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和林徽因之墓:一座淒涼無人牽掛,一座安葬八寶山鮮花不斷

2023-05-06     臨溪柚子

原標題:陸小曼和林徽因之墓:一座淒涼無人牽掛,一座安葬八寶山鮮花不斷

民國是可以用矛盾來形容的一個年代,它滿目瘡痍,它又滿含希望。

有太多太多的青年志士為家國奮不顧身,他們撐起將傾的大廈,他們的理想與信念薪火相傳。

在這個新舊思想碰撞的年代,湧現了無數文豪,他們手中的筆同樣是銳利的武器,他們解放的是人們被束縛的思想。

後世的人在仰望他們時,既感嘆於他們的學識,又好奇他們的感情生活,畢竟才子佳人的故事,人們都愛聽。

而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當屬徐志摩。徐志摩多情卻也絕情,他的生命中有三個女人,他徹底辜負了張幼儀,而愛過的兩個女人,陸小曼和林徽因最後的境遇也是各不相同。

兩人都被冠以才女的頭銜,又因為一個男人常被提及比較,只可惜後來,一個鮮花不斷,一個無處話淒涼,所以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結局?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識於英國,這時的林徽因年僅16歲,她隨著父親遠渡重洋求學。

徐志摩開始是為了追尋羅素而來的,卻撲了空,反而與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相識了。

二人成了好友,徐志摩也就常前往林長民家中做客,因而見到了尚且青澀的林徽因。

徐志摩看到了林徽因的才學,看到了她身上勃勃的生命力,他為之傾倒。

他們無所不談,他們一起散步,一起遊玩,徐志摩覺得自己找到了靈魂的暢遊地。

可徐志摩當時是有家室的人,他本就不滿意父母的安排,現在又找到了真愛,所以他堅決要同張幼儀離婚,即便張幼儀懷有身孕,他依舊要去追尋自由。

最後這段愛戀無疾而終,林徽因選擇和父親一起回國,而且沒有告別,兩人之間的關係止步於朋友。

回國之後林徽因便和與自己有婚約的梁思成訂了婚,徹底地斷了徐志摩的念想。

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是一段佳話,兩個人投身於建築行業,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伴侶。

林徽因的墓在北京的八寶山,她被安葬在革命烈士的公墓中,墓體和墓碑分別由他們夫妻二人設計,為了紀念她,墓碑下有一塊雕刻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剩的玉石。

墓碑之上除了建築師林徽因墓以外再無其他,沒有生平,沒有功績,她把所有的一切都留於後世去評價。

即便是到了現在,林徽因的墓前也擺放著各種鮮花,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人們依舊喜歡著這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大師。

陸小曼與徐志摩的結合一直以來就不被人所祝福,因為兩人同樣對原配不忠。

陸小曼19歲時同王庚結婚,可惜王庚忙於事業,忽略了自己的妻子,所以陸小曼奔向了對她更為體貼的徐志摩,結束了這段婚姻,現在看來這無疑就是出軌。

可惜婚姻不只愛情,它同樣也需要物質來維持,陸小曼顯然過慣了奢靡的生活,婚後也未曾改變。

不得已徐志摩只能同時做好幾份工作,透支著自己,即便他的工資是普通人的幾十倍,可依舊入不敷出,陸小曼甚至還染上了煙癮,還在同別人曖昧。

愛情終究還是屈服於現實,兩人在一次爭吵之後,徐志摩乘坐飛機想去見一見林徽因,結果飛機發生了意外,去世時才34歲,他的遺物只有一張陸小曼所畫的畫。

陸小曼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噩耗,終日以淚洗面,她也意識到徐志摩對她的重要,可惜這一切都已經無力挽回,徒留遺憾。

陸小曼的結局可以用淒涼來形容,她的墓在現在的蘇州東山,如今已無人問津,且這座墳墓還是她的侄子侄女在多年後才為她修建的,並且因為經濟上的原因,略微簡陋。

徐家人從未承認過陸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二人到了最後也未能合葬。

而現在的這座墳里放的也不過是陸小曼的一些衣物,她的骨灰至今也不知在何處。

林徽因在一個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充滿才情的徐志摩,但她是理智而克制的。

她對徐的確有過有欣賞,可她更清楚的是自己想要什麼,林徽因說過徐志摩愛的她終究是在想像中,不切實際,所以對於這段感情她選擇了及時抽身。

而且林家也絕對不會同意自己的女兒去嫁給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

林徽因的頭腦始終保持清醒,相較於情情愛愛,她更願意在自己的事業上發光發熱,這也是她和梁思成相伴一生的原因之一,他們有著同樣的目標與熱愛。

而陸小曼更加感性,所以才會不顧世俗地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她一直都被人當做寶珠一樣呵護在手心,相較於去追求事業,她更加樂意享受和揮霍。

她喜歡聽戲,喜歡看曲,她喜歡華美的衣物和首飾,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的她,不會選擇到處奔波。

陸小曼和林徽因都是在家人的精心培養下長大的,只是最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陸小曼絕不是沒有才華之人,她在17歲時便做了一名優秀的外交翻譯。

受母親影響,她在畫畫方面也很有天分,後來還拜了大師劉海粟為師。

只是她終究沒能留住自己的才情,人們在談起她的時候也只剩下這段不光彩的感情。

相較之下林徽因更加現實,情愛永遠不會是她的第一追求,她更加在乎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陸小曼卻與她相反。

可以說林徽因的精神世界要比陸小曼更加的充實,愛情從來都不是她生活里的全部。

選擇的不同也造就了不一樣的結局,同樣才貌雙絕的兩個人,面對著同一個男人的追求,最後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結局。

林徽因懂得及時止損,也更明白該如何取捨,所以才有了被人們所銘記的成就。

林徽因與梁思成,陸小曼和徐志摩,兩對之間彼此都是相愛的,只不過前者找到了對的相守的方式,而後者徒留折磨,空餘遺憾,相愛也不能解決性格問題。

鮮花既是人們對於逝去者的敬重與懷念,也是對這個人所作出貢獻的一種肯定,是對這個人的讚揚與稱頌。

林徽因看似如此弱卻也堅強,她會永遠是我國建築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陸小曼也只能惋惜,在對社會的貢獻這一方面,陸小曼永遠也無法與林徽音相匹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9efd356b36dc980042d3192409d5c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