怎麼比較,在儀器哪個部位比較,應用工程師也不知道,或許技術工程師能知道一些),當這兩個部位的血液濃度不一或者濃度低於出廠設置的一個下限,儀器就認為這是個不合格標本或非常稀的標本,不再給出細胞分類和計數結果,即便它有散點圖、直方圖。

那為什麼前稀釋的1:7模式就可以做出來?按照患者的HGB 21g/L來算,前稀釋模式結果就是3 g/L,儀器再自動乘以稀釋倍數才得出21 g/L。這是因為前稀釋(或預稀釋)模式由於本來就經過了很大倍數的稀釋(例如正常人HGB 140 g/L,啟用預稀釋後,儀器做出結果也才20g/L),所以當自己啟用前稀釋模式時候,儀器會認為你在開啟低值模式的測試。

總 結

血球儀在全血模式下測試,如果血紅蛋白非常低(目測血液像水一樣稀的淡紅色),建議關閉採樣針的傳感器,或改用預稀釋模式處理。

最後個人猜測下,根據以往看到的血常規結果,HGB在30 g/L(全血模式下)還能出結果,或許sysmex出廠設置的HGB比較值應該是低於25g/L就不給出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QDPMnEBfwtFQPkd13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