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早識破宋江,假借回家探母一去不回,成為梁山結局最好的人

2022-04-18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他最早識破宋江,假借回家探母一去不回,成為梁山結局最好的人

四大名著對中國人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名著中的內容大部分人都應該非常清楚,對於裡面的人物肯定也有所了解。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水滸傳》中的人物角色,他是最早識破宋江的人,後來假借回家探望母親一去不回,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成為了梁山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人,他的名字大家肯定熟悉,此人就是入雲龍公孫勝。

只要是看過《水滸傳》的人,肯定對宋江這個人物角色有印象,他是整部小說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同時也是無數人最為反感的人物角色。宋江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行第一,自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他便坐上了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在此之前,宋江在江湖上名聲遠揚,可他後來所做的事情卻讓很多人嗤之以鼻。老藝術家李雪健老人曾出演過宋江一角,據他回憶,當時電視劇《水滸傳》播出後,由於他的演技太過於逼真,導致他不敢回老家,怕被街坊鄰居說閒話。由此可見,宋江這個角色有多麼令人厭惡。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可能並非所有人都是忠義之士,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多數人都是非常講義氣的,起碼不會因一己私慾而葬送所有人的前途。宋江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押司,但他心中一直都有為朝廷鞠躬盡瘁的理想,後來不得已而落草為寇,可心中仍然為朝廷留有一席之地。從宋江坐上頭把交椅開始,他便在為後來的招安做準備,全然不顧其他兄弟的感受。

梁山好漢中有不少人是從朝廷那邊投誠過來的,比如北宋名將之後呼延灼、關羽之後關勝等,他們都是北宋朝廷的重要將領,後來不惜背叛朝廷在梁山落草為寇,他們所付出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然而,宋江為了自己的理想,全然不顧其他人的感受,堅持接受朝廷的招安。即便是梁山好漢們都能夠身居要職,可北宋朝廷真的能夠完全原諒關勝、呼延灼等人嗎?可是宋江並沒有考慮這些,他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為朝廷效力,因為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帝王便代表著天。

宋江的心思早已經有人看出來,此人便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也算是梁山泊的元老級人物,在小說演義中,公孫勝學得一身道術,能夠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所以人稱入雲龍。在「七星劫綱」(七星聚義)中便有公孫勝,他對待晁蓋完全是以真心相待,畢竟晁蓋也確實是水滸中最值得深交的人。從劫生辰綱到入伙梁山,公孫勝一直跟隨晁蓋奔走於各地,所以他後來能與吳用並列為軍師,在梁山位居第三。

直到晁蓋在攻打曾頭市中去世,公孫勝便開始有了離開的想法,宋江隨後坐上頭把交椅,公孫勝便以回鄉探望母親為由離開了梁山泊。但對於梁山泊,公孫勝還是有感情的,錦豹子楊林便是他後來推薦上梁山的。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這也並非他一時興起,而是他早已經看破宋江的目的。宋江「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一點想必軍師吳用也能看出來,公孫勝自然不願意追隨,所以找藉口回到了薊州老家。

公孫勝此舉並未完全脫離梁山,他只不過不願意追隨宋江,從「高唐鬥法」一回便能看出。當時梁山的兄弟們在攻打高唐州時受挫,吳用於是讓戴宗和李逵前去請公孫勝前來相助,當時公孫勝在二仙山修道,他的師傅羅真人根本不願意放徒弟公孫勝出山。作為公孫勝的師傅,他肯定也能看出其中的問題,可公孫勝還是想幫昔日的兄弟渡過難關,於是請求師傅放他下山。在臨走前,羅真人命公孫勝「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大概的意思就是幫助宋江打到幽州而止,送宋江到汴州而回。

後來,公孫勝跟隨戴宗和李逵趕往高唐州,他利用自己的道術破了高廉的妖術。幫助梁山泊的兄弟們打下高唐州後,公孫勝選擇暫時留下,他知道即便是自己此刻離開,日後也還是會有人來尋他幫助。同時他也謹記師傅的那句話「逢幽而止,遇汴而還」,於是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在平定淮西後,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開封(東京)城外陳橋驛,公孫勝立馬想起師傅的命令「遇汴而還」。此處的「汴」就是指汴州,也是說讓公孫勝送宋江到汴州城外就回。

公孫勝向宋江辭行後,回到了薊州二仙山繼續修行,從此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反觀跟隨宋江班師回朝的梁山好漢們,要麼被朝廷賜死,要麼被迫害死,最終只有幾人回鄉過平靜日子。從結局來看,公孫勝的做法的確高明,他成為了梁山泊結局最好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664c3c5d17fbbd15baa77d29eacc5c.html